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方式改革催生高中教育科研新常态

2020-07-04 02:10丁建勇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科研新常态高中

丁建勇

[摘 要] 育人方式改革赋予普通高中教育科研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倒逼高中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反思和改进当前教育科研工作,以期尽快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办法、课堂文化和高考方案的重塑和变革。因此,对新思想、新德育、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新高考等六个方面的研究,将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科研的新常态。

[关键词] 育人方式;改革;高中;教育科研;新常态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意见》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如何突出德育时代性、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推进选课走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考试命题与高校招生改革等诸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目标,“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普通高中教育综合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深入推进和大力落实。在此背景下,高中教育科研工作必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和任务,倒逼高中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反思和改进当前教育科研工作,以期尽快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办法、课堂文化和高考方案的重塑和变革。因此,对新思想、新德育、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新高考等六个方面的研究,将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科研的新常态。

一、研究新思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精辟论述。“时代是出卷人”恰如其分地诠释了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的时代性、政治性和方向性。课程标准的制定、新版教材的编写和考试题的命拟必然要与时代背景、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势必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观点。因此,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的研究工作,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必将成为高中教育科研的首要政治任务。

二、研究新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扭转当前高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应试训练,轻素养提升”“重文化知识,轻思想教育”“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活动”等不良教育生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将是一个亟待解决且常抓不懈的研究课题。

首先,要研究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整体布局,结合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动。其次,要立足第一课堂,研究如何将新德育融入学科教学,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宝贵资源,明确学科整体、单元章节和具体课时的德育目标。最后,要立足于第二课堂,研究如何开展主题班会、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

三、研究新课标:抓牢教学、考试主要依据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首先要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凸显时代性和整体性,强化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中有大量内容是远超目前高考的难度和复杂度的,教师如何提升“二次学习”能力,理解、掌握和驾驭新课标,尽快改变育人观念和教学行为,是当前高中教师群体所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

另外,新高考改革将取消考试大纲,新课标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各学科常态教学质量和毕业班复习备考成效。

四、研究新课程:构建多元、特色课程体系

高中教师在学习掌握新课标的同时,第一,要研究新教材。2022年前将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各个科目内容变化之大,调整幅度之巨,堪称史上之最。今年,仅有部分省市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使用新教材,还有一些省份仍然使用旧教材授课,而高考命题又是以新课标作为依据的,这势必增加教学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用旧教材的学校如何研究新教材更是当务之急。第二,要研究如何上好高中生涯规划课程。高中生涯规划是今后学生的重要必修课。要通过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了解自己,发现优缺点,明确兴趣特点和专业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招生专业的要求,定位新高考选考科目,提前做好未来学习和人生规划。第三,要研究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校本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特别是研究探索跨学科综合项目式课程(如,STEAM课程等),打破了原有学科界限,变革课程供给方式,助力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五、研究新课堂:凸显教育科研永恒主题

教师的一生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要在课堂上展示风采演绎人生。讲台就是教师的人生舞台,课堂就是教师的生命殿堂。课堂教学是教育科研的永恒主题,教学创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新时代的课堂教学研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遵循新课标开展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锻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三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三要研究选课走班,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六、研究新高考:打造高考研究行家里手

高考改革的实质首先是“考什么”,也就是考试内容的改革。就2019年高考命题来看,主要是深化了考试内容改革,把“立德树人”确立为命题立意的根本出发点和最重要的考核点,并使之成为考生分数的主要来源。试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既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又是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查,还不失对考生灵魂和价值的考查。通篇呈现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强化了对劳动精神、体育健康、审美情趣、责任担当等内容的考查。

高考研究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工作,每一位高中教师都要把自己打造成高考研究的行家里手。首先,要做好高考内容研究,从横向的维度要研究全国三套试题和各地方试题,从纵向的维度要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其次,要学会跨学科研究高考试题,如文科教师全面研究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理科教师要研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命题。最后,要时刻关注所在省份新高考、学考、选考的新政策、新变化和新动态。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教育科研新常态高中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浅析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中的不正之风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