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适种杧果品质分析

2020-07-01 02:35康专苗李向勇何凤平范建新龚德勇刘清国李廷洋黄建峰党志国王代谷吴小波
经济林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贵妃总酸单果

康专苗,黄 海,李向勇,何凤平,范建新,张 燕,龚德勇,刘清国, 李廷洋,黄建峰,党志国,王代谷,吴小波,刘 荣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 兴义 562400;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作物品种资源 研究所,海南 儋州 571737;3.贵州南亚热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 兴义 562400)

杧果Mangifera indicaL.c.v.Hongyu 为漆树科Anacardiaceae 杧果属Mangifera多年生常绿乔木果树。杧果具有“热带果王”的美称,为世界五大水果之一[1-3]。最早种植杧果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等,现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已有大面积的种植。全世界已有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杧果[4],中国的杧果种植面积达300 000 hm2,生产面积仅次于印度。目前,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和台湾地区以及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贵州低热河谷区均有大面积的杧果分布[5-8]。杧果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是,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区域的杧果品质不一样,谢若男等[9]对海南省不同区域的台农1 号和贵妃杧的果实品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亚的贵妃杧品质最佳;柳觐等[10]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60 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大部分表现独特,但也有部分种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解德宏等[11]对澜沧江流域的82 份杧果品质进行了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找出了云南果形大、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一类种质资源,为云南杧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贵州作为中晚熟杧果的优质产区,有关杧果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栽培[12-15]、 病虫害防治[16]、遗传多样性[17]等方面,而针对贵州适种品种杧果品质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以贵州主栽的7 份杧果种质的果实样品为材料,对其果实的外观性状指标和内在品质参数进行了观测和分析,以期为贵州低热河谷区杧果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供试的杧果样品采自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杧果种植基地,其品种分别为红玉杧、金煌杧、贵妃杧、玉文杧、桂热杧82 号、台农1 号、桂热杧10 号。于7月杧果成熟时采摘其果实,将果实完整地套于袋中,在自然条件下密封放至完全后熟后用于果实品质的测定。

1.2 方 法

1.2.1 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随机称取20 个杧果的重量,以其平均值作为单果质量;以果实的纵径和横径的比值作为果形指数;以杧果可食用部分与杧果单果质量的比值[9]为可食率。杧果中粗纤维的含量,采用酸性洗涤剂法[18]进行测定;其可溶性糖的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19]进行测定;水分含量,采用直接干燥法进行测定;采用折射移法[20]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参照GB/T 12456 中食品总酸的测定方法[21]测定其总酸含量;采取2,6-二氯靛酚滴定法[22]测定其维生素C 含量;蛋白质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以可溶性糖含量与总酸含量的比值为糖酸比;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酸含量的比值为固酸比[23]。

1.2.2 数据分析

所有试验数据均取2018—2019年连续2年的平均值。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多样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杧果品种品质分析

