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

2020-06-29 12:34黎甜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案例教学活动

黎甜欣

一、背景概述

近年来,社会上校园暴力事件、违法事件的发生,给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近日,网络上流传的几条关于幼师个人组织学生为其喜欢的偶像应援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群众谴责相关偶像及幼师个人。在笔者看来,这更体现了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缺失对个人成长成才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在追求“分数”的实用型、功利型教育环境的当下,德育的缺失使影响得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案例概述

1.目前,存在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不足。例如,在课堂上已多次明确上课时间,仍有部分学生迟到甚至缺席。在课堂上,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诸多行为,甚至无故离堂等。但是经过笔者与相关学生私下沟通之后,这样现象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2.学生对多数老师教授方式和理念不认同。对于部分老师“照本宣科”式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并不喜欢,反而更倾向于在实践中,或者通过案例等方式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形象学习。因此,在某次教学课堂中,笔者通过引入一次小型的辩论,并在此后进行整体性的总结。不仅使得课堂整体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也积极参与,更是使得理论知识在其脑海中留下了形象生动的印象。

3.多数学生思维更为跳脱,寻求更具有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比如,在学习完每章节之后,如果布置了相关作业,多数学生会期望得到老师的讲解或者是点评。笔者发现如果是在课堂上对部分学生作业进行讲解,多数学生会主动参与分析,对于遗忘的理论部分更是会积极主动地记录下来。

4.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更强。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出现之后,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在笔者的课堂上会通过自身理解,去寻找相关的、更为契合其个人理解方式的案例数据等,与笔者进行讨论分析。甚至对于部分的理论知识,其会通过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串联,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予以运用。

5.学生的自尊感更强。在长达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会表示欣喜,更是增加对课堂的兴趣。对于老师用适当方式提出的合理意见,学生会有更强的接受意愿。笔者曾面对数个相对内向的学生,均是表现出这样的特征。在笔者平等对话的环境下,对其作业在交流中细致的分析以及给出相应的建议,其在此后的作业及课堂中明显更为活跃、主动。

三、案例分析

什么是德育?一般概念的德育是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正向影响。德育是初中教育工作的基础。“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也是教师进行日常教育管理与课程教学关注的重点。初中阶段是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者既要承担教育教学的责任,也要迎合学生成长的需求。在笔者看来,德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是无形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没办法给出具体的实物来证明,仅能通过某个情境下的案例得以证明。因此,在笔者看着,要实现德育,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教育工作者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和生活行为中。老师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具有的两个的属性就是“开放性”和“个人中心主义”。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经过信息爆炸的洗礼,多元化的价值观吸引着判断力较差的学生们。这很大程度上打开了其思想上形成的某种禁锢。而且随着与社会交流增多,以及环境的变化,其对外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开放和包容性。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肯定和支持,更渴望平等对话。此前,大多数学生面对的是来自学校、老师、家长等自上而下的“不平等”的对话关系和对话环境。因此在某种禁锢解除之后,学生在个性上表现出了更强的个人中心傾向,讨厌填鸭式教育,讨厌说教,期待个体被辨识、被重视等倾向。

中学的德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德育的教育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笔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通过更新教学方式,通过时效性强的案例、辩论,有针对性讲解学生们关心话题等方式,不断引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其主动学习与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平等对话,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满足其心理上渴望被关注和被尊重的需要,引导其更好的学习生活;结合当下学生的心理环境变化,更主动的迎合其转变,增强其对笔者这一教师职业身份的认同和对课程价值的认同,更好的将课程知识和价值传递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去。

但是,笔者还认识到,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不足:

1.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因为笔者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使得笔者无法从更深层次对班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从而与本课程的教学活动相结合;

2.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缺乏操作经验。关于德育教育,没有很好的理论经验指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践中,缺乏对某些学生问题,合适的方式进行及时疏导。

四、小结

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反思德育教育方面的不足,进而不断地、有针对性地优化德育方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面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仍然在实践活动中受益良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不断将总结经验予以实践,不断实现自身的成长,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我国当下的整体教育环境虽然存在实用性、功利性等问题。但是对于当下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能因为环境原因而放弃在德育相关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可操作难度大等因素而怠于实践,而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积极主动地寻求突破,并与当前教育理念和工作追求进行有益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案例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