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之“春江水暖鸭先知”
—— 大学生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实践与观察

2020-07-07 15:23刘华彬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机数字化数字

|本刊记者 刘华彬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12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一时间,数字之风乍起,吹皱了农业一池春水。数字农业怎么样?如何发展?“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在中国农机化协会大学生从业合作社理事长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本刊记者采访了6位大学生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希望通过了解他们的探索与观察,能帮助广大合作社在数字农业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孙振中,镇江新区富农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数字农业破解“谁来种地”

孙振中(右)

孙振中,中国科学院生态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2017年,孙振中全职加入富农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现担任合作社副理事长、中国农机化协会大学生从业合作社理事长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江苏苏合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7年,富农农机合作社建成单次装机能力1500吨的粮食烘干系统,托管周边5万亩耕地,被认定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8年,合作社加入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建的大田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向智慧农机领域发展;2019年10月,合作社入选全国首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

目前,我国农业处在发展的转型期,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造成农业从业人口年龄偏大,且兼业化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关系到民生的大事。我本科到博士后期间一直学的是农业相关专业,涵盖了园艺、草学、农学、土壤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后来又自学农业机械。读博士期间,我参与过“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空心村”等课题的研究,当时我们预测农业的瓶颈期是10年,那现在可能也就剩两三年时间了。今年初,有一位60多岁的村支书特意找到我,说村里一帮70岁左右的老人实在种不了地了,让我帮忙想想办法,因此解决“谁来种地”问题非常迫切。我觉得农业全程机械化、农田建设宜机化可以缓解“谁来种地”问题,而农机智能化、智慧农业、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能解决“谁来种地”问题。

我们合作社从2012年起就服务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2.2万亩土地,采用全程机械化的手段。后来用工越来越难,2019年我尝试过调配东北的机手到江苏从事农机服务,在全国层面上调剂农业社会化服务。从2017年起,合作社开始尝试数字化管理,从利用遥感技术数清地块,到实现农场的数字化管理,在不断的尝试中缓慢进步。但是,农业的利润率很低,有些年份刚刚持平或甚至亏本,数字化发展的探索任务如果让从业者独立完成,犹如在漆黑的夜里探索前行的路,很难!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有责任承担起这个任务,探索农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道路。苏南地区河湖港汊遍布,水系发达,把耕地分割成了一片片、一块块,农场究竟有多少块田地,很多时候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合作社借助遥感技术,弄清楚了农场共有1107块土地,然后对每一个地块进行编号。通过编程,对1107块土地上的作业情况进行管理,实时了解每个田块上作业情况;通过定点拍摄,及时掌握各种农事信息数据。我们尝试建设无人农机示范农场。例如使用无人插秧机,根据地理定位系统自动插秧,能节省一个驾驶员,且插出来的秧田整齐划一;尝试用无人驾驶的播种机播种,2019年已经作业3000多亩,效果很好。

进入2020年,我们想要做的事是在数字农业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联合中科感知、丰疆智能、大疆创新等,尝试做一个5000亩的无人农机示范农场,探讨在无人农机参与作业的情况下农场的管理模式。挑战也是机遇,模式上的创新将会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王庆伟,山东省高密市宏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

发展数字农业,我的三次探索与思考

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1015万元,现有注册成员64户,拥有大型动力机械320台(套)、农机具700多台(套),入社耕地面积4618亩,带动周边2000余农户。合作社被认定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数字农业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我对它的理解就是把一些信息设备,比如信号发生器、传感器、监测仪等,安装在土壤里、农业机械上、车间里、加工设备上等,这些设备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互通,利用程序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用IT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实现线上的农产品购销、农业生产监测、远程操控等。数字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合理地决策。比如土壤深松,深松多少遍合适?全国的政策是3遍,但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需要深松4遍,有的可能2遍就可以了。还有深松的深度,各地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依据科学的数据,做出智慧的判断。

从2015年开始,国家有了深松项目,承担项目要求安装深松检测仪,我们合作社便开始真正接触数字农业。到现在,我们参与了3个软件系统开发,第一个是与科研院所合作的,第二个是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第三个是与中化集团合作的。这3次经历,让我看到了数字农业的美好未来,也对当前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们合作社刚成立时,只提供单一的农机服务。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农民到企业打工,无暇打理自己的土地,加上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农民种地积极性越来越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开始提供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出了整建制村生产托管模式,实现了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现在,我们对高密市咸家工业区全部24个村3.2万亩土地实现了“整村托管”,覆盖了3000多农户。

