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科结合“互联网+”联合社区防控与管理模式在高脂血症人群中的效果研究

2020-07-01 06:55孙彦杰汪雁齐冉张克加吴琼王荣英
河北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医学科高脂血症全科

孙彦杰 汪雁 齐冉 张克加 吴琼 王荣英

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1],其中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血脂异常是ASCVD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血脂异常明显超过吸烟、糖尿病,成为首位致病危险因素。通过降脂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2,3]。目前我国居民中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加重,高脂血症管理现状调查表明目前仍存在管理成效差,控制率低等问题,对ASCVD的防治造成严峻挑战[4]。而基层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5],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处于发展阶段,对慢性并管理不是很理想,因此需要改善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医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水平,对于降低我国居民整体心血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结合“互联网+”联合社区防控与管理模式,探索对高血脂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随机选取石家庄市主城区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作为本研究对象来源,选取前来就诊的高血脂患者30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为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干预组中,男56例,女94例。观察组中,男61例,女89例。2组患者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均满足《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病情比较稳定者,且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1.2.2 排除标准:存在沟通障碍、精神疾病者;合并心力衰竭、肿瘤等恶性疾病者;配合程度、依从性较差者。

1.3 研究方法

1.3.1 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及实验室的相关血生化检查,所有入组患者干预前均进行血脂相关问卷调查,使用自行设计、专家论证修改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重指数等。②患者高脂血症病史及管理情况。③血脂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观察6个月结束后再次对入组患者进行评估。

1.3.2 干预方式

1.3.2.1 对照组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常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定期血脂监测、常规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等。

1.3.2.2 观察组实施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结合“互联网+”联合社区防控与管理模式进行综合干预。具体如下:①建立健康管理团队,医院团队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5名医师(均完成全科医学国家规范化培训),包括1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及3名主管护师。社区团队包括:由3名社区全科医生、3名护士和2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②健康团队进行综合干预:a由社区团队对高脂血症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主要病史、体检表、血脂管理卡、生活方式以及随访表;b社区中心积极开展教育,向患者普及血脂相关知识,如高脂血症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等个人特征实施不同教育方式,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及血脂相关知识;c社区团队定期检验血脂水平,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定期随访;d医院团队医生利用微信对患者定期随访,指导生活方式及用药;e医院团队医生、护师每月对社区团队进行知识讲座,提高社区团队业务水平。

1.4 观察指标 ①血生化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② 2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等);③ 2组患者血脂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包括高脂血症诊断、高脂血症临床表现、高脂血症的危害、高脂血症治疗)。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组年龄、性别比、婚姻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高脂血症治疗率为30.6%(92/300),控制率为24.3%(73/300)。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150,例

2.2 2组患者血脂控制水平比较 2组患者管理前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 观察组患者TC、TG、LDL-C、HDL-C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CHOLTGLDLHDL干预组 管理前4.92±1.001.63±1.063.01±0.731.22±0.22 管理后3.88±0.68*#1.02±0.48*#2.33±0.63*#1.35±0.16*#对照组 管理前4.89±1.111.75±0.983.02±0.781.26±0.25 管理后4.51±0.86*1.46±0.76*2.83±0.77*1.30±0.21*

注:与管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血脂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脂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 n=150,分,

注:与管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社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此类疾病需要长期性的治疗和管理,加之患者获取血脂知识的途径有限,对高脂血症的治疗观念出现明显偏差,不够重视,导致血脂等控制效果较差,导致高脂血症患者健康问题日趋严重[6,7]。本研究显示高脂血症患者高脂血症防治知识缺乏,生活方式不健康,所填问卷得分低,导致血脂控制率低,仅为24.3%。血清TC或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升高可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升,导致高脂血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如此[8,9]。因此血脂的科学、全面、有效管理已经成为当前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高脂血症治疗方法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降脂药物为主,如何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有效健康管理是目前临床降低高脂血症并发症发生率的重点[10]。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是符合目前我国国情,有效促进医疗改革的有效措施,将信息网络系统与血脂管理结合到一起,对其进行连续性的管理,并能提高基层医生对于血脂异常的防治水平,使得高脂血症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切实提高高脂血症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结合“互联网+”联合社区防控与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与患者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指导关系,为患者提供了便利,提高患者的信任感,有效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示观察组LDL-C、 TG、TC降低较对照组显著,H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证实了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结合“互联网+”联合社区防控与管理模式在高脂血症患者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值得作为高脂血症患者首选的管理方法,在临床中借鉴价值较高。

但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样本量较小,地域局限对结果一般性有所影响,因此对于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结合“互联网+”联合社区防控与管理模式在高脂血症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试验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高脂血症患者采纳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结合“互联网+”联合社区防控与管理模式管理,在降低血脂的同时,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患者养成良好、 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高脂血症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医学科高脂血症全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查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