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20-06-30 10:10
家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共餐多动症特异性

新冠病毒可与抗体共存36天

已治愈新冠肺炎患者会不会再次感染?新冠疫苗能否起效?这些都涉及到抗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针对这一尚待确定的关键问题,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刊发我国科学家完成的一项新研究称,新冠病毒与抗体的共存时间可能长达1个月以上。

山东大学王培会教授与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蒋雪梅团队收集了济南市26例普通型或轻症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数据,检测了所有参试患者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时间(IgG 产生表明体内已有特异性抗体存在),并计算出其与患者样本核酸检测呈阳性时间之间的差值。结果发现,有3名患者产生抗体后,体内病毒持续存活了约1个月,其中1例长达36天。这表明,产生抗体并非意味着新冠病毒被快速清除。另外,这3名患者年龄在23~39岁之间,这表明在排毒方面,年轻人并非比老年人更具优势。此外,还有1例未产生任何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患者在发病46天后成功清除病毒。这表明,部分患者不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固有免疫(先天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在排毒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该研究为了解新冠病毒排毒过程中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探究新冠肺炎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中东人睡得晚,欧美人睡得长

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保证。近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发表了一项全球睡眠差异性研究,科学家发现,睡眠模式受年龄、性别和居住地等条件影响而各有不同。

研究团队对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6~30岁参试者(其中56%为女性)的睡眠状况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追踪研究。借助装有加速度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研究人员比较了1.7万多名参试者、共计24.3万个夜晚的睡眠模式差异。结果表明,在整个青少年期,睡眠时间的减少以及入睡时间的推迟,可一直持续到成年早期。在入睡时间方面,总体来说,人们在16~24岁阶段睡得最晚,男性入睡时间比女性晚,就地区而言,中东地区入睡最晚、澳洲入睡最早;在睡眠时长方面,女性的平均睡眠时长多于男性,就地区而言,欧洲和北美洲睡眠时间最长,亚洲人睡眠时间最短。研究报告发表在《睡眠医学》期刊上。

研究人员表示,人体的昼夜节律会在青春期时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睡得晚且醒得晚,但这不太可能持续到成年。因此,睡眠时长的缩短也可以是青春期结束的标志。另外,睡眠模式的地域差异可能受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

视频共餐也能延寿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日复一日的独自用餐不仅容易增加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寿命。近期,日本东京电机大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相隔异地的父母和子女通过监视器屏幕画面相聚,进行了一项远程共餐试验。

研究人员招募了3对分开居住27~29年的父母和子女,为6户家中的餐桌上配备平板电脑终端。参试者可通过视频和语音与父母(子女)一起进餐。试验为期8周,参试者最初2周独自进餐,接下来的6周,每周至少1次远程共餐。研究人员将父母一方最初2周和最后2周的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独自用餐时老人表情匮乏,通过视频远程共餐时父母和子女互相展示饮食内容,并互相点赞。在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方面,父母的“心情”“自我存在意义”“明天的动力”均有所改善。

研究人员表示,共同进餐可以增进亲情,更重要的是能改善老年人的身心状况,延年益寿。工作繁忙的中青年人如果无法陪在父母身边,不妨尝试以视频共餐的方式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男性更易成为“马路杀手”

以往的交通安全研究中,人們较多关注驾驶者面临的安全隐患。近日,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道路交通方面,男性驾驶者给其他道路使用者(而非自身)造成的危险比女性大。

研究人员采集了近10年间1.4万份英国官方数据,分析了小轿车、出租车、公交车、客货车、卡车、自行车和摩托车每行驶十亿公里对其他道路使用者构成的安全风险系数,并按道路类型(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主要和次要道路)进行了分类。从总体来看,小轿车和出租车造成了2/3的死亡事故,1/6的死亡事故与卡车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卡车每行驶1公里造成的死亡人数是小轿车的5倍多,摩托车为小轿车的2.5倍。另外,骑自行车对自己和他人来说相对最安全,每骑行10亿公里只造成1人死亡。研究人员按性别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男性对其他道路使用者构成的安全威胁远高于女性。小轿车与客货车的男性司机每公里驾驶造成的死亡风险是女性司机的2倍,卡车为4倍,摩托车高达10倍。研究报告发表在《伤害预防》期刊上。

首席研究员雷切尔·奥尔德雷德表示,驾驶工作往往由男性主导,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考虑驾驶职业的性别平衡,从而减少伤亡事故。

科学研究揭示,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机制

近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科学家领衔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引发后期睡眠问题的脑影像学证据,并提示相关分子生物学过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杂志。

多动症在儿童中有较高比例,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障碍,同时也给神经系统发育带来负面影响。为厘清多动症与睡眠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该项研究通过因果推断统计模型,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越严重,引发后期睡眠问题越多。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开展脑结构影像学研究,发现了与多动症症状和睡眠问题共同相关的若干关键脑区,主要集中在注意力网络和觉醒系统。在这些脑区中,较少的脑灰质与更严重的多动症症状相关,而更严重的多动症症状会引发后期更多的睡眠问题。基因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一些主要参与昼夜节律和神经信号传导等分子生物学过程的特殊基因在上述脑区中表达较多。

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多动症会显著增加儿童睡眠问题,从而揭示了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机制。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罗强博士说:“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与此相关的基因和脑结构。”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表示,这些发现或有助于研发设计新的早期多动症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的多动症症状和睡眠问题。

猜你喜欢
共餐多动症特异性
西方人类学共餐研究脉络与反思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房子犯了多动症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