在这个过程中,为实现整村推进,我们需要1个软件系统,包括财务软件、生产软件等,于是与一家科研院所合作做深度的开发。具体的内容就是将合作社生产过程中的标准、管理规范、合同等文字内容,用IT语言编写出来,通过平台实现可视化。有了这个软件系统的话,合作社可以通过村集体协助,录入每户作业的类型、位置、面积、质量等原始信息,从而实现对作业的全方面把控。这样的系统开发出来后,可以极大地服务和支持农业生产工作,全国这么大的面积,应用前景可谓广阔无限。合作的科研院所也很有兴趣,调度了大量的资源,前后来了好几拨人,开发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非常遗憾的是,后来系统开发工作中断了,原因在于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后发现,由于农业的盈利能力很低,真正愿意购买这个平台和服务的人很少,这个市场主要还是政府买方市场。

山东省高密市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此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让我认识到了数字技术离真正的农业生产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还是因为农民的习惯和认知局限性。大国小农是我国的事实,小农不仅仅是地块的小,还体现为思路小、眼界窄。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包产到户这种土地经营生态已经存在了40多年,养成了传统的生产习惯,要让大家一夜之间都接受和购买数字农业服务,是不可行的。客观地说,为改变这种小农状态,政府与社会各界都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改变还是甚微。这件事对合作社的教训和启示就是,要尊重大国小农的事实,慢慢来,选择成熟的合作伙伴,这就产生了后来与中化集团的合作。

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建平台易,让平台活起来难

2019年,我们合作社承担了地方政府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这个项目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合作社也投入了90万元。平台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负责开发,设计是星、空、地一体,通过天上的遥感卫星获取各种数据,接入了包括合作社的生产检测设备在内的各类数字设施,还设计了土地、农、林、牧、渔等数据接口,在政府的协调下,各个农口部门不断地给平台推送数据。作为农业大数据平台样板,现在有很多人来观摩,累计人数已达几万。

如今,这个数字农业平台已有了很多宝贵的数据资源,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如何让平台进一步活起来,还有待更多的探索。我个人的建议是采取三方架构模式:一方是地方的农业大数据中心,给予平台技术等支持,如今几乎每个县都设立了这类事业单位;一方是地方政府,给予平台资金或政策支持;一方是运营企业,负责把平台发展好、做活了。这样的数字农业平台,其实有很多经营主体都需要。比如经营主体承担政府项目后,由于要实施监管等原因,需要数字平台做支撑,如果自己单独建设,项目实施后基本就没用了,由此导致大量额外的、不必要的投入,这也是现在一些农业项目对经营主体吸引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如果有了三方架构的公共农业数字平台,政府或项目实施主体可以购买平台的服务,不用再另建平台了,同时解决了平台利用率低的问题。

与中化集团的合作:与合适的第三方合作,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中化集团(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为国有大型骨干中央企业,MAP是中化集团推出的一个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2019年末,合作社与中化MAP平台实现了连接,开始了深度合作。我认为,中化MAP平台是目前中国最实用的智慧农业平台,当然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拓展。中化MAP平台拥有很多功能,登录手机APP后,可以显示出合作社每块田地的位置、边界、面积;平台的天气预报可以精准到小时,能实时查看苗情、墒情;土壤水的含量低了,田间有病虫害了,平台会通过颜色的变化和深浅表现出来,并发出警报。今年,潍坊地区小麦条锈病比较厉害,中化MAP平台就给予了准确的提示。中化MAP平台的实用性,提升了我们从事生产托管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帮助我们从机械化向智能化升级,为参与高密农业生产托管整县推进提供了条件。

通过这几年来的数字农业发展探索和观察,我认为,对于一般的企业包括合作社,自己去开发、购买数字农业平台及设备,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当然,像中化集团这样的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资源,适合也有能力做好数字农业平台。我也曾去过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省,他们也是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因此,我的观点就是,对于新型经营主体,要发展数字农业,最佳的路径是与合适的第三方合作,比如中化MAP平台。

董敏芳,湖南省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办人

发展数字农业要搞好“新基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董敏芳(左)

