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承

2020-07-04 03:08
关键词:建华岳父名师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传承的力量从不止于一时,它在历史的长河里代代延续,迸发出时代的强音。在教育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家族世代与教育结缘,淡泊清风,桃李满园。本期,我们推出“教育·传承”专题,专访到三代“教育世家”成员——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庄建华,听他讲述一家三代与教育的不解之缘。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每当听到这首歌,庄建华的脑海中就会浮现一家三代十一口人伫立教坛的形象。也许,一个人的生命年轮中只会记下经历的风雨,而三代人的生命延续却镌刻着时代发展的痕迹!

老骥伏枥,志气克壮

庄建华的岳父巩维太,1946年生人。16岁时,他就踏上了三尺讲台,一直坚持到退休。家中还有三人也是教师。

1961年夏,岳父走进了尚河公社南岭小学的校门。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一个牛圈。两个班,两位老师,30多名学生。当时生活条件差,学生上课根据农活情况有半日班、早晚班等,主要学习语文、算术、农业常识等,学习两三年时间,也算是“初级小学”毕业了。虽然学生不多,两位“全科教师”总是停不下来,有时帮老百姓写信、帖子什么的。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当时没有经费,全靠自己动手,一个小伙子就这样学会了和泥、脱坯、漆黑板……1965年底,他被调到尚河公社青邑小学当老师。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学校教学秩序混乱。岳父白天进行教学,晚上就去办“速成自读毛主席著作学习班”“青壮年扫盲班”等,并結合学习进行政治时事教育。由于工作出色,岳父又调到尚河公社驻地。在1978年夏到1989年8月,先后任尚河小学校长、尚河区教育办公室主任。十多年间,他离家远了,正赶上全县规模巨大的“两改造”“六配套”工程,工作更忙了。“文革”后,小学、初中大发展,由于物质条件跟不上,只能是因陋就简,加上有文革中的破坏,原有学校的校舍、桌凳也大多破烂不堪。他把“改善教育条件,让教师安心工作”作为己任,到教育局“诉苦”,到区政府“讨钱”,到大队去协商,千方百计,要钱要物,不到两年,在全县第一批完成“两改造”任务,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同时,从1985年起,又逐步完善学校“六配套”(校舍、校具、院墙、大门、厕所、操场)。有时聊起来这些事,他竟也感到不可思议。退休了,走在大街上,许多人喊校长、老师,拉起家常就说:“我爸爸和我都是您的学生。”他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亹亹心化,日用不言。在岳父的影响下,庄建华的爱人兄妹中又有4人从教,算上他,这一代共有5位教师。

下之从上,有同影响

上学期间,庄建华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些好老师,岳瑞吉、张立华、高振花、王代付、潘继凤、孙召湖……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教会了他知识;在校园里对他的批评、训斥,让他明白了好多人生道理。童年即人生。他们给庄建华留下了好老师的样子,种下了成长的精神基因,也促使他在初中毕业时报考了师范学校,走上了教育之路。

1990年8月毕业后,庄建华辗转了三所学校。2012年8月,经过考选到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任校长。学之染人,甚于丹青。父辈的经历告诉他:评价一个校长,不是看他具体做了什么事,而是看他所做的一切,是否创造了令全体师生奋发向上、欲罢不能的氛围,是否以历史为基础、在新的视野中面对未来的发展,弘扬一种精神、一种传统。

庄建华要求自己必须与教师共同成长,或者要先成长。首先推行教师成长一体化,做到同频共振。“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一是积极开展“名师轮岗、名师交流”活动和“青蓝结对工程”,不断加大对管理人才、教学人才的传帮带力度,玉隐石间,珠匿鱼腹,“输血”“造血”双管齐下,全面打通了校区间师资互通共享的“大动脉”。二是外出取经,开阔眼界。集团每年都安排200多人次赴知名高校集中研修、参观学习,开眼界,拓思路。同时,主导建立教师成长学习共同体——名师培养工作室,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于根柢处着力,引领中青年教师共建教育生命长度:一是围绕“三字二画(话)”、教具制作等内容,加强基本功练习;二是定期举行不同层面的讲课活动,持续开展“和校长共读一本书”等助高工程,不定期写反思或随笔,撷优成册《善思 笃行》系列文集。三是大力推行“双培养”模式:把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成名师,把德才兼备的骨干培养成教育管理者,从而做到凿石索玉,剖蚌求珠。四是让集团内名师发挥引与带的作用。工作室最大的魅力是找到了一种外力去诱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让先行者对后学者倾心培养、悉心关怀、耐心指导,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培养一批面广根深的种子教师,让他们在这片沃土上“发芽、成材、成林”,为集团发展注入强大的能量与活力。

人生智未生,智生人易老。2020年,庄建华50岁了,从教的兄妹们也已陆续到了退休年龄。

朱颜绿发,头角峥嵘

冬至阳生春又来。庄建华父亲的孙媳妇蒲丹和庄建华的女儿庄冉在大学毕业后,又分别在曲阜、龙口当上了人民教师。

蒲丹从家到学校有30多公里,每天早走晚归,风雨无阻,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2018年执教了市优质课。庄冉2019年刚入职,远离家乡,默默工作。她们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学则服而不厌、诲则劳而不倦的教育情怀,精白一心,以立事功。

她们从小在教师家庭中长大,对教育有着更特别的情感——教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已经渗入她们生命的基因。三代从教,初衷不改,这是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的延续!

猜你喜欢
建华岳父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成交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笑话
浅议"名师"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