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在机械工业部

2020-07-03 01:25罗元生
湘潮(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核工业原子弹部长

★ 罗元生

1963年,毛泽东、宋任穷(右四)等同志在杭州合影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国上将宋任穷勇挑重担,先后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和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开国上将到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

1955年初,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我国发展原子弹事业的汇报。听完汇报后,他说:“这件事总是要抓的。我们国家已经知道有铀矿,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这次会议,做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开始。

在选择谁来担任原子弹事业这项既机密又重要的工作的领头人时,宋任穷走进了毛泽东的视线。

宋任穷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诚实稳重,善于团结人,有很强的组织才干。自1927年秋收起义以后第一次见到宋任穷,毛泽东就对宋任穷的忠诚可靠和聪明干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以后的革命征途中,每当一些重要而复杂的岗位需要得力的干部时,毛泽东总能想到宋任穷。譬如,当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之后,需要对山上活动的袁文才和王佐两支农民武装进行帮助、改造的时候,毛泽东派出了宋任穷等人担任农民武装排以上干部;当毛泽东在井冈山收到绝密的中共六大决议时,让宋任穷将写在那张很薄很窄的竹纸上的决议,用毛笔正楷抄了一份清样;1935年底,当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后,由陕北红军组建的红二十八军挑选政治委员的时候,毛泽东推荐了宋任穷;1937年8月,当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毛泽东任命宋任穷担任以原红四方面军部队为主组成的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

毛泽东对宋任穷的信任和重视,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1955年,全军首次授军衔之前,毛泽东将宋任穷从中共西南局调到北京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协助罗荣桓工作。

这一次,毛泽东又想到了宋任穷。

195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简称三机部),主管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工作,任命宋任穷为部长,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钱三强任副部长。

宋任穷(资料图)

宋任穷担任三机部部长之后,深感责任重大。他不断与部里其他领导和主要技术人员开会,研讨设计方案、生产计划,凡是涉及核心机密的问题或相关重大问题,都及时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汇报。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和各地区大力支持核工业的起步和发展,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因此,三机部虽然是白手起家,但在大家的支持下,宋任穷率领全体工作人员竭尽全力,以百倍的干劲搞好研发和生产,各项工作都进行得比较顺利。

为了尽快掌握原子弹的研制技术,1957年9月,由聂荣臻任团长,陈赓、宋任穷任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莫斯科谈判。商谈出初步结果后,代表团决定由宋任穷回国向毛泽东汇报。宋任穷走下飞机的那天正是国庆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在钓鱼台12号楼听取了宋任穷的汇报。毛泽东很满意。之后,宋任穷又返回莫斯科。1957年10月15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将第三机械工业部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不久,“大跃进”风起,某些搞原子能的人也头脑发热,提出“全民办铀矿”等口号。还有一些人盲目提出要对苏联提供的设计和设备进行改造革新,态度很执着。

宋任穷对此有不同意见。他说:“反应堆、扩散机这些东西,我们自己还没弄明白,没有掌握好,怎么能随便改呢?”大家争论得很激烈,双方相持不下。宋任穷就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当面向主席汇报。

两天后,宋任穷在中南海游泳池见到了毛泽东。听了宋任穷的汇报后,毛泽东说:“你们的意见是对的。这个原子反应堆、铀235工厂,你们还没有掌握好,怎么就动手改呢?只有首先掌握好了,然后才能去改。”毛泽东还形象地说:“比如写字,先得学写正楷,再学写行书,然后再练草书。小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想跑。怎么行?不是要跌跤吗?”

