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惊动多位中央领导人的长篇小说

2020-07-04 03:22董保存
党史博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欧阳海陶铸江青

董保存

在参加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广泛影响的文学作品的推荐活动中,笔者所供职的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被人们反复提起。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在20世纪60年代风靡全国的小说。人民战士欧阳海的形象曾经感动过千百万读者。

这部小说的读者之多,超出人们的想象。工农商学兵,党政军群各界,几乎都看过这本书。翻阅当时的有关档案资料,发现这部小说曾经惊动了当时的多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现实生活中的欧阳海

《欧阳海之歌》的主人公欧阳海,1940年出生在湖南桂阳县一个山村的贫苦人家,因怕抽丁而被起了一个女孩名字。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的声浪中,欧阳海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那时,部队生活艰苦,任务繁重,但他从不叫苦,勇于挑重担。他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有时候爱较真儿,爱提不同意见……经过各种各样的磨炼,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在5年的时间里,他入了团,入了党,当了班长。

欧阳海

1963年11月18日早晨,欧阳海所在的炮兵分队在野营拉练途中,正沿着铁轨东侧行进。一列满载旅客的火车迎面驶来,一匹驮着钢炮的战马受了惊,奔向铁轨中间。战士拉断了缰绳,战马纹丝不动!火车轰隆隆地开过来了,再有几秒钟,就将与战马相撞。眼看车毁人亡的一幕惨剧就要上演,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欧阳海猛冲上去,用尽全身力气,把战马推出路轨,600多名旅客得救了,年仅23岁的欧阳海却倒在血泊之中……

欧阳海牺牲后,广州军区党委追授他一等功和“爱民模范”荣誉称号,1964年1月22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欧阳海班”,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欧阳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朱德、董必武、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高度赞扬其英雄行为。

欧阳海是如何成为小说主人公的

这就要说到小说的作者金敬迈。

1949年6月,祖籍江苏南京的金敬迈,在解放战争最后的炮火硝烟中参加了解放军。一开始便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先后担任秧歌剧、歌剧、舞蹈及话剧演员,还演奏过乐器,做过舞台灯光工作,后因摔伤而改行从事文学创作。

1963年,金敬迈下部队体验生活时,偶然听说部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名普通战士因和指导员闹矛盾,越级给军区一位领导写信,信中详尽描述了他和指导员闹矛盾并产生分歧的由来和发展。后来这名战士在一次事故中牺牲了。

这件事引起了金敬迈的好奇。金敬迈进一步调查后,被这名叫欧阳海的战士的英勇事迹深深地吸引并感动了。于是,他跟领导汇报说想写个话剧。那位领导说:“很好啊!但就是火车上不了舞台。”

金敬迈想写一部小说,但这个想法当时并未得到领导的认同。又过了一段时间,领导却下了指示,正式交给他以欧阳海为原型创作小说的任务。金敬迈有点儿赌气地受领了任务。

因为和领导赌气,更因为英雄的事迹鼓舞着他,金敬迈只用了28天就写出了30万字的小说《欧阳海之歌》。

小说以欧阳海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欧阳海在短短的23年人生里,在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上,在对待荣誉的态度上,在自我改造的思想斗争中,在帮助同志方面,在各种困难面前,没有退缩,最终百炼成钢的故事。

小说中的欧阳海,既是生活中欧阳海的真实写照,也是广大革命战士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小说同时反映了当时全军部队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的精神面貌。

写出初稿之后,消息传到了解放军文艺社,社里派出了副主编鲁易和编辑白艾专程到广州看稿。金敬迈后来回忆说:

“初稿是读给解放军文艺社的鲁易副主编听的。我曾是话剧演员,朗读是我的本行,读自己的作品更是读得有声有色。我自己边读边哭,他也听得泪水涟涟。

“鲁易说,他当了几十年编辑,从未见过这么成熟的初稿,便提出马上可以付印。”

金敬迈把书稿修改定稿之后,交给了解放军文艺社的编辑白艾。文艺社印了几十本白皮书,送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审看。

刘少奇询问这本书印了多少册,文艺社报告准备印15万册。刘少奇说:“这样的好书初版印15万册太少,印1500万册也不多。”

陈毅夸赞《欧阳海之歌》是“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我们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州军区政委陶铸则要求中南地区凡有阅读能力的干部、党员和群众都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欧阳海之歌》正式出版前,1965年7月在上海《收获》杂志上率先发表。

同年11月,《欧阳海之歌》由解放军文艺社正式出版。书一上市,全国各地书店出现排队买书的长龙。读者争相阅读,迅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人民战士欧阳海的光辉形象通过这部小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心中。

“横刀立马”的元帅写下近2000字的批语

金敬迈怎么也不会想到,彭德怀元帅会买这本书阅读。

1966年初,被安排到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担任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在成都新华书店买到了这本书。他先后读了3遍,其中用红笔画了线的就有148页,写了批注和眉批的有80页,共1833字。从这些批注中,可以看出彭德怀在阅读时产生了怎样的感想和联想,又产生了多么强烈的情感共鸣。

