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铸魂育人的思考

2020-07-07 21:28曹蕊
文教资料 2020年3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曹蕊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教育任务和基本职责。习近平一直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与时代同行。新时期以来,提高少数民族铸魂育人效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论析铸魂育人的理论意蕴,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面临的问题,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铸魂育人路径进行思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铸魂育人   路径思考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高等教育必须立足培養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树立新的价值坐标,实现新的作为,坚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①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广大青年要在奋斗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教育这一环节万万不可松懈,高校必须始终明确“立德树人”的办学立场,只有在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脚跟,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不走偏。

一、高校须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

魂乃神之本,无魂魄即无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培养、知识储备、价值取向、精神追求乃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对大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牢牢抓住“铸魂”这一核心关键词。“铸魂育人”这一伟大的工程需要全国各高校、全体高校教师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要想做好这项“铸魂”工作,必须首先学习思想内涵,从根源上掌握准则才能够保证后续工作有效实施。

(一)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高校作为大学生去往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基站、全体社会公民最信赖的人才培养基地,必须不负学生所望,不负社会所托,担负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教师作为这一环节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必须做到品德优良,努力扮演好“领路人”这一重要角色。

1.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

新时代新形势下,学习知识不仅是大学生们的全部目标,而且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做品质优良、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才符合高校教育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不但要保证教学质量,还要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学生们从知识学习到品德培养甚至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总是起带头示范作用,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主动性。因此,教师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思始终跟随着党的领导,做品德优良、学术精湛的人民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给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将自身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老师们展现的各种优点,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2.高校教师要将立德作为教学首要目标。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三观”的形成首先来自课堂,在课堂上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三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和教育活动的实施者,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其人格魅力的重要展现,直接反映了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和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学到教师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始终秉持立德当先。

“德者,才之帅也”,教师们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品质优良的四有新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务必将立德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修养、自我品质,用正确的三观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在社会政治、是非判断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坚定立场,绝不能给学生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态度,始终将立德放在首位,先“立德”再“树人”。

(二)高校教师要紧跟当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份紧跟学术前沿和现实前沿的工作,要求教师对这类信息与知识有善于研究的科研精神和对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新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力。

1.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学是教的基础,没有雄厚的知识基础,教学就成了空话,尤其对于高校教师这样一个紧跟时代潮流与学术前沿的职业。多学多思是教师必备的素养和一切教学与学术的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创新方法、发展紧跟时代的新理念,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学”什么?学习前沿问题、学习与自身学科相近的知识、学习身边优秀人物的优秀品格和精神等,在学习中让自身变得更加优秀,为当代大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

“思”什么?思考学习过程中他人的不足,在教育教学环节思考自己的不足与改进之处,思考当代大学生在出现某些问题时的原因及对策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习与思考充分结合才能够充实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光发热。

2.审时度势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高校教师要找到更具有前沿性的教学内容和适合的教学方法,切实做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按照“因时而进、因事而新”的要求,准确掌握各类情况的变化,判断诸多变化之中存在的必然联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中,既要遵循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则,又要遵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

信息化时代,只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才能够适时捕捉到最新的信息、资源,尤其高校教师作为青少年从学校学习到进入社会工作这一重要转折阶段的“领路人”,高校教师更应该高度自觉地紧跟时代脉络,扎根当代、紧跟学科前沿。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新形势、新问题,高校教师要利用自身对本学科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前沿问题和当代高等教育形势进行思考,在上课过程中适当扩充或缩短课容量。高校教师还应该依据教学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变换上课的方式,尽量做到授课方式多变,课上讨论与交流增多,课下活动的形式多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铸魂育人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新形势下,“铸魂育人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难题,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学校外的大环境及学生自身的因素影响着“铸魂育人”的工作,只有将“铸魂育人”在少数民族地区遇到的困难研究清楚,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难题,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

(一)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大环境时刻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城市建设等大环境相对不是很好,高校的布局较为分散,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质量。一些积极分子和带头学习的榜样,也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影响大环境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了浪费。

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育资源相对欠缺,个别地区由于教育资金发放不及时、不到位、投入较少等问题,个别学校硬件配套设施相当滞后,间接影响学生们对于学术研究的热情,降低了学生们的信心与好奇心。

(二)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学生一般民族意识较为浓厚,抱团意识强,偶尔会有大集体观念稍淡薄的情况。这一问题导致民族地区的学生对于民族身份的心理捍卫能力较强,表现出心理很脆弱。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这一群体必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殊群体”,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务必充分发挥团结精神,从团结小群体转变为团结整个大集体。

在与其他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学生普遍具有阶段性,心理状态呈阶梯状变化。要加强同学之间的接触交往,营造融融的心理氛围。

由于高校基本是汉语授课,民族语言授课较少,导致某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学习方法存在不足。在民族地区,虽然不少学校已经是三语授课,但由于学生们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普通话使用频率较低,步入大学校园以后高频率地使用普通话会有缓冲期与适应期。

三、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铸魂育人的路径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着问题,直接导致“铸魂育人”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必须探究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路径,保障少数民族地区“铸魂育人工程”顺利实施,保证全国高校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思想关注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品质”②。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加强人文关怀是必要的也是铸魂育人必有的环节。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文关怀,首先要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的应有权益,比如对于偏远或家庭贫困的学生给予助学金及报销开学放假回家的火车票,高校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予少数民族学生关爱,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困难,给予少数民族学生人文关怀。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尤其是教师辅导员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是学生们的领路者、是先行者,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们的领导关怀作用尤为重要。尤其是高校辅导员,他们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群体,也是最了解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状况的群体。因此,要增加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们的交流频率与质量,在心理和行动上给予少数民族学生双重关怀,让少数民族学生和老师的交流真正做到“谈话谈心”,让老师们更加了解少数民族学生,便于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帮助他们。

3.加强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在学校安排宿舍和班级的时候尽量选择穿插安排,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生活在大集体内,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都可以学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汉族学生可以发挥特长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少数民族学生,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所有同学的友好,加强各民族学生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二)创新方法用多元活动为铸魂育人创造良好环境

“铸魂育人”需要良好的大环境和课堂及户外活动的小环境,课堂与课外活动的多元化是影响铸魂育人的较为直接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活动的多样性,为“铸魂育人”提供优良的环境基础。

增加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互动活动,比如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友谊赛,让他们看到对方的闪光点,增长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性,直接为“铸魂育人”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只有学生们之间存在良性互动、良性竞争,教学大环境才会更加优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有效辅助少数民族地区“铸魂育人”工程的实现。

以学院、年级或班级为单位举办观影和参观各类红色展览活动,影视作品和展览直观地反映现实现象,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且趣味性相比课堂来说更高。在这类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交流与探讨中不仅增长知识,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借鉴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对于学生们“立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铸魂育人”这一项庞大的育人工程,需要所有高校共同努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要努力探究解决的路径、方法,紧跟全国各高校的步伐,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实现高校办学理念“立德樹人”,培养一代代人格健全的新时代杰出青年。

注释:

①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6-05.

②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刑事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增强少数民族地区高物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方法探究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