认知行为护理在强迫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护理满意度影响观察

2020-06-29 06:22王欣雯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强迫症常规情绪

王欣雯,夏 鑫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常规护理方式的应用,主要是让患者服用药物进行症状的减缓,但是药物的长期服用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所以,我院通过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帮助患者促进症状改善,提升护理效果,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大幅度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强迫症患者当做研究对象,以随机法为依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40.85±7.93)岁,平均病程(3.11±0.89)年;观察组患者共30例,平均年龄(41.23±8.01)岁,平均病程(3.45±0.76)年。

1.2 方法

对照组强迫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具体护理措施:①认知干预。在具体护理过程中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引导患者认知自身所存在的强迫症状,让患者明确自身情绪受到症状的影响,帮助患者认知自我,并学会社会交往,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让患者认知强迫症状对自身态度、思维以及情绪的影响,进而明确自身存在的认知不足,通过对认知思维和方法的重新构建,来影响自身强迫症状;②行为干预。在具体护理过程中以暴露行为治疗为依据,让患者处于不适应状态下,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在不适应状态下进行紧张、焦虑情绪缓解措施的应用,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各种状态;③心理干预。在具体护理中,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说,明确患者内心存在的恐惧和担忧。可以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或者是痊愈的强迫症患者进行自身经历的讲述,以此鼓励患者[1]。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组别实施不同护理措施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症状改善效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料采取t检验,表现为(±s),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

相关数据的统计处理利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表现为(%),若结果P<0.05,代表该研究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 果

2.1 不同组别症状改善效果比对

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其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低于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的观察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表1 不同组别症状改善情况对比(±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7.13±2.35 12.96±5.79对照组 27.67±2.97 18.79±5.86 t 0.7809 3.8762 P 0.4380 0.0003

2.2 不同组别护理满意度比对

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势于常规护理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不同组别对比

3 讨 论

强迫症患者会表现出强迫动作、强迫观念等行为,属于神经功能症状,不仅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如若仅进行药物治疗,无法起到良好治疗效果,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通过对认知行为护理的应用,可以起到缓解患者强迫症状作用,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起到改善患者行为和情绪的作用。

该研究中,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症状改善情况方面,明显优势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强迫症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强迫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可以实现护理效果的提升,帮助患者改善强迫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而加快患者康复。所以,针对认知行为护理的实时,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强迫症常规情绪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别受限于常规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