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2020-07-06 07:58白鹃
职业时空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教育

白鹃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师生共同组成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学校文化品位和价值取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对于学生培养职业素养、提升情操、完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职业学校教育实践中就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系列活动,阐述对于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活动

很难想象,一所没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职业学校能够走多远?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毋庸置疑,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凝聚着师生的文化灵魂,氤氲着校园健康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着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校园文化包含着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精神等多个层面,具有丰富的发展形态,是学校师生共同组成的文化思想、價值观念、审美情趣等,集中体现着这个学校特有的文化品位和价值取向,对于学生在人生之路和职场的发展起着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章结合本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探讨了如何把校园文化建设做到实处做出特色。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多维度立体化的系统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要真正体现到实际学校工作活动中,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为更好地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邯郸市第二财经学校专门成立了文化艺术中心,打造了以文化艺术教育为宗旨的平台,构建和谐文明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以文化艺术类活动为载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高雅的艺术追求。

(一)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整体环境布置处处诠释着专业素养与文化内涵,校门里的雕塑包含着有七个字:笃行致远、廉、信、义,寓意在邯郸这座历史文化古城中,学校将传承古老传统的优秀文化精髓,不忘初心,开拓创新;校园楼道是最好的文化墙,生动的小故事、预言、哲理等形象展示;教室里墙壁、板报和文化园地的内容散发着“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精神。

(二)校园文化活动

从2012年开始至今每年秋季,学校都会举办文化艺术节,历经八届,已然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文化环境,学校的花园、礼堂、展室和舞台等场地,展示师生的艺术创作活动和作品,举办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文艺展演等,我们把市里文化界知名人士请进来,为我们做美术欣赏、摄影艺术、国学经典等讲座,让学生们享用艺术大餐;我们也把爱好摄影的师生们带出去,设立摄影基地、美术基地,举办摄影采风等艺术活动,回来后进行艺术展评,开阔视野,提升审美水平;或者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博物馆、油画展、成语大赛现场直播等活动,每一场活动我们都精心筹备,搞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

艺术节中的艺术作品展,集合着全体师生亲自创作的艺术作品,种类包括油画、工笔画、素描、摄影、软硬笔书法、手工、十字绣、小雕塑等十几种,内容丰富而精美,展室布置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设计制作,体会艺术创作的快乐与辛苦,让他们近距离参观揣摩每一件作品,感受文化的魅力,提升他们高雅的艺术追求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认识到职业学校也是一方艺术乐园。

(三)学生社团活动

校园文化中社团活动是职业学校对职业技能的扩展和补充,既可以结合专业技能去发展,也可以专业之外培养兴趣爱好,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激情与活力,唤起他们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培养他们多方面的人生志趣,使职业与人生相得益彰。

基于这种理念,学校组织创办了多个学生社团,拓展学生能力素质,展示个性特长,组织了书法社、演讲社、辩论队、茶艺社、礼仪队、合唱团、舞蹈队、小记者团等,让学生自发活动、自我成长。

二、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一些职业院校里,最受崇敬的是工匠精神而非校园文化建设,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即将走入职场的学生而言,引领着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追求。但是,职业学习生涯中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着核心价值观,唱响着学校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品位,使其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工作对家庭有责任有担当的毕业生。

教师节前夕,商务助理专业组茶艺社的同学们精心准备咖啡茶点,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下午茶会,用茶艺表演技能,给全体老师端上一杯热茶和咖啡,度过了一个和谐融洽的难忘时光,充分体现了感念师恩的价值意义,构建“亲其师、信其道”的师生关系;学校承办市级技能大赛,礼仪社团的同学们认真研习接待礼仪,反复练习基本功,在全市技能大赛上用微笑、热情和才艺接待来宾,全程引领,展示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在活动中提升了技能,获得了勇气和自信。

校园文化既是有形具体又是无形抽象的,它是深邃厚重的也是可触可感的,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胜过物质和经济价值。试想,如果学生学习生活在一个只懂得技术制造而完全不关乎精神文化的校园里,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可能是仅仅完成操作的机器人,而非有血有肉有追求有内涵的独立丰富的人。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托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校园环境创建,更要有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从而使得校园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最关键的是校园文化体现着文化的精神与特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历代圣贤名家思想、感情、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激发大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提升学生品行和气质等人文素养意义非凡。为了让学生重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受中央电视台的启发,组织了汉字听写大赛,在网络键盘时代,很多人心浮气躁,提笔忘字,字体难看,希望通过汉字听写大赛,让学生用稳健的书写,领略汉字文化之美,钻研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书写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平台。活动很成功,很多学生感叹:原来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这应该就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力量吧;最近五年的春天,我们都会举办全校经典诵读活动,包含每日清晨的经典诵读和五四青年节诗歌朗诵比赛,结合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形式,充分展示诗意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诗歌中蕴含的激情,形成了学校具有传承意义的散发着文化内涵、品位高雅的美好活动。

风行读书会每学期有四场读书交流活动,在花园、教室、阅览室举办,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我们惊奇地发现,学生手机不离手的状态得到了改观,社团成员主动参与阅读,并在寒暑假自觉地制定书目,写读后感;教室里《红楼梦》《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儿》和史铁生、席慕蓉、毕淑敏等作家作品占据了课桌一角;读书社的学生们走进公园、社区,去带领大家一起朗诵阅读,用阅读这种优秀习惯去感染影响更多的人!

