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怎样被推广的?

2020-07-06 23:36胡建新
杂文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交通规则宣传教育马路

胡建新

法国农学家巴蒙蒂埃,曾是二战时期当过俘虏的军人。他在德军战俘营里吃过马铃薯,被释放后便将马铃薯带回法国,准备在国内推广种植。可任凭他费尽口舌劝说农民们栽种,大家就是不理睬他。后来,他心生一计,煞有介事地在一块荒芜贫瘠的地里种上马铃薯,并恳求国王派遣全副武装的士兵白天把守、晚上撤回,给人以禁止别人觊觎和偷去种植的假象。结果,好奇的农民在士兵撤走的晚上,偷偷将马铃薯挖出来,栽到自己的地里。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马铃薯很快被推广了。

马铃薯的推广,当然归功于巴蒙蒂埃的聪明和执著,但也有賴于人们的好奇、逆反心理——越是神秘的事物,越是要探个底细;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要趋之若鹜。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为走捷径而随意翻越道路护栏,无视交通规则而硬闯红灯乱穿马路。可有家晚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人行过道太少、过马路越来越难,是导致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测算资料表明,行人过街绕行的最大承受距离为300米,而有些城市过街通道的间距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专家指出:如果在市区马路上每隔200米(或之内)设置一个过街通道,并配备人行过街信号和监控设施,再施以相关交通法规宣传,那么,随意翻越护栏、乱穿马路的现象必将大大减少。这个地方封了“路口”,就需要在适当地方开个“过口”。

我们常常谴责这样一种行为:利用手机、网络等工具传播不实信息,甚至编造各种谣言,或欺骗受众,或中伤他人。然而,如何对待和处置不实信息,却每每由于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引发不同的结果。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管理者采取的办法往往是简单封堵,只要管理者认为是不实或不好的信息一出来,就立即进行封堵,或曰“冒头就打”。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今天你封堵了这个,明天就冒出来那个;你封堵了一时,却封堵不了时时。在貌似“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老鼠”常常占据主动、游刃有余,而“猫”却处处被动、防不胜防。

这就提出了一个看似老生常谈实则常谈常新的问题:如何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一般而言,信息有真的也有假的,有恶意编造的也有好心误传的,有别有用心故意造谣的也有因辨别能力欠缺而盲目轻信的。这就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区别对待、合理处置。如果信息中说的是真话,那么无论多么难听、多么刺耳,管理者都应当以诚相待、洗耳恭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使认为有“负面效应”,也应当允许人家说出来乃至传开去,因为伟人早就说过,“让人讲真话,天不会塌下来”。如果是假话,也不必采取一概封堵的办法,而应当耐心解释、讲清道理,让大家明辨是非真假,进而自觉远离假话。如果是谣言,应当理直气壮地予以反对,并依法进行处置;同时,也要进行有理有节的宣传教育,将事实真相公之于众,让谣言不攻自破。倘若简单行事,对某些信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来个一概封堵,省事则省事矣,却反而会使一些人穷追猛索,让那些信息在旁门左道上大行其道。有些人本来对相关信息不曾注意或无所兴趣,却可能因为你的简单封堵而产生好奇、逆反心理——你越是封堵,他越是要千方百计地追踪“封堵线路”,非看个究竟不可。如此适得其反的结果,显然与管理者的初衷背道而驰。

看来,一味地简单封堵,并不是制止某种言行、杜绝某种现象的好办法。“堵塞不如疏导”,这个古人早就谆谆以诫的道理,这个大禹治水得以成功的高招,很值得我们“古为今用”。为此,我们还可以推而广之——你要禁止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就得为人们提供可以吐痰、扔垃圾的地方;你不让青少年阅读、观看低级庸俗的书刊和网络作品,就该为他们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产品;你要对人家说某某不对,就要同时说清楚为什么不对和什么对、为什么对;你要人们不“为”,就要讲明白何以不能“为”、应该“为”什么、究竟怎么“为”等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

这样说,并非主张一概废弃封堵的办法。一概废弃,同样是一种简单的工作方法。对不良信息、不良言行、不良倾向,应当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理直气壮地予以制止。但在反对、制止的同时,更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宣传教育,扎实有效地做好疏导工作。只有堵疏结合、“双管齐下”,才能收到预期功效。

猜你喜欢
交通规则宣传教育马路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交通规则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人来车往的马路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太空也需要“交通规则”
过马路
过马路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这份爱穿越马路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