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2020-07-02 04:48赵亚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血气全身血小板

赵亚兵,张 娟,闫 真

1.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麻醉手术科,陕西宝鸡 721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二病区,陕西延安 716000;3.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三病区,陕西延安 71600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发生于产妇的一种血液系统综合征,临床调查发现,该病的患病率较低,为1%~3%[1]。血小板免疫球蛋白破坏后,致使产妇体内血小板减少,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多数妊娠期的产妇患该病后,多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皮肤淤青等外在的临床表现。但研究发现,多数产妇在发生血小板减少后,无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疾病发生后不但影响自身的健康,还会在分娩时引起大出血等情况,同时还会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等现象,所以产妇常规的孕期产检对其非常重要,发病后需要及时就医治疗[2]。目前,临床上针对患该类疾病的产妇,多采用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术实施过程中的麻醉方式尤为重要,以往临床多给予常规局部麻醉,虽能减少麻醉药物对产妇身体的伤害,但也增加产妇的手术时间,提高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程度[3]。本研究中,为减少产妇发生新生儿颅内血肿等不良反应风险,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对49例产妇进行麻醉,发现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98例,按照产妇意愿及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局部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各49例。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符合血液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存在严重恶性肿瘤性疾病;(2)存在认知障碍;(3)不适合本研究治疗的产妇。常规局部麻醉组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34.62±2.51)岁;孕周35~39周,平均(37.22±1.63)周。全身麻醉组年龄23~41岁,平均(34.81±2.56)岁;孕周35~39周,平均(37.22±1.63)周。本研究相关内容均经产妇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相关知情文件,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镇痛药物等常规处理,进入手术室后,均给予建立静脉通道、生命体征监测等。在麻醉方面,常规局部麻醉组产妇取仰卧位,在其切口处给予局部注射40 mL 2%的利多卡因,待产妇切口无痛觉后进行手术,取出胎儿后给予芬太尼对其进行镇痛处理,用量为0.002 mg/kg,对切口部位进行逐层缝合,结束手术。全身麻醉组产妇取平卧位,采用丙泊酚对其进行静脉注射麻醉,用量为2 mg/kg。待产妇失去意识后,给予辅助通气,产妇气道通畅后给予静脉注射氯化琥珀胆碱,用量为100 mg,剖宫产开始后静脉泵入丙泊酚进行持续麻醉,用量为40~60 mL/h,取出胎儿后给予芬太尼进行镇痛处理,并逐步减少泵入丙泊酚的速度,直至手术结束。两组产妇术后均给予相应的缩宫素帮助其进行子宫恢复。

1.3评估方法[4]对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的相关手术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其两组产妇麻醉前后脐动脉及脐静脉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的相关血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产妇发生新生儿颅内血肿、产妇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2 结 果

2.1两组产妇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全身麻醉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与常规局部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方面优于常规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麻醉前后脐动脉及脐静脉的相关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麻醉前脐动脉及脐静脉的pH值等相关血气指标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产妇麻醉后脐动脉及脐静脉的pH值等相关血气指标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全身麻醉组新生儿颅内血肿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产妇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麻醉前后脐动脉及脐静脉的相关血气指标比较

注:1 mm Hg=0.133 kPa。

表3 两组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n(%)]

注:与常规局部麻醉组比较,χ2=5.487,*P=0.006。

3 讨 论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免疫性疾病,较多见于妊娠期的女性,该病发生后,会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5]。多数患该类疾病的产妇,为减少分娩过程中对自身及胎儿所造成的影响,多会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同时也对其剖宫产中所实施的麻醉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临床上为减少麻醉给产妇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多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虽然会对产妇子宫收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麻醉气道通畅后给予氯化琥珀胆碱,不会因为整体麻醉剂量的增大对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造成影响[6]。有报道指出,产妇剖宫产术中麻醉的安全性与产妇自身血小板的功能及数量有关,若产妇自身血小板数量较少,会致使产妇出血量增大,同时也会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对产妇及婴儿造成影响[7]。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实行何种手段进行麻醉,在临床上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研究指出,采用局部麻醉的产妇,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概率高于全身麻醉的产妇,这与本研究结果相近[8],全身麻醉可对该类疾病产妇起到更好的镇痛效果,从而降低手术对产妇所带来的危险。本研究结果表明,全身麻醉组产妇虽然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与局部麻醉产妇无显著差异,但在麻醉后相关血气指标、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及发生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梁大顺等[9]和邹晨明[10]报道的麻醉在血小板减少剖宫产中的应用研究相近。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实施剖宫产时,给予相应的全身麻醉,可缩短产妇的手术治疗时间等,对相关血气指标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减少产妇发生新生儿颅内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血气全身血小板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黑珍珠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