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汉语文化课京剧专题教学设计

2020-07-04 03:02王美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课脸谱京剧

内容摘要:京剧作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深受汉语学习者的喜爱。选择京剧作为文化专题课的原因在于:第一,京剧在国际上巨有一定的影响力,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对此而言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概念,减轻了学生的为难情绪;第二,京剧在戏曲文化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且京剧文化自成一套体系,不论是产生、发展都具有连贯性,新旧知识点之间紧密相连;第三,京剧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极具中国文化特点,具备极高的欣赏价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次教学设计结合学生中级汉语水平和学生普遍期待值最高的文化课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京剧 文化课 汉语教学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中明确提出要培养的是“理解中华文化”、“具有较熟练的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技能”的专门人才并将课程分为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核心课程中有“中华文化专题”与“跨文化交际”,皆为必选课;在拓展课程中,设有“中华文化经典”与“中外文化比较”两门;在训练课程中,设有“中华文化技艺与展示”。“中国文化专题”、“中华文化经典”与“中华文化技艺与展示”三门课程是必修课。

文化课的教学要符合基本的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中的“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阶段论、教学原则都是戏曲文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教学理论中的基本教学方法,如以语言传输为主的讲授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演示法、以语言运用为主的任务型教学法、以动手操作为主的欣赏教体验法。

一.课程设计原则

文化课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汉语课,更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参与其中,因此更能凸显动手操作能力的体验式教学、沉浸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更适用于文化课专题教学。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善用教学媒介,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实践性原则

通过课堂学习,文化只能形成一种认识,初步了解。而经过实践,文化才能形成一种观念和思维,真正掌握。因此,对外汉语课程尤其是文化课程的设计更要注重实践性原则。使学生通过听歌曲、观赏京剧、画脸谱、识别京剧中的人物,亲身感受京剧和脸谱文化。

(二)趣味性原则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文化体验,学生本身或多或少会对汉语产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教师要注重教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及时引入课堂活动,可在文化体验中加入任务交流活动,学生边体验画脸谱的乐趣边与同学进行交流协作,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兴趣的引导下,无意识无负担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在进行相关的文化教学时,要将京剧的音频、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接触,形成对京剧文化的初步印象。

(三)交际性原则

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不再以语法点、语法结构的讲解为中心,而是更加注重言语技能和交际技能的训练。教师可在基础知识部分提出相关问题或者扩展性问题,让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运用中文进行交流。

二.学情分析

(一)教学目标设定

通过对京剧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京剧文化知识,即生旦净丑。了解不同颜色脸谱的意蕴,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戏曲文化。在文化体验后,能提高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增强小组合作和与同伴沟通的能力,使学习者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习者分析

京剧文化专题课教学对象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预科生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母语为非汉语的留学生。

(三)教学方法

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交际法、展示法。教師利用音频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讲授京剧基本文化常识,利用名家经典的选段展示京剧的魅力并和同学们一起解读选段内容,解读过程中,教师设置交流任务,让学生思考脸谱颜色和人物有什么联系进行生生互动交流。在讲解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文化体验,合作动手画脸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和发展有所了解,识记京剧的四大行当分类。熟悉京剧脸谱的各种颜色和与人物特征的关联。

教学难点:理解经典人物及背景故事、体会京剧中蕴含的传统观念。

(五)课时安排

京剧文化专题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文化鉴赏课。介绍京剧的在中国戏曲文化中的地位;讲解京剧的发展历程;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欣赏名家选段。第二课时为文化体验课。对选段视频进行解读;思考脸谱的颜色和人物特征的关联;进行文化体验。

三.教学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为五部分,分别是:导入、讲解、总结、欣赏、布置作业。

(一)导入

教师播放“说唱脸谱”并提醒注意听里面的人名和出现的颜色,提问“听到了哪些颜色?”随后向学生说明中国三大国粹,引入本科主题。

(二)讲解具体问答

用拆字法来解读“戏”与“曲”两个字。由“戏”字引导至游戏、娱乐、玩。教师总结“戏”字特点。同理,提问“曲”字。教师总结“曲”字,歌曲。明确:“戏”与“曲”是动作和歌曲。“戏曲”起源于古代原始的歌舞。

教师提问“中国戏曲种类有多少?”,师生互动活跃课堂,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师明确:种类有三百多种,大致可分为五种,最知名的是京剧。其他的四种作为课后的扩展,学生对哪种戏剧感兴趣可以自行查阅资料。