董敏芳,湖南省人大代表、岳阳县政协委员、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湖南省三八红旗手”。董敏芳原为白领高管,回乡发展科技种粮,采取低压灌溉、深根施肥、飞机定航治虫、机械育插秧等措施,推进绿色粮食标准化、工业化、数字化生产,实现了从普通种粮向智慧种粮转变,形成了“种粮大户+合作社+农户”“生产+加工+销售”联结模式。如今,合作社流转土地4000多亩,托管3万多亩,开办了“粮食产业服务中心”,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元以上。2018年9月20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董敏芳是4位获邀出席的基层农业工作者之一。

科技兴农,产业强农,农业实行数字化、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农业生产数字化,具体来说大概包含机械化、智能化、精准化、可控化、自动化“五化”。在数字农业方面,我们合作社做了不少尝试,我本人也做了较多的调研,下面谈谈我对数字农业发展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我们也想发展数字农业,但没有政策支持,做不起啊

我认为,数字农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向工业化转变,需要各种先进机器设备。在此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难题:一是需要大笔的设施设备投入。比如合作社的育秧工厂,一套流水线设备要花几十万元,还要建配套的育秧大棚,因为育秧的三四月份还有倒春寒,甚至还可能下雪,不建大棚秧苗就会冻坏。烘干设备投入也很大,如今都是机械化收割,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几十亩,收割的粮食如果不及时烘干,就会沤坏导致黄曲霉素含量超标。二是农业设施设备使用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我们曾核算过,大多数农业设备,一年最长的使用时间不会超过60天,也就是说有300天是闲置的,把设备的投入都摊销到这60天里,使用成本非常高昂。三是农业设施设备购买融资贵。我们购买小汽车,在银行贷款可以贷到八九成,而农用机械设备原则上只能贷2成,最高的也只能贷到4成,如果是贷2成的话,即便贷款享受了贴息,但是另外的80%还得靠高利率的民间借贷等,平均下来融资成本很高。

所以,数字农业要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在2017年,我们合作社就引进了低压灌溉技术,从渠道到田间都埋了暗管,通过手机APP控制田间灌溉,不用到田间地头去放水,并且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效果好、浪费少。但是这个技术只是实施了几百亩,没有对合作社的田地全覆盖。为什么呢?买一个自动阀门要花几千块钱,又没有政策支持,我们做不起啊!所以,我们只是以点带面地尝试了下这个事情。

对数字农业的支持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其工业化特征认识不到位。当下,政府强调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为此我曾咨询有关部门,他们很明确地告诉我扶持中小微企业是以工业化生产为主,像我们这样的合作社是纳入不了的。但是,我们合作社的育秧与烘干,是完全的流水线模式,怎么可以说它不是工业化生产呢?以铺育秧盘这个环节为例,我曾经做过核算,人工在田间铺育秧盘,1个工人1天少的话可以铺300个,多的话可以铺450个,100个秧盘的秧可以插1亩,也就是说1个工人1天铺的秧盘可以插4亩左右。而我们合作社的自动化育秧工厂,1条流水线1天可以铺1万多个秧盘,相当于200多个工人。因此,要正确看待农业的发展性,把数字农业作为工业化农业来扶持、反哺。

合作社田间的害虫诱捕器

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先进的农机送给农民,他还嫌占地方呢

发展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到位是第一根本,否则各种数字化设备都无用武之地。就我们南方山区来说,机耕道建设不到位是最大的瓶颈。在山区,久保田988、久保田688这样的收割机下田必须搭跳板,这是很不安全的,每一年都有翻车死人事件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先进的、大型的智能农机,怎么能引入进来呢?你送给农民,他还嫌占地方呢!

完善基础设施,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完善建设标准。比如说机耕道路标准,据我所查,还是2014年制定的标准,到2020年已有6年了。6年前,在一些山区农村,拖拉机还很稀奇,农民下地很多时候还是人背肩扛,对道路的要求自然不高。如今,在山区农村很多地方,5吨以上的农机根本上不了道路,只能跑载重1吨的农用机,这种情况下成本核算就较贵,短距离运输稻谷每斤运费要高约3分。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我们1斤稻谷能有3分利都觉得是暴利了!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去控制成本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据我了解,执行时有一个硬性指标,就是已经上过图、做过登记、10年之内已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就不能再申请了。现在的问题是,之前实施建设的,执行的是以前的标准,按现在的情况就形同于没做。因此,我认为,建设数字农业必须要制定新的标准,并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并且,新的标准出来后,政府要算“旧账”,对于那些没有达到新标准的基础设施,将其提升到新的标准。