這里摘录几段彭德怀写在《欧阳海之歌》书上的批语,以飨读者。

第14页,妈妈带着欧阳海去讨饭,妈妈对小海说:“大屋去不得,那里狗凶人恶。”苦孩子出身的彭德怀产生了共鸣——旁批:“人剥削人,狗仗人势。”紧接着,又批道:“朱门的酒是穷人的汗和血,朱门的肉是穷人的肉。”

第19页,这种心态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彭德怀批道:“小海,你七岁随母讨米,我八岁带弟也讨米。受富人的欺负,只讨了一天,再不讨米,决心砍柴变卖。你路上留下血印白雪!我严寒冰里捉鱼卖!你我同根生,走上一条路。”

书中写了欧阳海的一个梦,彭德怀写道:“小海,你在梦中捉鱼想救妹!我呢,也在冬寒捉鱼为养活弟和父,自己也在生死线上挣着活!”

看到欧阳海一家互相让鱼汤喝的描写时,彭德怀十分赞赏,写道:“从这一点点小鱼汤中,看出穷人家父母儿女、夫妻间之爱,是多么诚挚!”

第30页,彭德怀写道:“小海,你的四妹饿死了!我的四弟不满一岁也是饿死的!真是无独有偶,旧社会像这样的惨事,何能数计!”

在看到欧阳海参军前,帮助剿匪部队侦察到残匪刘大斗躲藏的山洞,剿灭了残匪,活捉了刘大斗和伪保长这一段时,彭德怀写道:“小海啊!今天为苦难的人民,也为你自己解放立下一功,到大海时,你就会成为一个最勇敢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战士。”

书中“火车头”一章,欧阳海想着连长关于“火车头”的谈话,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车头,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名党员、班长,还有很多缺点要改正,还有很多任务等着自己去完成。读到此处,彭德怀写道:“这是多么诚实忠诚的革命战士的心里话。”

久经磨难的彭德怀元帅,是一个不忘初心的人。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他的理想信念都没有产生过动摇。在读《欧阳海之歌》时,凡是写到理想信念的内容,他总要发一番感慨。

读到第436页,欧阳海说:“人活着嘛,总是为了劳动……我呀,要是不让我干活,不让我工作,哪怕让我活上一百八十岁我也不干。活着也是个废物嘛!”彭德怀写道:“这话是真的,已有深体会!”

指导员曾武军对欧阳海说,每一个共产党指导员“活着,为了党的事业战斗;死,为了党的事业献身……我们的前辈……我们这一辈,下一辈,下十辈人,还要继续斗争下去”。彭德怀感叹:“这是多么大的热情和热力啊!”

欧阳海牺牲前的一段描写,曾被不少评论所赞赏——“停止前进!火车来了。”突然,驮炮的战马受惊朝轨道上奔去!钢炮横在铁轨中间,4秒钟内车头就将与战马相撞。这一刹那,欧阳海冲上来啦。一个信念推动着他:“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时刻到了!共产党员应该冲上前去!”在这里,彭德怀先画了1个大红叹号,写道:“他的信念只一个。”后面又画了2个叹号。

“欧阳海冲上了铁路!抢在车头到达之前,拼尽全力推开了战马!”“满载旅客的列车免遭颠覆!旅客的生命得救了……共产党员欧阳海却被巨大的火车卷进车轮底下,倒在血泊中……”彭德怀在这后面画了3个叹号,写了8个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战友刘延生从欧阳海的衣兜里掏出一本被鲜血染红了的笔记本。第1页上清晰地写着:“即使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我,我也仍然衷心地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必然胜利,一定会有更多觉醒了的人为它战斗!”彭德怀在这里写道:“欧阳海是伟大的一生,永远不朽,他的革命精神将教(育)千千万万人民,成百的欧阳海!”

作品面世后,被要求修改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彭德怀的评语,金敬迈没有看到,也不可能看到。

不过,另外一些领导人的意见,却是接二连三地传来。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谢镗忠部长传达了江青的指示:

一、不要把欧阳海写成职业乞丐。乞丐不劳而获,是“寄生虫”,和贫雇农民有本质不同。我们不能歌颂流氓无产者。

二、欧阳海的哥哥不要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他当了国民党兵,那欧阳海不就成了反动军人的亲属了?我们能歌颂反动军人的家庭吗?

三、“最后四秒钟”的描写不好,很不好,一定要改掉。告诉金敬迈,这是非改不可的!

听完这些意见,金敬迈头有点大。自己只是写了欧阳海的一次外出讨饭,根本没有写他是职业乞丐啊,欧阳海的哥哥被抓去当兵,那时被抓去当兵的人多了,怎么就是歌颂反动军人家庭呢?而“最后四秒钟”是这本小说的“点睛之笔”,也是作者的“得意之笔”……

这怎么改?但不改又不行,作者左右为难。恰在这时,他接到通知,陈毅元帅要见他。

金敬迈的回忆录中,有如下记载:

在从化温泉见到了陈老总和张茜、陶铸政委和曾志,还有吴芝圃、王匡等几位负责人。陈老总对这本书夸奖了一番,说:“描写社会主义时代人物的长篇小说中,写得像《欧阳海之歌》这样好的,还是第一部。和平时期部队题材不好写,可以说这是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我们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陶铸也对这本小说给予了充分肯定,又问我目前对这本书有些什么反应。我汇报说,总政文化部谢镗忠部长传达了江青的指示……还说告诉金敬迈,这是非改不可的!

