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探究

2020-06-29 12:34程德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练习设计课堂练习小学数学

程德泉

【摘要】数学课堂练习是新课教学的延续,课堂练习具有反馈新知识学习效果,巩固、掌握新知识,培养、提升思维能力的作用。深入了解教师在练习教学中存在问题,以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对新授技能、知识掌握更加熟练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堂练习;练习设计;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指的是使学生迅速、深刻地巩固已学知识,熟练运用技能,促进学生更高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练习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环节能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既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又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是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且有效手段之一。但因为不重视对练习设计的创新和开发,现阶段练习普遍存在较大问题,如问题类型单一、角度肤浅、简单机械等情况。为了让课堂练习更加有效,我尝试着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当前课堂练习的现状

(一)练习设计题型多而重复

“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提倡的模式,所以练习设计题型多而重复。其具体表现为:练习设计没有体现课标的要求;练习设计没有关注大部分学生;练习设计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没有关注到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解题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存在练习的普遍性,全班学生都是相同的练习题,没有考虑个体差异,既不注意困难生的学习能力,又不能有效地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

(二)练习过程枯燥、单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和学生交换角色进行思考,学生经历了长时间的精神集中过程,本来精神消耗就比较大了,如果我们还把一些枯燥乏味、旨在用机械重复的练习抛给学生,使用题海战术,让他们以此来掌握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即使是有成效可见,但是这样的学习行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就提不起兴趣。例如,学生学习了《排列组合》后,教师出示了:从动物园出发经过图书馆到电影院有多少条路线?由于在这道练习之前学生已经练习了两道形式一样的练习,也是找路线的,在做题时,有个学生就低声说:从动物园到电影院,走中间的这条路是最近的,还要其它路线来干什么?教师示意他安静,还向这位同学重新说了一次题目的要求:请细心发现一共有多少条路线。由于练习设计具有重复性,练习过程单一、乏味,缺乏可操作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消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能力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一)准备好课堂的练习设计

1.认真研读教材

加强教材中基础性练习的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课堂练习设计的形式和和练习量的多少应该把握有度。教学用书已经对练习题的设计意图进行说明,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练习的目标。

教材中练习的选择与编排既统观全局、把握年级特征,又着眼小处、考虑单元设计意图,每一道题目都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仔细对比、总结归纳,既要熟悉教材中练习内容更要探究其设计的意图,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揣摩编写者的意图,将有效帮助我们研读课本和开发高效练习。同时,教师还要区分练习的类型,如:注重新知识的基础题、注重练习与巩固的综合题,在了解类型的时候注重讲解时涉及的难度与广度,将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再次,教师还应区分哪些练习是加深巩固题,哪些是启发思维拓展题,根据教学进度的要求对教材上的练习题合理安排,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

2.深入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每一堂课的练习设计应该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题目不应过难或过易,安排学生递进式地逐步展开学习,巩固和消化知识,提高解答能力,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应用范围。

(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练习时间需有合理安排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有目的、有秩序地编排新授、探究、练习与巩固、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的时间与穿插次序。课堂练习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安排课堂练习的时间宜适中,过长容易造成机械重复,降低学生积极性,过短则达不到训练和巩固的效果,因此,课堂练习一般应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为宜,确保练习效率最大化。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充分做好以下几点

1.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练习情境,在教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时,我安排了一道练习题,问:同学们每天踢足球的地方在哪?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了:足球场。老师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们兴奋地朝我看来,请按1:100的比例把足球场画在图纸上?问题抛出后,学生们个个手舞足蹈地做了起来,兴趣很浓,纷纷进行紧张的分析和计算。一会儿功夫,绝大多数的学生完成了这道习题,有效地巩固了新知,从而达到预想的练习效果。

2.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新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课堂练习量要做到适中,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题。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着重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易混淆的知识,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的知识积累在练习中提升,技能在练习中熟练掌握,思维在练习中充分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出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随即教师出示了他精心设计的一道练习题——动脑筋,中大奖的练习活动,活动的要求是用带有9,8,7,6,0,0,0,0这些数字的卡片组出一个七位数,凡是组出的七位数一个0也不读的为三等奖,只读出一个0的为二等奖,只读出两个0的为一等奖,三个0都能读出来的为特等奖。此活动一开始,学生兴趣盎然。

3.设计开放性练习

开放形式的练习题有利于改变学生单纯依赖于模仿与记忆数学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學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的房间要用多少钱!看谁能把自己的房间装修地既漂亮又省钱!”这道题目看似简单,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首先是长度的测量,进而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最后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和价钱因素考虑商品、装修材料的选择……类似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数学教学开放化和个性化的原则,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巩固与应用。

(四)教师要有过硬的课堂组织能力

在课堂练习上,有效组织管理学生很重要,教师每出示一道题目,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吸引过来,才开始提出问题。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全班巡视一遍,查看学生的解题情况,便于在交流讲解时逐一解决。总之,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地设计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思维拓展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和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S].

猜你喜欢
练习设计课堂练习小学数学
“减负” 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