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振:终其一生为革命

2020-07-03 01:25李桂英
湘潮(上半月) 2020年5期

★ 李桂英

1885年3月22日,桃源县大田乡(今马鬃岭镇)一覃姓人家热闹非凡。这一天,覃家再添一子,取名覃道让,后改名覃振。

覃振在家中排行老四,自幼聪慧,最受祖父喜爱。其父是当地名宿,对覃振的教育十分严格。因此,孩提时期他就能诵读五经,谈吐不凡,下笔常有惊人之语。当地父老都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对他寄予厚望。

覃振出生、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积贫积弱、面临巨大变革的时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略,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覃振对列强的欺凌、清廷的无能深恶痛绝,对父老乡亲食不果腹、颠沛流离、受尽欺辱的生活痛心疾首。因此,他很早就投身政治活动,走上了革命道路。

求学立下革命志

1899年,14岁的覃振进入漳江书院读书。到书院之后,覃振受到进步教师的熏陶,视野大大拓宽,结交了许多同窗好友。其中,就有宋教仁、胡瑛。

1933年覃振、梅鹤修及其子女摄于上海

宋教仁年长覃振3岁,讲究经世致用,喜好读刑、名、法及舆地方面的书籍。胡瑛比覃振长1岁,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尤精书法,幼年曾经在黄兴门下受教。他们两人与覃振志存高远,相交莫逆,共同研读救民济世进步书籍,闲暇时一同徜徉在桃源的青山绿水间,规划反清大计。桃源广袤的山川、秀丽的山水,既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孕育了他们革命的雄心壮志(三人作为辛亥革命的元勋,被后人称为“桃源三杰”)。

覃振进入漳江书院读书的第二年,中国发生了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索赔白银4.5亿两,年息4厘,赔款数额为清政府12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覃振更是深受刺激。他跑到县城广场发表演说,历数清政府昏庸误国及八国联军蹂躏北京的种种罪行,听者无不动容。

庚子事变发生后,中国新式知识分子发动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其中包括反对沙俄侵略中国东北的拒俄运动、上海“《苏报》案”等,被称为“学界风潮”。受学界风潮影响,血气方刚的覃振在常德作了一场轰动一时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有力地驳斥了官绅宣扬的忠君思想,述说救国必须革命的道理,并因此被逐出了学校。覃振不甘心,又撰写白话文《死里求生》,鼓吹革命道路,贴遍常德市大街小巷,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当局下令通缉他。幸得常德知府朱叔彝的庇护,包下一艘小船,让他逃往上海。

矢志奋斗为革命

1903年底,覃振从上海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弘文学院和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覃振在日留学期间,广泛了解日本流行的各种思想、思潮,接触所谓东学和西方一些自由民主的政治理念,拓宽了政治视野,尤其是对法律专业的学习,为他日后从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间,覃振还先后加入了华兴会、同盟会,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等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与宋教仁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也成了覃振终身为之奋斗的指导思想。

1907年8月,乘同盟会在全国掀起武装起义高潮之机,覃振与其他同盟会会员在东京清风亭组织成立共进会,主张在长江流域中段联络会党发动起义。当时,共进会会员100余人,其宗旨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人权,并遵同盟会总理为总理。共进会还决定联络会党,发展组织,并派遣骨干回国,运动新军、会党,策划起义。覃振因与会党有渊源,也奉命回国。两湖地区捉拿革命党人风声很紧,覃振到达长沙的当天就被逮捕,被判“永年监禁”。

他先是被关在长沙监狱,后被解送至桃源县监狱关押。桃源是他的出生地,他对这里非常熟悉。为了开展革命,覃振认桃源监狱某狱卒的儿子为义子,让其替他传递信息。因此,他虽然人在监狱,但对外界革命活动仍了如指掌,并时常进行指点。据传,当时常德、桃源地区的革命者“隐奉先生为领袖”。

武昌起义爆发之时,覃振尚在狱中。他得知起义的消息后,即与同志密谋,布置在湘西方面军事策应事宜。共进会发起人焦达峰就任湖南都督后,急令桃源送覃掁入省商议大事。覃振得以出狱。然而,就在覃振满怀信心筹划革命大计时,湖南革命又遭挫折,焦达峰、陈作新等人被立宪派杀害,立宪派首脑谭延闿任新都督。在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逼迫和黄兴的指点下,覃振等革命党人以大局为重,支持谭延闿,共同安定湖南。随后覃振任湘桂联军督战官,随援军开赴武汉。

此后,覃振还参与了光复南京的武装起义。南京光复后,覃振受黎元洪委派,与各省代表协商组织南京临时政府事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覃振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参议员。

