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探析

2020-07-04 02:11高扬闫晓明郭艺博
今传媒 2020年6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

高扬 闫晓明 郭艺博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基因浸入血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在分析红色基因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红色基因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建议,从而以红色精神丰富思政教育新内涵,以红色经典贯穿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红色实践拓展思政教育渠道,助力红色基因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红色基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6-0010-04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注重体系化建设,以更为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夯实高水平人才培養体系,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红色基因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应该学会利用这一法宝,引领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

一、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及价值

红色基因作为一种从革命时期开始形成的精神传承,是“中国共产党形成、发展过程中淬炼出来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追求”[2],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近100年来的奋斗史,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往直前。

一定程度而言,教育就是对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更需要承担起传承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职责与使命。因此,高校更应该重视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引导广大青年主动承担起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帮助广大青年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二)大学生对红色基因及其教育意义缺乏全面认识

当代青年没有经历自然灾害时的忍饥挨饿,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也没有经历刚刚改革开放时的迷茫,生活在一个和平富足的年代,所以,他们对幸福的标准要求比较高。青年时期是当代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将红色基因注入他们的精神系统,对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和价值,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基因浸入血液,陕西师范大学“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探析”调研团队在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大学及全国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通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口述访谈、走访考察等方式进行调研,采访达500余人,获得音、视频资料30余份,线下纸质问卷170份,线上电子问卷300份。收集到的调查问卷中政治面貌是共青团员的大学生群体居多,对红色历史非常感兴趣的占比31.65%,有一点感兴趣的占比居半,是53.24%,但是仍有2.88%的大学生表示对红色历史不感兴趣。

在涉及“红色基因”的采访时,三成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听到”,近六成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听到”,有将近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红色基因”这个名词。其中,近八成的同学表示自己会通过参观红色景点、感悟先辈的英勇事迹、聆听老一辈人的红色故事等方式来了解和学习有关革命历史和红色基因的知识,参与红色基因教育。

从收集到的问卷和采访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红色基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效果还不太理想,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识呈现淡化、模糊、不熟悉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信条受到巨大挑战,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社会不良思潮给大学生思想层面的认知带来了负面冲击和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传承红色基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坚定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

目前的生活条件相比以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时代方位认识不清,对红色传统缺乏认知,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发展目标和历史传统理解不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红色基因”的代沟。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红色基因要被继承。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挫折,从站起来,致富,壮大中创造了许多奇迹。我们应该让子孙后代记住,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最初的意图,永不迷失方向和道路”。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传承力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心,没有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伟大的复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和最好的清醒剂,只有为广大学子解读红色历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红色基因,才能让青年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从而增强历史、政治和情感上的认同感,内心始终坚定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对国家的认同不动摇[3]。

(二)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大学生是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接受者、被教育者。大学生本身的特性也会对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构成挑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西方社会思想的传播,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政治思想愈发淡薄、辨别能力降低、更加叛逆、向往自由、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断降低。价值观的变化与对个性意识的追寻导致当代大学生本身对红色资源、主流价值观会有轻微的排斥,使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红色基因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先进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因素,它见证了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发展的光辉历史进程。虽然红色基因的产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但它们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指向高度一致。因此,加强高校传统革命教育,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工作是党的极其重要的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挖掘红色革命传统的价值意蕴,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显和外化,为大学生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正确的方向指引。

(三)傳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4]。人才是事业的基础,从培养“四有”新人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每个时期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要求都不一样。新时代党的执政目标的需要就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面对这一历史重任,我们要充分挖掘红色基因还未显现的内涵和价值内核,从而更好地把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塑造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培养一支具有忠贞的政治品格、浓郁的祖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本领的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三、红色基因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建议

将红色基因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以下途径可供参考。

(一)创新思政课堂,传承红色基因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5]。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要将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合,必须通过加强教学改革,理清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的关系和最佳结合点,通过讲授式、体验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采用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方式单一的现状,不断探索整合创新方式方法,将四门思政课程中蕴含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内容与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联系起来,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课堂活力。具体措施有,一,开设与红色基因相关的选修课,对红色基因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了解;二,可以开设与红色基因相关的“微课程”,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挖掘红色基因中的感人故事,通过动画或真人演绎,适应碎片化时代的信息接收方式;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融入红色基因,可将红色基因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后作业、课下实践、网络互动等内容,使学生在完成课业学习的同时加深对红色基因的关注度、了解度。

(二)依托第二课堂,丰富教育实践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联系紧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统筹,使红色文化精髓在学生主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在新时代不断践行革命精神,形成较为系统化的区域红色文化育人模式,通过培养一批网宣员、网评员、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等“网络红军”、成立一批大学生学习研究革命精神的学生社团、打造一批红色主题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一批校外革命精神学习实践基地等举措切实推进红色文化进入第二课堂,以帮助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6]。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基层党、团支部、班级等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发挥学生组织在第二课堂中的作用。通过支持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将红色基因的学习宣传融入到青年学生的生活中去,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高校也应注意统筹指导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并对各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凝练、包装宣传,加强联动,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从而让红色基因教育实实在在发挥作用。

(三)借助网络阵地,实现双向互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迭代更新,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之一,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必须要占领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这一重要阵地。

红色基因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托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如微信、微博、专题网站等,网络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7]。高校要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在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全面分析不同平台的特点,融入红色基因元素,增强传播教育的主动性,扩大红色基因的辐射面,使网络平台发挥实际效果,有效实现红色基因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平台建设一是要注重契合度。在网络平台建设中,必须选取适合的平台,做好平台把关,该类平台既要适用于红色基因的展示、推介、宣传,也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二是要注重方式多样性。平台不应只局限于对红色基因的展示,还可以将红色基因课程体系建设、红色基因模拟体验、红色基因讨论交流、红色基因再创作等融入平台建设,使红色基因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效性、互动性更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8]。当前,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需要高校继续发扬、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基因教育植根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的心中,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坚强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2]温金英,张爱萍.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5).

[3]吴娜.红色基因的文化学考察[J].人民论坛,2015(35):182-184.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08-14.

[6]龙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与传承红色基因[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1.

[7]徐静,林森.探析“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8]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001).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