出乎我的预料,陶铸同志笑着望望大家:“‘最后四秒钟的描写很好嘛,我看很精彩嘛,为什么要改呀?”

陶铸望着陈毅道:“陈老总,你说说。”“她的事情,沾不得。”陈老总环顾左右而言他,他手拿起一张报纸说,“我就喜欢看你们的《羊城晚报》。”

陶铸停了停之后,非常明确地说:“不要改。不要一听到什么意见就改。文艺作品,哪有十全十美的?今后,关于这本书的修改,你要先通过我。你是我的兵,我说了算!”

陶铸当时兼任广州军区政委,金敬迈是广州军区的文艺兵,听政委的话理所当然。因此,作品也没有改。

1967年4月初,金敬迈被从广州召到北京。4月11日,在京西宾馆第一会议室,他见到了周恩来、康生、江青等人。没等他坐下,江青就说:“金敬迈,怎么,我提的那几条意见,你不改?你真是个大作家呀!这么大的架子?”

金敬迈没敢回答。江青又說:“你那最后四秒钟呀,是《雁南飞》!就是苏修那部《雁南飞》在中国的翻版,你知道吗?我是为了保护你,才故意没给你指明,只说不好,很不好,叫你一定要改掉。我让谢镗忠告诉过你,这是非改不可的!我看你还是个解放军,想保一保你,也才没有对红卫兵小将们讲。只要我说一声,他们早就来揪你的人,烧你的书了!”

《雁南飞》是苏联一部反映卫国战争的电影。剧中主人公临牺牲前,导演拍了很多空镜头,天在转,树也在转。主人公望着旋转的天空、旋转的树,慢慢地慢慢地倒了下去。当时的批判文章说,这是写英雄临死前对生命的留恋,是修正主义的大毒草……

江青像连珠炮一样的讲话,把金敬迈吓傻了。他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直愣愣地站在那里。

江青又说:“书里那两段‘黑修养是怎么来的?是你自己写的,还是谁叫你加上的?你大胆说,不要怕!哼,你不说我也猜得出来,恐怕又是你们那个‘陶政委的主意吧?今天总理也在,你只管大胆讲,是不是他叫你加上去的?”

金敬迈赶忙解释说:“是我自己写的,是我自己写的。”

周恩来说:“总政治部有个报告,最近又有50万册《欧阳海之歌》印好了,但情况有了变化,只能压在仓库里。不删去《修养》中的那两段话,是不能发行的。积压在仓库里,也是对国家财产的浪费嘛。”

“不行。光删去不行!”江青说,“要消毒,要批判!不能放了毒以后,一走了之!告訴你,金敬迈,要不是总理几次提到你,我今天不会对你这么客气的。小说怎么改,还是听总理的。”

在这样的政治气氛下,金敬迈只能对《欧阳海之歌》进行修改。不仅删去了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中的两段引文,也删除了“最后四秒钟”。他把修改稿送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再转送钓鱼台江青审查。

过了几天,传出话来,首长看后,说比过去的好,可以先发行,首长还要组织人写评论文章。修改后的章节,请《人民日报》发表。

坐过山车一样的变化,让金敬迈目瞪口呆。

金敬迈

作家一度“走红”,命运跌宕起伏

随着小说《欧阳海之歌》红遍大江南北,金敬迈也开始“走红”了。

1967年5月1日,金敬迈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5月23日,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要发表一篇重要的纪念文章,金敬迈被委以重任,负责文章的最后定稿。之后,他的职务是“中央文革小组文艺组负责人”。在国务院文化部被批判,已停止工作后,这个“文艺组”实际上取代了文化部。金敬迈一下子成了“文化口”的负责人。然而,4个多月之后,他突然被关押起来。罪名是“收集中央领导同志黑材料,阴谋反对毛主席”和“趁主席南巡时,阴谋进行绑架”等。江青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说:“起用金敬迈本来就出于不得已,现在看来,金敬迈不是我们的人。”

1968年,金敬迈被投进北京秦城监狱。1975年被释放出狱,送河南许昌某农场改造。

1978年7月24日,金敬迈在“正式平反,公开恢复名誉”的决定书上签字。

非常戏剧性的是,历史公正地让金敬迈和江青“交换了场地”。金敬迈正式平反时,江青正在秦城监狱服刑。

笔者所供职的出版社,按照原版重新出版这部长篇小说,却再也没能引起当年那样的反响。

2020年3月15日,金敬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去世,享年90岁。

猜你喜欢
欧阳海陶铸江青
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爱民模范
陶铸《悼亚楼同志》诗
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
陶铸在广西
陶铸在连江领导革命斗争的故事
农村中小型灌区信息化系统在欧阳海灌区的应用
江青破碎的“国服梦”
钢模环氧砂浆修复欧阳海水电站气蚀尾水墙
为江青服务,就是为我服务
江青的年龄以及入党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