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袁店河笔记”的笔记(创作谈)

2020-06-29 07:26赵长春
百花园 2020年6期
关键词:草木笔记故乡

赵长春

感谢《百花园》给予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整理一下我写“袁店河笔记”的笔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特别是与童年、少年有关,与故乡有关。

我心中的河,就是故乡的袁店河。在方城的县域地图上,才标有她的名字。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写着她。写出来的是故事,写不出的是生活。那些萦绕在童年、少年记忆中的故乡人事,我无法忘掉也不能忘掉。它们连绵不断、恣意汪洋地走进了我的文字,形成了早年我命名为“袁店河流出的传说”的系列文字,还有后来的“袁店河笔记”。这些文字中,我多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勾勒人物,注重留白与伏笔,努力做到不动声色,不着意出奇制胜,以此来展示一方水土的人文风貌,成为我自己笔下的“袁店河图”。

在地理概念上,袁店河是袁店河人的袁店河;从文学的意义上观照,袁店河就是我的袁店河了。

是的,我自己的。

多年来,我坚持表达对这条河的自我感悟。以这片土地为创作基地或写作之根,以袁店河为文化背景,我出版了《我的袁店河》,还有《我的袁店河传奇》(2019年一家出版社拿走了书稿,原名《我的袁店河故事》)待出版。我还写出了“袁店河二十四节气”系列小说、“我的麦子记”等系列散文。

喜欢读写,纯粹是工作之余的爱好。首先得把工作干好,工作是我的饭碗;读写,如同他人游泳、打球,是我工作之余的乐事。这样,写得就不刻意,有些随意。也是好事,自然,随心。

所以我写字慢,慢慢地写,有着老乡诸葛亮的淡泊劲儿。工作使然,我有寒暑假可以回故乡,看望父母的同时,听一些古今,觉得有意思,就写。有时一年一二十篇,有时八九篇。有那么两三年,甚至一篇也没有写。这么多年下来,发表了二百来篇。您慢慢读,多批评。

袁店河有写不完的故事。虽然只是村边的一条小河,纤细如线,却活泼泼奔腾不歇。炊烟晚霞、草木露水、一人一事、一举一动,都滋养和丰富着我的敏感和好奇心,从而使我多思。回望故乡时,打捞起触动心目的草棒、花叶,抑或只是捕捉到一缕风,也会让我不自觉地拿起笔。

天地造物,虫鸟有意,草木含情,在袁店河,一切都是温暖可爱和美好的。那些人物,有着仙气、胆气、灵气、傻气、土气、清气、骨气、豪气,痴的疯癫,傻的执着,个性峻拔。在题材的取舍上,我更多地想抒写美好,用美好的心善待生命,用生命歌唱生命,抒写袁店河美好的人间草木,保存、保持、保护和传承、弘扬她的温爱、善良、真情。近年来,二十余篇有关袁店河的文字,被当作各地中学阅读理解试题,被编为高招模拟、中招真题,原因大概在于此。

在我的笔下,袁店河河畔的官员、僧尼、医生、戏者、大盗、土匪、裁缝、侠客、匠人……个个都是传奇。他们没有大的人生张合,有的是对人生的承诺、对亲人的爱、对情的坚守和执着。还有新时代的市井人物,我努力呈现他们在信息时代的精神风貌。这些人勾画了袁店河河畔丰富的人情世界。

关注我的学者、老师、文友说,挺好。在他们的评论视野里,我的作品有地域笔记的感觉,“袁店河”要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如此,就多了写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我得把袁店河写好。

写出袁店河的文化味儿。得有袁店河这方水土所孕育的地域传统、地域特色、地域文化、地域风情,从而吸引读者:袁店河真有吗?那么好吗?还存在吗?啥时候得去跑一趟!如此,我还要多回故乡看看,“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转转老街,吃吃烩面,说说闲话,挖掘“水源”,丰富库存。

写出自己的独到细节。古往今来,笔记小小说洋洋大观。当今的阅读习惯下,有限的篇幅中,三两个人物靠三四个细节营造,必须深刻体验、琢磨,把“一条河束住的沧桑”感悟、升华为“独家”、独到的细节元素。

讲好“袁店河故事”。不着意出奇制胜,一条线在“走”,运用留白与伏笔,不动声色地讲说,追求一种无技巧、自然引導出“原来如此”的效果。同时,保持创新,向大家学习,探索表达方法,以免套路化。

保持好自己的语言风格。继续增加阅读量,丰富语言词汇。随心所写,手写我口。口语化,短句子,袁店河方言本身的楚韵楚意,我想继续恰到好处地运用。

小小说不小,笔记体大担当。我们都努力。

[责任编辑 晨 飞]

猜你喜欢
草木笔记故乡
不识草木
寒露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