7 个杧果品种果实品质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 中可以看出,杧果的单果质量,最重的是金煌杧,为905.33 g;最小的是台农1 号,为217.50 g。金煌杧的单果质量显著高于其他6 个品种,玉文杧的单果质量显著高于贵妃杧、桂热杧82 号、红玉杧、台农1 号、桂热杧10 号,台农1 号的单果质量显著低于其他6 个品种;红玉杧和桂热杧10 号之间其单果质量的差异不显著,贵妃杧和桂热杧82 号之间其单果质量的差异也不显著。杧果的果形指数,最大的是金煌杧,为2.31;其次是桂热杧82 号,为2.20;果形指数最小的是台农1 号,为1.44。金煌杧和桂热杧82 号之间其果形指数的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显著高于其他5 个品种。杧果的可食率,金煌杧的最高,为82.00%,显著高于其他6 个品种;贵妃杧与红玉杧的可食率分别为77.74%和76.95%,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桂热杧10 号、桂热杧82 号、玉文杧的可食率分别为74.25%、73.52%、72.10%,三者间的差异也不显著;可食率最低的是台农1号,为71.00%。粗纤维含量,最高的是桂热杧10 号,为1.40%;最低的是台农1 号,为0.85%。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台农1 号,为16.15 mg/g;最低的是贵妃杧,为7.75 mg/g。台农1 号、桂热杧82 号、桂热杧10 号、金煌杧、红玉杧之间其粗纤维含量的差异不显著。水分含量,最高的是贵妃杧,为88.00%;最低的是台农1 号,为78.9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是红玉杧,为17.02%;最低的是贵妃杧,为11.05%。红玉杧、金煌杧、台农1 号、桂热杧10 号、桂热杧82 号之间其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均显著高于贵妃杧和玉文杧。总酸含量,最高的是桂热杧10 号,为 5.32 g/kg;最低的是红玉杧,为1.28 g/kg。维生素C 含量,最高的是台农1 号,为242.0 mg/kg;最低的是玉文杧,为18.0 mg/kg。其中,台农1 号的维生素C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金煌杧、贵妃杧、桂热杧82 号、桂热杧10 号之间其维生素C 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此4 个品种均显著高于玉文杧和红玉杧。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台农 1 号,为8.7 mg/g;最低的是玉文杧,为4.6 mg/g。红玉杧的糖酸比和固酸比均最高,分别为108.27和137.4;桂热杧10 号的糖酸比和固酸比均最低,分别为28.51 和32.2。

表1 7 个杧果品种果实品质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结果†Table 1 Difference analysis result of fruit quality indexes of seven mango varieties

2.2 不同杧果品种果实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对7 个杧果品种果实的12 个品质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2。表2 表明,不同杧果品种之间果实的12 个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的变异程度,其变异系数为3.77%~83.34%。研究发现,在12 个品质性状指标中,有10 个品质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10%,说明杧果果实品质性状的差异大,其变异类型丰富。其中,维生素C的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83.34%;其次分别是总酸含量、固酸比、单果质量、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变异系数依次为52.99%、45.68%、43.69%、42.29%、22.11%、18.63%、16.70%、15.85%、15.22%,这表明这些性状具有遗传多样性。而可食率、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均相对较小,分别是5.04%、3.77%,表明这2 个品质性状在不同杧果品种中其表现均相对较稳定。

表2 不同杧果品种果实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Table 2 Variation of fruit quality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mango varieties

2.3 不同杧果品种果实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杧果品种果实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 中可以看出,单果质量与果形指数、可食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维生素C 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果形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总酸、维生素C、水分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水分含量与总酸含量、维生素C 含量、蛋白质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蛋白质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糖酸比与固酸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其与总酸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

2.4 不同杧果品种果实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对贵州适种的7 个杧果种质果实的12 个品质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4—5。由表4可知,主成分1(PC1)、2(PC2)、3(PC3)、4(PC4)的贡献率分别为36.834%、25.154%、21.570%、8.648%,其累积贡献率达92.206%,表明不同品质性状的贡献率相对较分散。由表5 可知,主成分1(PC1)主要代表杧果的甜度因子,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水分,其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969、0.957、-0.948;主成分2(PC2)主要代表杧果的酸度因子,包括糖酸比、固酸比、总酸含量,其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981、0.968、 -0.854;主成分3(PC3)主要代表杧果大小和可食用的因子,包括可食率、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其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897、0.897、0.753;主成分4(PC4)主要代表杧果的营养因子,包括维生素C、蛋白质、粗纤维含量,其因子载荷值分别为0.765、0.735、-0.676。

不同杧果品种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分值及综合得分见表6。由表6 可知,主成分1 因子的分值高,表明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而其水分含量相对较低,比较典型的品种分别为桂热杧10 号、台农1 号;主成分1 因子的分值较小,则表明其水分含量高,而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较低,例如贵妃杧和玉文杧。主成分2 因子分值较高的正值,表明其糖酸比和固酸比均较大,红玉杧即属此类;主成分2 因子分值较小的负值,则表明其总酸含量比较高,比较典型的品种是桂热杧10 号。主成分3 因子分值较高的正值,表明其可食率、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均相对较高,金煌杧即属此类;主成分3 因子分值较小的负值,则表明其果实相对较小,台农1号即属此类。主成分4 因子分值高,表明果实中维生素C、蛋白质的含量均高,台农1 号即属此类;主成分4的因子分值较小,则表明其粗纤维含量高,桂热杧10 号即属此类。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金煌杧、红玉杧、台农1 号、桂热杧82 号、桂热杧10号、玉文杧、贵妃杧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71、0.56、0.17、0.06、-0.16、-0.58、-0.76,得分最高的为金煌杧,表明该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在贵州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次分别为红玉杧和台农1 号,而贵妃杧、玉文杧、桂热杧10 号果实品质性状在贵州的综合表现均相对较差,具体表现为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而总酸含量较高。

