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寸口脉法指导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0-07-03 02:22茆晶晶龙海翔徐雪莲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6期
关键词:颈痛泻法颈椎病

茆晶晶 龙海翔 徐雪莲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者。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方式改变,本病呈年轻化、增长化趋势。颈椎病治疗上分为保守与手术治疗两大类型。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压迫严重或出现脊髓压迫者,临床上80%颈椎病以保守治疗为主[1]。药物治疗起效快但复发率高且不良反应多。其他的治疗如理疗、温热敷等方法多为个人经验,循证性差。中医学将此病归属为“痹证”范畴,强调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明确病因和部位,辨病之所属经络和机体阴阳有余和不足,进而促使颈椎病中医脉象更加明晰,总结治疗方案,提高循证性[2]。人迎寸口脉法记载于《黄帝内经》,其详细记载人迎脉和寸口脉位置以及如何运用人迎寸口脉诊察和治疗疾病。人迎脉位于足阳明胃经人迎穴,即喉结两旁颈动脉搏动处,而寸口脉位于手太阴肺经经渠穴,位于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处。通过人迎寸口脉法可诊察五脏六腑虚实,通过人迎脉和寸口脉区别一盛、二盛、三盛和是否躁,确定所病经脉。本研究采用人迎寸口脉法指导针刺治疗颈椎病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3-4]: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进行,表现为颈肩和枕部酸胀疼痛,颈肩局部肌肉紧张,伴明显压痛,头颈部活动受限;X线片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动力位摄片见颈椎椎间关节失稳,椎体后缘重影。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伴头晕、眩晕、耳鸣、视物不清等,舌淡薄,脉弦细,苔黄。2)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受试前3个月无针灸治疗史,4周前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无颈部外伤史或颈椎畸形者;患者意识清楚,依从性好;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3)排除标准:颈椎先天发育不良,系统性骨或关节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等内科疾病,或精神障碍等疾病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或不配合治疗者;颈部存在皮肤破溃或针灸禁忌证者;存在其他疾患者,如颅内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帕金森病等。4)剔除(脱落标准):相关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依从性差,无法判断疗效者;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法继续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门诊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选穴:颈C2~C7夹脊穴,颈肩痛明显加患侧风池、大椎、肩井、肩外俞;上肢麻木加曲池、手三里、外关和合谷[5-6]。患者取俯卧位,局部消毒后选择1.5寸毫针,进针1寸,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2)研究组则在人迎寸口脉法指导下针刺治疗。先进行脉诊,人迎脉位于喉结两旁颈动脉搏动处,而寸口脉位于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处。根据脉情况进行施针,针刺相应颈部穴位。根据指下脉的宽度和跳动的力度综合判断脉搏情况,一盛(人迎脉一倍于寸口脉,脉动应指力度轻)、二盛(人迎脉二倍于寸口脉,脉动应指力度中等)、一盛而躁(脉动应指力度轻且脉率快)、二盛而躁(脉动应指力度中等且脉率快)。若人迎一盛则胆经实、肝经虚,并二泻足少阳而一补足厥阴,采用泻法针刺风池穴、肩井穴,补法针刺太冲穴;人迎二盛则膀胱经实、肾经虚,针刺相应颈部穴位二泻足太阳、一补足少阴,采用泻法针刺天柱穴、大杼穴,补法针刺太溪穴;寸口盛则补泻相反进行。若人迎一盛而躁,则三焦经实、心包经虚,而二泻手少阳,一补手厥阴,采用泻法针刺天髎穴、阳池穴,补法针刺内关穴;人迎二盛而躁则小肠经实,心经虚,则二泻手太阳,一补少阴,采用泻法针刺后溪穴、肩外俞穴,补法针刺少冲穴。每日一次,上述泻法为快速进针后行提插捻转泻法,补法为每穴均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 min,针刺得气后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1)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NPQ评分由颈痛程度、颈痛对睡眠影响、手臂夜间发麻、症状持续时间、颈痛对社交影响、颈痛对驾驶影响、颈痛对搬抬重物影响、颈痛对读书/看电视影响、颈痛对工作/家务影响[8]。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疗效越差。2)VAS评分:患者治疗前后,由同一位经过培训的医师,对患者进行VAS测评,采用一把刻有0~10刻度的尺子,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选择相应的刻度。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9]拟定。临床痊愈为临床症状消失,能恢复正常工作生活,NPQ评分减少≥70%;显效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能恢复部分工作生活,NPQ评分减少≥50%,<70%;有效为临床症状部分改善,不能恢复正常工作生活,NPQ评分减少≥30%,<50%;无效为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PQ和VAS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NPQ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PQ和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PQ和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73)对照组(n=7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NPQ评分73.57±4.67 50.45±3.25*△73.55±4.66 61.34±3.67*VAS评分4.68±1.45 2.57±0.96*△4.67±1.44 3.23±1.0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研究组患者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中医学将颈椎病归属为“痹证”范畴,因跌打损伤、感受外邪、动作失度,导致颈项部气血运行不畅,在治疗上要行气活血、柔肝补肾、温通经络为原则。针刺能疏通经脉、解痉止痛,能改善椎枕肌群紧张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能改善颈肌和血管痉挛,减少颈椎退变对神经血管机械压迫,反射性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10-11]。有研究发现,针刺能借助神经刺激,促使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分泌,对网状巨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从而起到镇痛作用[12]。但目前临床上针刺多采用经验取穴,缺乏相关循证依据。《黄帝内经》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特别重视人迎寸口脉法,因其能知阴阳有余不足,平和不平。根据人迎寸口脉能对比出经脉气血阴阳盛衰情况,判断出人体六经具体病在哪条经络上,进而对经络或表里经气顺逆、盈亏等有针对性调整,故能提高疗效。