舞蹈队的队员们自发自觉互助学习,苦练基本功,排练古典舞、现代舞,用视频学习国家歌舞团的经典舞蹈,表演水平和艺术品位大幅提升,曾参加市里职业院校形象展示,也受邀到其他大中专院校联合演出,学生通过活动增长了才干,提升了形象和自信。

2020年,学校计划成立学生话剧社,盘活文化课堂,搞系列课本剧表演,把语文课本里那些历经风雨长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搬到舞台上,用话剧这种鲜活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精髓,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内涵和底蕴

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其身心特点,既容易接受积极健康的影响,也极易受到消极负面的诱惑,校园文化建设是否能够给他们提供丰饶良性的土壤,是衡量一个学校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巨大而长久的影响,其目标是创设优秀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层次,构建人格体系。所以,在文化内涵和形式上要进行选择和把控。

(一)追求高雅,拒绝低俗

有人简单地认为,学生唱歌跳舞就是文化艺术,这远远不够,这是娱乐至上,偏离了文化这个大主题,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曾有人提议在学校搞校园明星歌会,我们是拒绝的,在全民造星的时代,不缺少校园歌星,我们要的是有文化素养、有专业知识和精神内涵的实实在在做事的人。我们用一场把艺术家请进校园的活动替代了歌会,邀请邯郸市中国书画研究平台艺术家们走进校园,展示他们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请艺术家们现场挥毫泼墨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组织书法社的成员们向书法家请教书写方法,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书法、绘画之美,向艺术家学习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感受他们的情怀,这种现场感对学生而言,不啻于一场心灵的震撼。

(二)学习经典,感受美好

每年举办的经典诵读活动,我们会严选篇章内容,通过每日诵读,很多同学们变得与往日不同,学生主动放下了手机,远离了游戏,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衷于摘抄背诵诗词。试想,一个喜欢读诗的人怎么会满嘴污言秽语?怎会不懂得分辨美与丑?一首美好的诗歌、一篇至美的文字带给心灵的震撼,很多人都曾深刻地体驗过,这就是经典诵读带给学生的最大意义。

因此,校园文化要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品位,扩展他们的兴趣点,让他们从网络游戏和低俗娱乐节目中走出来,不再沉湎于空虚无聊,让他们学会品评美与丑,分辨善与恶,高雅与低俗,让他们把美好的一面呈现给这个年华这个世界,而不是回想起来对自己的青春充满懊悔和失望。

五、校园文化建设要有传承性和创新性

(一)传承性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传承和发展,每年都有学生录取和毕业,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会随之而变化,校园文化的薪火传递也要源源不断,学生社团成员要在新学年吐故纳新,注入新的活力;每年或者学期的固定活动要以制度的形式顺序安排,比如艺术节、经典诵读、主题演讲、元旦汇演等;端午、中秋、冬至这样的传统节日,安排主题板报比赛、迎新生过团圆节、包饺子等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了解文化历史,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传承优秀文化精髓。

(二)创新性

校园文化建设要把握好时代发展旋律和脉搏,在青年学生中弘扬时代精神,要不断地注入新颖的、与时俱进的、适合自身的新内涵和新形态,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要有不断创新而充满生命张力,从形式上,文明、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应该容纳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有效载体和形式;从媒介上,可以借助丰富广阔的互联网和社会资源平台,打造多样性校园文化传播和表现形式,可以做公众号、自媒体等扩大社会影响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性活动,架起社团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桥梁,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场所,使学生在对接社会实践中扩展视野、提升技能、完善自我,积极感受和传播优秀的校园文化。

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很多职业领域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校园文化价值观的确立,考量的是我们对教育的本质理解,一枚鸡蛋可以形象地表达教育的内涵:从外面打破,它可能只是一盘食物;只有由内而外生发出力量,才可能诞生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唤醒、激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生长力,用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去主导兴趣爱好空间,全面提升职业内涵和人生素养。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化的工程,在人的一生中,能够以全方位对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产生触动的地方,往往就是校园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若想使职业教育不仅仅完成专业使命,更能够让学生由内而外散发出文化与精神的气息,校园文化建设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教育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