有一次,我去山东开现场会,当地的一位经营主体说买了1台德国产收割机,1天可以收割2000亩,花了600多万元,国家补贴300万元,地方补贴300万元,相当于免费得了1台机器。在会上交流时我就反映,在我们这样的地区用不了这样的大农机,但是买20台久保田988收割机,1天也能收2000亩,花的钱不到400万元,为什么没有全补的政策呢?因此,我建议要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区域的农机补贴等政策,而不是就只制定一个全国统盘的政策,否则的话像我们这样的地区永远也拿不到最新的设备。还有一点,政策不能是“办公室政策”,要先到一线去了解情况,新的政策出来后要先试先行,不能霸蛮地去推,先试行一段时间再看。

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农产品“身份证”,实现质量可追溯,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数字农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实现质量可追溯。我曾经去德国、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省考察农业。在德国,我看见一只母鸡生了5只小鸡,每只小鸡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就像家里生了5个小孩似的,这个“身份证”就确保了产品安全。在我国台湾省,我看见大米的袋子上标注有是谁种的、哪家合作社供应的,出了问题责任人逃不了。

在我们合作社,就采用了病虫害监测、土壤检测等设备,通过订单农业,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回收,产品不合格的不要。传统的水稻种植中,大家的印象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在我们合作社,通过各种数字设备的应用,可以做到“人不下田,谷不落地”。

实现质量可追溯,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镉大米,一些新闻报道简单地称之为“湖南镉大米”,这对整个湖南大米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在此,我发出几点呼吁:一是在湖南地区,稻谷镉超标是区域性的,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山区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家要实事求是,不要扣整个湖南这顶帽子,这是一个点与面的关系,不要伤及无辜。二是监管部门要监管到位。事情的原委是一家企业将饲料用途的稻谷加工成大米流向市场,违法的企业受到了处罚,但买单的是整个湖南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如果事前监管到位,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了。三是建立农产品“身份证”。出了问题,逃避是解决不了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保障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安全。

发展数字农业有助于合作社管理

通过数字化来助力合作社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说一亩地,施用不同含量、不同品质、不同数量的复合肥,成本不一样,收益也不一样,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帮助理事长来选择一个最低成本最高效益的方案。还有,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理事长都不懂财务,不会看报表。那么,借助数字化手段,可以将专业的财务数据以简单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最后,作为一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人大代表,我想为合作社代言几句。在农村,农民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土地,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但是,每户只有“一亩三分地”,怎么去增收呢?只能走优质优价的路子,比如种桃子,普通桃子5块钱1斤,品质高的桃子可以卖20块钱1斤。那么,谁来引导农民呢?农民合作社是中坚力量,因此农民加入合作社是最真实、最有效、最直接、最长远的利益联结。

中央很重视合作社发展,要求给予重点培育。但在实际中,还是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有的人说企业税收贡献大,而农业经营主体几乎不纳税。但是,农业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农业充分显现了它的压舱石作用,这个贡献还不大吗?现在,还有很多项目规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才能申报,没有把合作社纳入进去。为此,我曾经提交过2次建议,就是让示范社享受龙头企业待遇,比如省级示范社与省级龙头企业同等待遇,或者降低一个层次,国家级示范社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这样更有利于合作社带动小农户发展。

薛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

数字化应用,实用性应该是第一位的

薛强,经济学硕士,2012年毕业后,顶着被人说是“傻子”“瓜子”的压力,返乡加入长丰农机合作社创业。如今,合作社年托管土地3万亩,农机资产超1000万元,年收入超过300万元,机手年均收入6.5万元,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入选全国首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薛强在陕西省第二届职业农民技能大赛上获得“农艺工类”冠军,被授予“西安市优秀农民”荣誉称号,现担任中国农机化协会大学生从业合作社理事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安区职业农民协会副会长。

在数字化方面,我们合作社比较侧重信息化,具体来说就是病虫害监测系统。在合作社的小麦地、玉米地里,装有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玉米黏虫、玉米螟的监测设备,还有土壤墒情的监测设备。这些设备,通过互联网与手机、电脑连结,传送的监测数据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看,也可以在办公室的电脑上看。

农机智能化也是我们比较侧重的方面。农机智能化的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就是深松整地,我们合作社曾承担过深松整地的项目,政府要求能实时监测作业地块、作业面积、作业深度、作业效率,通过GPS等技术,这些都能方便准确地实现。还有,2019年合作社打算通过一个项目引进一两台自动农机设备,就是不需要人操控方向盘,农机自动在地里头作业,后来这个项目取消了。