人迎寸口脉法在《黄帝内经》中记载较详细,此方法能判断病变经脉,记载称“人迎一盛,则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则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则病在手太阳。寸口一盛则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则在手心主,寸口二盛则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则在手少阴”。“盛”在相对医学认为是倍的意思,虽然颈动脉搏动明显高于桡动脉,但临床上要公正诊脉,即以左右手关前一分判断脉之阴阳,以同手关前一分与关脉对比明确病变部位[13-14]。“躁”可理解为血流速度,躁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脉率快慢。另外,脉起伏不定,时有时无,忽大忽小,有起有伏。通过人迎是否出现躁动,可区别手足经病变,盛而不躁病在足经,盛而躁则病在手经;通过人迎寸口比较判断病变在阳经或阴经,人迎脉大于寸口脉则病在阳经,寸口脉大于人迎脉则病在阴经;通过一盛、二盛等比较,能判断病变经脉[15]。另外在针刺频率上,人迎寸口脉法记载“人迎一盛则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盛泻足太阳而补足少阴,寸口一盛则泻足厥阴而补足太阳,二盛则泻足少阴”,而在针灸频率上,目前已经证实,高频率针刺能刺激气血运转,促使气血平衡阴阳调和,若经脉气血较盛则可增加针刺频率,这能加强气血运行,改善颈椎病症状[16-17]。

笔者认为人迎寸口脉法对针刺颈椎病首先重视针刺多寡,一般情况下病情越重则针刺腧穴越多,而颈椎病多数为慢性损伤,病在气分,较少深及脏腑,故可根据人迎寸口脉进行比较从而调节气机。寸口脉跟颈部动脉属同一定波系统,在病理生理状态下,寸口脉压力波峰产生的时间滞后于人迎脉,且波幅升降幅度相比人迎脉更加明显[18]。因此,笔者认为,脉诊过程对寸口、人迎处应指力最强的脉位进行力度对比,而非单纯比较两处脉管宽度与大小。另外,不同年龄患者脉大小不同,年轻颈椎病患者往往仰卧位时较平,而有基础疾病则不平,故本研究均采用坐位进行针刺。在穴位选择上要根据“必切而验之”。寻找需要补泻经脉上敏感穴位进行治疗,通过切按从而寻找到痛点最敏感穴位[19],这样能提高正确性,只有当患者出现“其和乃止”,即人迎寸口相平则说明颈椎病疗效显著。

本次着重从NPQ和VAS评分进行对比,可见采用人迎寸口脉法指导针刺后能改善症状,这可能和针刺敏感穴位后能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痉挛状态,解除机械压迫[20],故在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显著提高。但人迎寸口脉法是针灸学难点,治疗颈椎病缺乏循证依据,多为门诊患者,其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颈痛泻法颈椎病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军事飞行人员颈痛的风险因素与康复研究进展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大学生低头族颈肩痛影响因素调查及原因分析
三向牵伸法治疗颈痛的临床观察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