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化科技活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

2020-06-29 12:34江伙军邓家扬田真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普多元化

江伙军 邓家扬 田真果

一、缘起

《小学科学》课程自2017年重开以来,我校面临如下几项现状:

1.专业科学教师缺乏。小学科学教师都是兼职,具备熟悉实验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的科学教师更少。

2.教学模式传统。教师认为科学实验、科学活动过于繁琐,绝大部分采用讲授式教学;

3.师生对科学知识认识肤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科学教育方面知识缺乏认识,科学教学缺少系统化,科学教研活动难以开展;

4.开展科技活动形式单一。开展科技活动方面,虽然有开展,但内容及形式较为单一且科技含量较低。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与内容,提出了以多元化科技活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想法,并进行了一些探究。为学生提供参与多元化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通过一系列多元化的科技活动,搭建科技展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感受、去探究,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的讲授式学习)。教师在其中充当科技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帮助者,把科学学习的主动权交与学生,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认识自然、学习科学,培养学生在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批判与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以力求全面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施

(一)实施的目标

1.通过多元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旨在通过多元化科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体验学习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结构和科学思维。

2.通过多元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并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去学习、发现和探究,使学生在科技活动中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学会科学看待和解决问题。

3.结合搭建科技展示平台。通过科技活动的展示,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科技活动过程中去感受、去探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创,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与重构。

(二)实施的内容

通過多元化科技活动的开展,以体验式、项目式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科技活动当中,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

1.开设多样化科技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开展多元化科技活动教学课程:小小科学家、机器人、航模、创意七巧板及绘画、手工制作等科技社团及课程,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习得科学知识与技能,感受科学的价值及乐趣。

2.开设科技类学生社团。通过开设增设自主选择性科技相关社团,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学习科技项目,把科学学习的主动权交与学生,力求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科学学习的需求。通过社团课程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开拓创新的品格,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目的。

3.举办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型科学体验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平台搭建,提高学生学习科技的能动作用。同时,择优参加一些科技类比赛,塑造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举办多元化的科技活动和科普教育活动

(1)每年一度的科技节和学校科技创新大赛

学校在2019年5月份举办了科技节和12月份举行了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节设有丰富的科普竞赛活动达30多个项目。该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广东省科普中心、阳江市教育局、阳江市科协、阳江市科技馆、阳西县科协、阳西县科技馆和以及学生家长志愿者、企业等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活动举办规模和影响力,在本地区都是空前的,对引领地区的科技教育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定期开展各种科技类活动评选

学校设立学生科技创意评奖小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评奖。每学期都会评选出120件学生创意作品奖。同时,每月每班开展“创新之星选”活动,并把创新之星每班2名学生交到少先队处放到学校展示。

(3)开展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

学校每年定期联合省、市、县科技和科协等部门,共同开展全校性科普活动。如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校园行、广东省科普直通车进校园、阳江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

三、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发现全校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明显变浓,科技社团的学生勤思考、多动手,发挥自身优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校师生在各种科技类的比赛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今,学校共荣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比赛项目奖项的学生达150人次。

学校也已被评为“广东省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实验学校”“阳江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阳江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科技创新)特色项目”“阳西县科技特色学校”并荣获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本课题主持人江伙军还被评选为“广东省科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本课题组主持人江伙军老师及成员邓家扬和田真果老师教师还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成员。带动教师获得科技类奖项达30多人次。

学校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开拓创新,学生的科学素养明显提高,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与进步、区域带动的良好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在学校在开展相关科技活动中,曾有阳西日报、阳江日报、中华时报、中华新闻网、中时网报、广东科技报报道过。

四、总结

学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学校定位以科技创新为发展特色,坚持以科技教育和科技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着力培育创新型教师队伍和学生,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一)学校现已形成以下特色

1.学校的浓厚科普氛围已基本形成。通过开展课堂与科技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科技活动,实现科技教育进课堂,课外开展多元化科技活动。让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探索,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

2.多元化的科技活动已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3.学校初步形成科技创新特色文化,逐步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发展,带动区域的科技教育的良好局面。

(二)面临的困境与不足

因学校地处欠发达地区,科技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化教师人才、缺失学生家长们的支持和缺少地区科技教育方面的氛围不浓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今后,我们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务实求真,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办学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在现有的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总结经验。着力办一所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学校,引领地区的科学教育的发展,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不断努力!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18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以多元化科技活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课题编号:GDXKT1785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普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专业化PK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