薛强

对于数字化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我个人是比较强调产品的实用性的。引进一种数字化农机产品,如果作业效率明显提升,作业效果确实非常好,那我就愿意掏这个钱,如果只是锦上添花,而且价格很贵的话,那我就不会选择。之前有一年,我们曾打算申报农业农村部的一个数字化装备项目,仔细了解后觉得这种装备在我们合作社用处不大,于是就放弃了申报。

目前,老实说,好多所谓的智能农机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多大的用处。比如说在收割机上安装一个设备,收割机转一圈儿就可以测出作物的亩产,这个事情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这种设备还很贵。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研制数字化农机产品,也有不少的来找我试用他们的产品,包括一个管理控制系统平台,在平台的地图上一点,就能查出哪个省份哪个村现在有几台农机正在作业,这样的平台、这样的数据,也许对政府部门决策有一些参考意见,但对生产经营主体而言,实用性应该还是第一位的。

孙井将,山东省滕州市鑫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助理

把数字化建设成合作社的“金字招牌”

孙井将

孙井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大学期间通过社会实践调研与鑫剑农机合作社结缘,现任合作社理事长助理。鑫剑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拥有各类农机具568(台)套,年作业面积超7万亩,有烘干塔组4台(套),日烘干能力260吨,建有500平方米综合服务大厅、1000平方米综合楼、1000平方米维修车间,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示范基地”“中国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我认为,农业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是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生产作业的精准度、控制作业成本、降低环境损害的高效方法。首先,在作物生长情况判定、病虫害监测等方面,信息化的监控手段具有精度高、范围大、响应速度快的优点,能让生产者及时掌握农情信息并且做到“明察秋毫”。其次,如何选取最适当的农时、实施最有效率的作业,数字化、信息化是我们的“军师”。在这方面,重点是达成作物最优生长条件、作业实施成本、宜机化种植三者间的协调统一,最终方向是实现全程高效精准的机械化生产,但这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能与“军师”协调出最优的、具体的方案。最后,如何保证化肥、农药的最佳施用量,实现精准施肥精准施药,也只能通过相关设备的数字化管控来实现。

目前,鑫剑农机合作社正在与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以及中国农机化协会大学生从业合作社理事长工作委员会的相关专家探讨大田智能化托管的建设方案,初步计划是引进沈阳农业大学和惠达科技公司的相关软硬件,来对小麦、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深松、耕翻、播种(包括免耕播种)、植保等作业过程实施数字化监控,并且这个监控系统会把政府监管和老百姓监督都纳入进来,以此来保障我们生产托管的质量。我们要把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成为合作社的另一张“金字招牌”,也要让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成为老百姓选择生产托管的“定心丸”和“维权棒”。

在我国,农业数字化、信息化还处于萌芽状态,为加快其发展,我提出2个建议:一是国家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结合起来,比如支持在高标准基本农田里建设一定密度的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基站,建设一些病虫害检测的传感器基站。二是支持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数字化生产托管体系,将农机补贴范围扩大,对大田数字化生产急需的软硬件进行补贴。

付国,山东省枣庄市富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农业数字化离不开人才支撑

付国

付国,毕业于枣庄学院经济管理专业,中国农机化协会大学生从业合作社理事长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2017年底,回家接任父亲富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职务,成为了一位“农二代”。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是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中国农机化协会大学生从业合作社理事长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拥有先进农机装备130余台(套),固定资产1100余万元,年作业面积8万余亩,服务农户1.2万多户,纯收入达90余万元,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

近年来,国家将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带领了农民脱贫致富。数字化、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为农业科技发挥作用提供了数据支撑,能更好地制定生产作业规范及标准来服务农业生产。

我们合作社自2015年以来,开始运用车载智能监控终端,来监测生产作业。2019年春季,合作社购买了第一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秋收前一次性购进、安装了25套车载智能监控终端,并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生产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合作社可以监测2.5万亩土地的作业项目,实现了项目数据化转换、信息化管理和作业质量监测,为合作社做好土地托管奠定了扎实基础。

数字化在农业中的应用,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农村要留得住人才,才能发展得好。当下,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是,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年轻人很少。另外,我认为,农业生产方面的人才要求与其他行业还不一样,更需要脑子有学识、手上有技术、能管理、会操作、懂修配的全能型或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支这样的人才队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农机数字化数字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