中华民国成立后,覃振继续为民主共和而奋斗。在袁世凯就任第二届临时政府大总统后,覃振对袁世凯过多重用旧官僚提出异议,并致电各报馆暗示袁世凯在组阁问题上循私行诈,迫使袁世凯重新调整参议院成员。在宋教仁被刺后,覃振与蒋翊武策划武力讨袁,失败后再次东渡日本,专职从事革命活动。回国后,他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湖南支部长;组织和参加湖南的反袁驱汤运动,率护国军扼守湖南西、南两路,为中国民主革命呕心沥血、不屈不挠地奋斗着。

司法改革立功勋

孙中山去世后,因政见不和,覃振始终与蒋介石集团保持着一定距离。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因日本入侵,中国经济、财政、外交出现严重危机,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也发生动摇。覃振提出抛开成见,共赴国难,建议在上海举行和平会议。1931年12月,上海和平会议结束后,蒋介石根据各派协议,于15日宣布辞职。22日至29日,南京、广州、上海三方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联合开会,重新改组国民党党政领导机构,覃振当选为立法院副院长。之后,他又担任司法院副院长。自此,覃振开始了他在国民政府的官宦生涯,直至1947年去世。

覃振在担任司法院副院长期间,为南京政府的司法改革做了许多工作,尤其是在废除领事裁判权(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半殖民地国家攫取的特权)工作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领事裁判权有损于中国主权,早在清政府时期就被高度关注。后来,因清政府被推翻、帝国主义入侵,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工作多次搁浅。“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变本加厉利用领事裁判权入侵中国,使国民党更加意识到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覃振上任后,便以改革司法、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己任,提出变法修律、废除领事裁判权。

1934年5月,经国民政府同意,覃振一行奉命由上海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16个国家考察,考察范围包括各国司法行政、法院组织、现行民法刑法等。覃振在各国考察期间,不仅仅只考察所在国的司法、行政及相关规章制度,还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观察各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以期通过全面了解后对当地的司法制度进行合理分析,供国内参考。

1934年11月,覃振结束考察回到国内,旋即投入推进司法改革的工作当中。他多次接见记者、出席会议、发表演说,多方宣传中国司法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他提出整饬中国司法环境的9点意见:组织法律改造委员会,修改民、刑诉讼法,试办陪审制度,提高法官待遇,试办巡回审判,法官制服之改正,限制律师资格,酌采流刑,监狱整理。他提出每点改革意见时,均先介绍世界现行的司法制度和管理政策,再分析中国与其差距,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

覃振的考察报告和意见被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司法改革的进程。立法院借鉴各国立法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得到时任司法行政部长王用宾的肯定。一年之后,部分地方政府对法官的任用和监狱管理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推动中国司法制度变革的同时,覃振还为废除领事裁判权做了很多努力。1937年5月,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应由政府向有关各国交涉早日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提案,获得与会代表支持,由大会决议“交主管机关切实办理”。

中国政府与列强交涉废除领事裁判权并不顺利。1941年,中国政府与英、美国两谈判,要求他们取消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美国权衡利弊,于1942年向中国政府表示放弃在华特权,英国也有所表示。1943年1月,中美、中英新约签字,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列强在华特权被取消。

团结抗日促合作

覃振通过对欧美国家的考察,视野更加开阔。他对中国政治、经济不统一造成国家落后、列强欺辱、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感到痛心。他的政治主张开始转变。对日本帝国主义,他主张联合共产党,集中全力共同抗击。因此,他为团结抗日做了很多工作。

1935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覃振频繁与一些国民党元老见面,就当时救国问题交换意见。他主张国民党各派在国难面前尽弃前嫌,和平解决争端。他与支持抗日、反对内战的冯玉祥将军关系日益密切,两人多次商讨时局和救国问题。

日本加紧侵华,使国共再度出现合作契机。1935年8月,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党也调整对内对外政策,与中共秘密接触。其中一条接触渠道,国民党方面由陈立夫牵头、曾养甫操作,共产党方面由刘少奇负责、周小舟操作。覃振之前就与很多共产党高级领导人是朋友,对于这次国共接触,他积极支持,并多次从中斡旋。周小舟第二次到南京的时候,还带来了毛泽东写给覃振的亲笔信。从此,覃振和共产党中一些老朋友又开始密切地联系。

西安事变后,中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承诺释放政治犯。覃振作为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利用自己的身份,出面营救了一些著名的共产党员,如董维键、李六如等。

上海沦陷后,南京国民政府内迁武汉,覃振取道湖南转赴武汉。在湖南期间,他亲自参与抗日宣传活动,与徐特立共同慰问从前线撤退回来的受伤官兵,在青年学生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他还先后担任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会长、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院长,掩护当时一些进步人士的抗日救国活动,进行抗日宣传,培养革命干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后,覃振除了司法院日常事务外,最关注的就是抗日。

覃振坚决支持抗日、反对内战,赢得了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等共产党领导人的尊敬。

1947年4月18日,覃振因病在上海家中去世,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