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多媒体上运用视频、图片切换、板书导图等方式讲解京剧起源。明确:在安徽地区的一个唱戏的小团体,叫徽班。徽班到北京之前,加入了许多汉剧的艺术家,叫徽汉合流。后来徽班吸收了秦腔的演唱,称为徽秦合流。秦是西北地区,这个地区的秦腔声音非常洪亮、粗犷。

教师互动引导,通过提问“当时的国都是哪里?”、“当时的皇帝是谁?”明确答案“北京”“乾隆”,并讲解背景:乾隆是一位非常注重艺术的皇帝。在他八十大寿的时候,徽班进入北京为乾隆帝祝寿。叫做徽班进京,这是京剧发展的开端。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具,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发展。徽班进京祝寿表演非常成功,皇帝很支持,1840年到1860京剧越来越壮大,形成了京剧一统天下的局面。20世纪以后,京剧人才济济。在北京举办了京剧旦角的评选。旦角和老生都是指京剧的角色。“四大名旦”由此而生。教师通过图片向学生说明。

通过向学生的多次提问、小组回答互动,讲解京剧的行当。具体提问设计如下:

“同学们,现在看屏幕(两张图片左孙悟空右诸葛亮),屏幕上的这个人都是“生”的角色。小组讨论这两人是谁?”孙悟空。“另一个人是?”诸葛亮。“这两人的性别是?”男性。明确:“生”这个角色都是男性。

“这是四大名旦,好看吗?”非常漂亮、好看。明确:“旦”这个角色是女性角色。

“这是包公。中国古代的故事里,最公平正义,看看他有什么特点?”公平、脸黑。“有一句惯用语说“说曹操曹操就到,曹操有什么特点?”曹操经常怀疑别人、多疑。明确:包公、曹操都是男性,长相、性格和别人不一样,是“净”。

“看这两幅照片,和同桌找一找有什么相同点?”明确:鼻子上有一块白色的角色是“丑”

(三)总结

京剧分为四个角色,也就是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这四个角色哪个是女性角色,只有旦角是女性角色,其他三个都是男性角色。“这三个男性角色生、净、丑有什么区别?”包公和曹操的长相和性格与别人不同的人。“净”这个角色也叫花脸。小花脸是“丑”,鼻子上有一块儿白粉的角色是“丑”,也叫小花脸。“生”是除了“净”和“丑”以外的男性角色都是“生”。

(四)欣赏名著视频《霸王别姬》

(五)布置作业

思考这段视频讲的是什么故事?出现了几位人物?他们的脸有什么特点,下节课小组交流探讨。

四.教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为三部分,分别是:回顾、音乐欣赏、文化体验。

(一)回顾

教师课前提问《霸王别姬》出现了几个人,有什么特点。结合问题再次播放视频并提醒注意。

给出时间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总结信息并汇报。教师总结各组关键词,明确霸王别姬故事背景。再看一遍“霸王别姬”提醒注意看两个主角的脸部特征。教师总结。

(二)音乐欣赏与互动

听一遍“说唱脸谱”,布置小组任务,要求合作记下听到的颜色和人名并汇报。教师总结:红脸表示英勇忠诚。蓝脸表示刚强,有心计。黑脸表示正直、无私。白脸表示阴险狡诈。

加入游戏环节,对颜色特点进行巩固。结合脸谱教具和课件进行匹配游戏。屏幕上显示:“奸诈”,学生快速寻找对应颜色的脸谱,可以进行多组竞争。

(三)文化体验

小组互动结束后进行文化体验,以同桌两人为单位,合作画脸谱。

反思:本次文化课京剧专题教学为了让学生深入体验京剧的魅力,设置歌曲视听环节、视频欣赏环节、文化体验环节,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地位和京剧的发展历程,掌握四大行当的特点、各色脸谱的人物特点,在经过本次文化专题课程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魅力所在。

为让学生熟练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应在课件中有意识的加入一些文字版唱段,学生感兴趣可以自行查阅学习。

第一课时中的京剧发展阶段,教师应增加复习和生生互动的环节,学生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流探讨,更有助于学生思考和交际。例如:徽班进京前是融合了哪些艺术?进京后又融合了哪些艺术?如果你们是徽班的一名成员,你进京给皇上祝寿,有什么想法?两人一组说一说。

参考文献

[1]詹颂.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139-141.

[2]颜湘茹.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J].海外华文教育,2012,(03):254-258.

[3]孙宏安.简论教学方法的定义、分类和选择[J].教育科学,1994,(04):23-24.

(作者介绍:王美淇,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學)

猜你喜欢
文化课脸谱京剧
画脸谱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