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教学设计

2020-07-04 02:04李珺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7期
关键词:尾联浮云友人

李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意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 诵读诗歌,结合注释感知诗意。

2. 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

3. 合作鉴赏,体会用词之妙,初步掌握通过诗歌意象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情,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诗歌传统意象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 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李白这位诗人也比较熟悉,对诗歌鉴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诗人

导入:请同学说一说李白简介,以及所知道的李白的诗歌。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诗人,有“诗仙”的美誉,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春夜洛城闻笛》《月下独酌》《将进酒》等。(活动目标:温故知新,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整体把握

(一)解题

1. 问题:《送友人》一诗,如果按照诗歌题材来划分的话这是一首什么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明确:送别诗。“送”)

2. 问题:如果按照体裁来划分的话,这是一首什么诗呢?(明确:五言律诗)

(活动目标:明确诗歌题材与体裁)

(二)了解律诗的特点

1. 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2. 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3. 偶数句要求押韵。

(三)诗歌赏析

【读诗韵】

任务:请同学们读诗歌体会节奏与五言律诗的特点。

教师评价:同学们读的不错,节奏把握的也很准,但是老师觉得还有那么一点欠缺的地方,情感读得不到位。想要读出作者的情感,我们就先要了解诗意。

(活动目标:加深体会律诗特点,明确断句)

【知诗意】

任务: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批注,小组讨论感知诗意。

请同学说一说诗歌大意。教师逐位评价,总结。

教师明确: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内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了万里之外。

以后的你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现在的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你难舍难分。

挥挥手从此分离,你和我骑的马也忍不住萧萧嘶鸣,不忍离去。

【品诗情】

结合诗歌谈谈全诗包含哪几种感情。

读首联,思考:

1. 问题:首联点明了送别的什么?写了周围的什么?(地点,环境)首联中哪两个字你认为用的最好?谈一谈理由。(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

教师明确:“横”,横卧,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围绕,写出了白水的动。动静结合,对仗工整,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2. 问题: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你是通过哪些词语感受出来的?(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

教师明确:北郭、东城,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诗人送友,从内城一直送到外城,送行之路程远,暗写诗人与友人的不忍分离,依依惜别之情 。

3. 问题:颔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你是通过哪些词语感受出来的?(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

孤蓬,这个意象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来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深切关怀。

(活动目标:掌握诗歌大意;合作鉴赏,体会用词之妙,初步掌握通过诗歌意象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方法)

【拓意象】

蓬草这一意象常常象征着漂泊的游子、旅人,除此诗外,你还能从其他诗句中举出例子吗?

学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教师拓展课外带有“蓬”意象的诗词:

无题(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李商隐通过“蓬草”表达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活动目标: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

过渡:那么李白《送友人》中除了“孤蓬”这一意象给人以漂泊无依之感外,还有没有其他意象也给人这种感觉呢?

意象:浮云,比喻游子行踪飘忽不定,任意东西。

1. 问题:李白想通过浮云这种意象来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情感:友人就像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漂泊到何处呢?作者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

过渡:虽然作者与友人难舍难分,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接下来的尾联作者开始写离别时的情景……

2. 问题: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

李白在尾联化用的典故,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描写“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抒发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与朋友间的无限深情。

三、课堂小结

这首送别诗的情感主要包括:

1. 与友人依依惜别、不舍之情。

2. 对友人远行的真切关心之情。

拓展积累

诗词中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除了蓬草,你还知道哪些呢?

浮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孤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

孤鸿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轼

杨花 杨花落盡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浮萍 南中诸友,而今何处问浮萍。       ——吴礼之

作业布置

1. 收集整理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及诗句 。

2. 归纳李白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板书设计

写景 首联 依依惜别

抒情 颔联 深切关怀

写景 颈联 关切不舍

抒情 尾联 无限深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只是给了一个范例,应该找一首诗歌,让学生当堂分析用哪种意象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诗歌与散文”新课程目标对我们的要求是:(1)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2)使其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所以在今后的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品味、交流,在感悟品味中,培养其鉴赏兴趣,在交流中逐步获得审美情趣。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认识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猜你喜欢
尾联浮云友人
致友人(组诗)
晚次鄂州
百般皆浮云,淡然一笑间
不畏浮云遮 巧识庐山面
《登高》尾联新得
如浮云伴天马,共演西游神话
海绵钛市场:莫被浮云遮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