回二机部后,宋任穷把毛泽东的指示一传达,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接着,二机部根据毛泽东的这个指示做出决定:对没有掌握的苏联设计,不准改;对苏联供应的仪器设备,不准乱拆乱动,如需做任何改动,都要经过上级批准。这样,及时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混乱。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提出暂缓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这实际上是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1957年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7月,中共中央毅然决定自己动手,计划在8年时间内研制成功原子弹。1960年夏,苏联用两个来月的时间撤走了全部在华的专家,带走了许多重要的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停止提供中国急需的设备、关键部件和重要物资,给中国刚刚起步的原子弹研究工作造成了很大损失和严重困难。

1960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宋任穷出席了这次会议。

回到部里,宋任穷及时把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指示向有关人员做了传达。大家认为,我国的尖端技术确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原子弹在探索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始了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只要措施得当,再艰苦努力三年四年或再长一些时间,突破原子弹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我国核工业建设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就明确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因而,在外援突然断绝后,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宋任穷率二机部的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群众,动脑筋、想办法,群策群力,很快实现了全面自力更生,保持了继续前进的步伐。

1960年,毛泽东、周恩来带领一些部长在广州学习政治经济学。学习结束后,毛泽东约见宋任穷等几位部长,康生也去了。康生见到宋任穷就谈起了原子弹什么时候能爆炸的问题。

宋任穷说:“苏联原来答应给我们的原子弹样品和资料现在不给了,部党组经过再三研究,即使尽到最大努力,爆炸时间也得推迟到1964 年。”康生摆出一副“最革命”的架势,说:“1964年爆炸迟了,还是应该1962年爆炸。”见毛泽东在一旁没吭声,康生就得意了,放高了声音说:“原子弹提前爆炸一天,就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早一天有利。还是应该1962年爆炸,这对我们国家、对外交、对世界革命人民都有好处。”这时,毛泽东看了一眼不懂科学的康生,讽刺地说:“康生,你去当二机部部长吧!”康生一听语气不对,便知趣地再也不吭声了。

196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任命宋任穷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同时兼任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这样,为新中国核工业建设做出贡献的宋任穷,又更上一层楼,在更宽的领域担负领导工作。宋任穷离任二机部后,刘杰副部长被任命为二机部部长。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戈壁滩上空腾起的蘑菇云振奋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宋任穷这位共和国首任管核工业的部长笑了。他兴奋地对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其他领导说:“这一声爆炸,用了4年多的时间精心准备,太宏伟了,对于中华民族确实是太重要了。”

走马上任七机部部长

“文革”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作为“刘少奇、邓小平资本主义黑线在东北的代理人”遭到批斗,最终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文革”结束后,在1977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书面提出应恢复邓小平的工作,也急需大批老干部出来主持各方面的工作。当时,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向中央提出尽快分配宋任穷的工作,并具体建议宋任穷到第七机械工业部(简称七机部)任部长。

1977年10月20日,中央发出通知,决定由宋任穷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10月27日,宋任穷参加了国防科工委与七机部共同召开的代号为“七七一〇”的会议。会议的议题是研究武器与空间技术任务的落实问题。会上,宋任穷诚恳地向大家表示,今后会认真学习,同大家一起努力做好工作。

七机部在我国国防科技战线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在“文革”动乱中,七机部也是内乱不止。周恩来总理曾经接见七机部两派代表几十次,苦口婆心,做了无数的劝告、说服工作,做了无数的批示和指示,但极少数坏人和派性很强的人阳奉阴违,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致使七机部的无政府主义状况严重,科研生产几度陷于瘫痪、半瘫痪的局面。

粉碎“四人帮”之后,为了尽快解决七机部的问题,中央派出了以中共北京市委牵头,由军队和地方等八大单位组成的600多人的强大工作队,于1977年3月7日进驻七机部。宋任穷到七机部时,中央工作队已经工作了7个月,使七机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逐步深入,科研生产秩序初步恢复正常。

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并同部党组和工作队同志共同研究后,宋任穷认为揭批林彪、“四人帮”,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缩小打击面,扩大教育面。

他先后召开了5次几千人至上万人的大会,深入揭批“四人帮”,并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坚决处理了舒龙山的问题。舒龙山是七机部230厂的工人,“文化大革命”中,在“四人帮”的直接支持和指使下,他在七机部层层揪“走资派”“代理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肆意打击陷害革命领导干部,是不肯悔改的“四人帮”死党。1978年8月,七机部党组向中央写了《关于对舒龙山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依法惩办的请求报告》。10月1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在揭批“四人帮”搞乱、破坏七机部罪恶的同时,宋任穷用了很大的精力抓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政策的工作。同时,提拔了一批有突出贡献或突出成果的优秀技术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其实,宋任穷刚上任七机部时,对航天工业是不熟悉的。虽然他20世纪50年代当过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搞过核工业,搞过原子弹,但航天工业和核工业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门。

