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特色疗法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2020-07-03 02:22卢丽珠崔金玲黄秋萍陈少如钱细友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6期
关键词:行气胰腺炎死亡率

卢丽珠 崔金玲 黄秋萍 陈少如 钱细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胰酶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坏死的急性炎症性疾病[1]。急性胰腺炎起病急,进展迅速,可引起重症胰腺炎、胃肠道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死亡率高[2]。据统计,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约5%~10%[3],而一旦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其死亡率高达30%~50%[4]。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和体质量增加,我国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除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需要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解除梗阻外,急性胰腺炎均以抗感染、营养支持、胃肠减压、液体复苏、重症监护治疗等为主[5],但是效果不甚理想。急性胰腺炎属于中医学“胰瘅”“腹痛”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腑气不通。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中西医结合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中药灌肠、中药封包、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综合疗法拓展了给药途径,突破了胃肠减压、禁食等限制,在改善症状和胃肠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将中医特色综合疗法应用于急性胰腺炎(腑实热结证)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1)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参照《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6],所有患者均经上腹部CT检查确诊。2)腑实热结证的诊断:主症为腹胀满痛,大便干结;次症为潮热,胸脘痞塞,恶心呕吐,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洪大或滑数。主症2项+次症1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7]。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2)符合腑实热结证的诊断标准;3)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65岁;2)合并胰胆管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急性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恶性肿瘤等疾病者;3)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严重疾病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合并严重精神心理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腑实热结证)患者94例,根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26~64岁,平均(41.38±7.84)岁;病程0.5~8 h,平均(4.94±0.12)h;其中轻度12例,中重度24例,重度11例。干预组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 28~65岁,平均(43.72±10.31)岁;病程1~12 h,平均(5.24±0.41)h;其中轻度 11例,中重度 23例,重度1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解痉镇痛、制酸护胃、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胰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液体复苏、重症监护治疗,针对呼吸衰竭给予吸氧,甚至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给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肝损伤给予保肝药物等器官维护治疗。同时给予相关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发热护理及病情观察。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特色疗法。1)中药灌肠:柴胡15 g,枳实10 g,法半夏15 g,黄芩15 g,生大黄10 g(后下),芒硝30 g(冲),白芍15 g,栀子15 g,连翘15 g,桃仁 15 g,红花 15 g,厚朴 15 g,黄连 15 g,加水 1000 mL浸泡30 min后煎煮至500 mL,待冷却至40℃左右,装入灌肠袋内,将肛管置入患者的结肠内约25~30 cm,药液高度距肛门≤30 cm,药液在肠内保留30 min以促进充分吸收。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2)穴位贴敷:大黄10 g,牵牛子15 g,丁香15 g,吴茱萸15 g。药材研末加蜂蜜调成糊状,然后蘸取贴于胶布上,将胶布贴敷于中脘、内关、天枢、神阙等穴位,一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所有症状采用无、轻、中、重4级评分法,主症分别评为0、2、4、6分,次症分别评为0、1、2、3分[8]。2)改良CT 严重指数评分(MCTSI):用于胰腺炎症和坏死程度的判断,采用3级评分法按照严重程度分别评为0、2、4分[9]。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4)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5)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血脂肪酶等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6)其他指标: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

1.5 疗效标准 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为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为显效;症状及体征好转,实验室指标改善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1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和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7 d后,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的比较 见表2。治疗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中医证候积分、M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M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见表3。治疗7 d后,干预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间 中医证候积分M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干预组(n=47)对照组(n=47)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9.53±5.12 8.13±2.05*△20.26±4.17 11.24±2.43*4.01±0.58 1.87±0.13*△4.12±0.74 2.36±0.13*8.59±1.12 3.41±0.28*△8.76±1.03 5.12±0.67*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s)

组 别n 腹胀 腹痛 肛门排气 肠鸣音恢复干预组对照组47 47 3.21±1.25△4.16±1.68 2.68±1.04△3.31±1.17 2.84±0.42△3.56±0.87 3.14±1.18△4.06±1.34

2.4 两组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见表4。治疗后,干预组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血脂肪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d,±s)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d,±s)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n 47 47血清淀粉酶4.57±1.72 3.86±1.64尿淀粉酶7.26±2.14△9.13±3.26白细胞计数10.65±3.24△13.86±4.57血脂肪酶5.27±2.38△7.15±3.12

2.5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比较见表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12.77%,干预组为4.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2.13%,干预组未出现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常常由暴饮暴食、酗酒、胆道梗阻、高脂血症等引起,导致胰酶释放障碍,在胰腺激活,进而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出血、坏死等。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便秘等症状和淀粉酶、脂肪酶等实验室指标升高[11]。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度、中重度和重度3型,若不积极治疗,轻度和中重度急性胰腺炎可进展为重度胰腺炎,死亡率极高,而且可以出现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胰腺假性囊肿、胰周坏死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而治疗中长时间禁食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胰腺炎时液体丢失,血容量不足,胃肠道血管收缩,肠道缺血缺氧,引起肠黏膜屏障破坏。同时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物质、消化酶、坏死物质等渗透至肠道,引起肠道水肿等,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而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移位,内毒素入血,加重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13]。因此恢复胃肠道功能对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胰腺炎以液体复苏、营养支持、胰酶抑制、胃肠减压等治疗为主,但是效果不甚理想。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具有给药途径多样、多靶点和改善症状明显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14]。

中医学无急性胰腺炎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脾心痛”“腹痛”“胰瘅”等范畴[15]。中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病位在脾,与肝、胆、胃密切相关。患者多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腻,或嗜酒,损伤脾胃,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不运,水湿停聚,化为痰饮,郁久化热,或肝气郁滞,横逆犯脾,气机瘀滞,久则瘀血、浊毒内生,阻滞中焦脾胃,导致腑气不通,不通则通[16-17]。因此,腑气不通是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清热通腑为大法。中药灌肠方中柴胡疏肝行气、解郁、退热,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大黄泻火解毒、行气通腑,芒硝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白芍止痛缓急,栀子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厚朴行气、消胀除满,黄连清热解毒。诸药共用,共奏清热解毒、行气通腑、活血化瘀之功。吴茱萸降逆止呕,丁香行气降逆,牵牛子泻水通便,大黄清热解毒。神阙穴可健运脾胃,疏通中焦。天枢穴调理脾胃,行气消滞。内关穴理气止痛,行气止呕。中脘穴和胃健脾,降逆止呕。中药贴敷上述穴位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刺激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达到调理脾胃、行气通腑、和胃止呕等作用。本研究将腑实热结证急性胰腺炎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疗法。结果发现,治疗后,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M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血脂肪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并发生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腑实热结证急性胰腺炎可以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猜你喜欢
行气胰腺炎死亡率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