表3 不同杧果品种果实各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 between fruit quality character indexes of different mango varieties

表4 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Table 4 Eigenvalues and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s of every principal components

3 结论与讨论

果实品质指标包括果实大小、形状、颜色、糖酸风味等,杧果品种不一样,其口感和风味也存在差别。观测结果表明,7 个品种杧果果实品质性状在贵州的表现不一样,12 个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为3.77%~83.34%,这与石胜友等[24]、赵家桔[25]、柳觐等[10]对国内其他产区杧果果实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类似,表明为不同杧果果实品质的变异程度均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 个品质性状之间有部分性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有的品质指标间存在着互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负相关性,这与石胜友等[24]、赵家桔[25]的研究结果均一致。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糖是固形物的主要成分;固酸比和糖酸比与总酸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总酸含量对此两个指标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对多个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客观评价各品种的适应性。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彼此关联的指标转化为少数相关或独立的指标[26-27],此种方法在研究中提炼主要影响因子时的应用较多[24,28-30],张劲等[31]将台农一号、紫花、桂七、凯特、马切苏和三年杧6 个杧果品种的 8 个品质性状指标综合归纳为4 个主成分,其累积差贡献率达95.93%;石胜友等[24]将33 份杧果果实样品的13 个品质性状指标综合归纳为8 个主成分,其累积差贡献率达94.035%;谢若男等[9]将海南不同产区的台农1 号和贵妃杧的13 个品质性状指标综合归纳为4 个主成分,其累积差贡献率达85.078%。本研究将7 个品种杧果果实的12 个品质性状指标归纳为4 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2.206%,说明其代表了原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同时,以主成分分析法的得分对7 个品种果实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金煌杧、红玉杧、台农1 号、桂热杧82 号、桂热杧10 号、玉文杧、贵妃杧果实品质性状的最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0.71、0.56、0.17、0.06、-0.16、-0.58、-0.76, 表明金煌杧果实的品质性状在贵州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次分别为红玉杧和台农1 号,而贵妃杧、玉文杧、桂热杧10 号果实的品质性状在贵州的综合表现均相对较差,主要表现为其可溶性糖含量均相对较低而其总酸含量均相对较高。

表5 杧果品质性状变量因子的载荷值Table 5 Factor loading values of character variables of mango quality

表6 不同杧果品种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分值及综合得分Table 6 Factor scores and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fruit quality of different mango varieties

综合分析各品种果实的品质指标可知,每个品种都具有鲜明的品质特征,因此各品种的外观和口感都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金煌杧、红玉杧、台农1 号果实品质在贵州的表现优于其他几个品种,结合目前各品种在贵州的种植面积、种植现状及市场前景来看,贵州省在今后的杧果产业发展中,应综合考虑各品种的果实品质性状和成熟时间特性,金煌杧可以作为优势品种在贵州大面积推广,而红玉杧可作为中晚熟品种推广,台农1 号则作为早熟品种推广。由于本研究的供试样品仅采集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达居试验基地,因而本研究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研究适宜于贵州产区的优势杧果品种,下一步研究将采集贵州全热区适栽品种的杧果样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贵州不同杧果产区的品种布局和产期调控奠定研究基础。

猜你喜欢
贵妃总酸单果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大红柿子
三个李子品种叶片差异及与单果重相关性分析
初探影响液态法米酒总酸总酯的因素
适合在南方种植的鲜食枣品种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确认报告
快递先生与贵妃小姐
百色当地产圣女果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滴定法测定食醋中总酸含量及其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