宋任穷素来谦虚谨慎,到任后边工作边学习。一年多的时间里,除参加中央和部内的重要活动外,他抽出相当多的时间,先后到七机部在北京的第一、第二、第五研究院及各研究所、直属厂,到内蒙古、四川及南京的部属单位,看望那里的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探望老同志和老专家。同他们进行座谈,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科研生产怎么抓法?全盘工作怎样抓法?宋任穷当时的主要考虑是:第一条,明确“三抓”任务是当务之急。“三抓”:一抓东风5号洲际导弹,二抓巨浪1号潜地导弹,三抓331通信卫星工程。完成“三抓”任务,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二条,要使七机部迈开步子前进,需要对积累多年的大量实际问题逐步地切实加以解决;要以任务带动各项工作和其他方面的进展。

提出“三抓”任务的是张爱萍,批准的是邓小平。这是七机部重中之重的任务。1977年9月16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提出了关于“三抓”任务及安排意见的请示报告,9月18日邓小平批示“同意”。其他中央领导也都圈阅同意。10月14日至27日,张爱萍召集国防科委和七机部领导一起开会,共同研究落实“三抓”任务问题。12月4日,七机部在廊坊召开1978年年度计划会议,制订了科研生产与基本建设计划,明确重点任务是“三抓”。

当时,我国在武器研制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东风5号”按原计划应于1973年定型,结果推后了7年。在空间技术方面,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15年至20年。实现“三抓”目标,是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之必须,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为此,宋任穷在每次部党组会上都要认真提起“三抓”任务,强调其重要意义,落实其具体进程。

1978年5月6日,七机部召开党组会议,专门研究如何落实“三抓”任务。主持会议的宋任穷首先发言说:“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就是狠抓‘三抓’任务,把航天事业搞上去。我们党组的分工,拟分科研生产、基本建设、政治工作、行政工作四条线。党组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互通情报、大力协同的原则。就是说,重大问题由党组集体研究决定,日常工作要搞分工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很重要的问题是作风革命化。要少说多做,讲实效。要到下面去,到基层去,到实际中去。无论下去的同志,还是在机关的同志,都要分工协作;分工不分家,要同心协力,把各项工作搞好。总之,我们要组织起来,要集中力量,要到下面去,要搞‘三抓’,关键在于实干。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关于今后工作任务怎样确定、怎样安排,宋任穷讲了几个问题:“总的说,我们要狠抓各项工作,把航天事业搞上去。中央要求我们完成‘三抓’任务,其中特别强调把‘东5’搞出来。我们要着重抓‘东5’,同时要抓‘331’和‘巨浪1号’这些任务的完成,对我国、对世界,其影响和意义是很大的。我们的工作要往前赶,要有紧迫的时间观念。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在18个月内完成‘三抓’任务的各项工作,保证‘东5’在1980年打到太平洋。总的设想就是这样。”

由于各方努力,1978年,七机部的“三抓”任务和其他科研生产任务完成得比较好,某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巨浪”发动机试车连续3次获得成功,氢氧发动机试车突破了150秒等。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宋任穷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七机部部长的身份列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闭幕后的第三天,即1978年12月25日,中央发出77号电报通知,决定调宋任穷到中共中央组织部任部长。

宋任穷在七机部工作了一年两个月,完成了七机部从大乱不止的“老大难”“重灾区”到再次“启动加腾飞”,集中力量进行“三抓”任务的大转变。

在宋任穷离开七机部以后,1980年5月18日,“东风5号”洲际火箭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成功;1982年10月16日,“巨浪1号”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成功;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航天战线不断取得激动人心的新胜利。

猜你喜欢
核工业原子弹部长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理论框架的构建
心系“国之大者”,谋创新、铸重器——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来自广西的中国核工业“ 开业之石”
徒手“撕开”原子弹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部长通道:从“躲”到“等”新气象
牌子问题
贺核工业60周年
丝绸之路旅游部长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