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2020-07-02 04:48伊争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血细胞国药准字黄芪

伊争伟,李 环

1.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咸阳 712000;2.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王中心卫生院住院部,陕西西安 710301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机体血细胞过度凝集,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出现的冠状动脉性疾病,最显著特点为心肌伴随有缺血缺氧情况出现的心绞痛症状[1]。冠心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超重、肥胖在内的代谢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缺乏体力劳动等)及社会心理原因均能诱发冠心病[2]。有研究发现,除年龄因素外,炎症、异物栓塞均可导致心绞痛发生,疼痛感是由于心肌缺血而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受到的,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胸部,常在活动量较大或情绪激动时发作[3]。临床上通常使用扩管溶栓类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起到了显著效果,本研究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纳入标准:(1)被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且经血管造影检查确诊;(2)具有心绞痛发作史;(3)处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稳定期,且近3周内未使用抗凝药物;(4)患者已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1)先天性血液凝集障碍者;(2)合并肝、肾等功能衰竭者;(3)非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者;(4)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即5种药物联合治疗:(1)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021)50 mg口服;(2)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25 mg口服,每天2次;(3)辛伐他汀片(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948)20 mg口服,每天1次;(4)拜新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15)30 mg口服,每天1次;(5)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使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677),将其与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剂量为10~20 mL/次,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3评价指标

1.3.1血液流变学参数 两组均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并检测血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细胞黏滞度作为本次研究的血液流变学参数。

1.3.2免疫功能 两组均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监测体内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值。

1.3.3血脂代谢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血液流变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细胞黏滞度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血脂代谢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参数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 论

有研究发现,在我国每10万人中至少有4例冠心病患者,某些地区的发病率甚至高达108.7/10万,其总体发病率水平还在逐渐上升,2009年我国冠心病粗病死率约为71.27/10万~94.96/10万,已经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4]。冠心病主要病因在于患者冠状动脉受各种外界因素刺激出现粥样硬化,甚至直接形成斑块,而斑块破裂脱落也是引起心绞痛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脂源性学说、损伤应答学说及免疫功能损伤学说(主要为巨噬细胞受体缺失)等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流观点[5-6]。目前较为统一的学说为血脂代谢紊乱引起内皮功能下降,患者血管狭窄导致斑块形成。有研究发现,机体血流动力学、免疫损伤及脂代谢紊乱均参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过程,三者相互影响,促进冠心病发生和发展[7]。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血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细胞黏滞度均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加用黄芪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动力学。有研究发现,黄芪能有效保护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细胞比容,改善血液高凝状态[8]。当全身血管扩张时,血流阻力会显著减小,心脏负荷相应减轻,因而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脏疼痛感得以缓解[9]。黄芪注射液属于一种中药制剂,其中主要成分为黄芪。黄芪中的黄芪皂苷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的能力,黄酮及生物碱成分能直接阻碍自由基合成过程,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10]。体内自由基蓄积会造成线粒体损伤、能量代谢循环障碍,而黄芪则能够改善患者的能量代谢,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较对照组高,提示黄芪注射液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免疫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和多糖成分,可增加机体免疫力[11]。另外,对比两组治疗后血脂代谢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提示黄芪注射液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具有一定效果。黄芪主要含有苷类和氨基酸,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12]。

综上所述,黄芪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凝集度,提高其免疫功能,并改善血脂代谢状况,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血细胞国药准字黄芪
更正声明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乳腺癌术后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的镇痛效果观察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黄芪是个宝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带鱼黄芪汤缓解胃下垂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