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毛野牡丹播种育苗及栽培试验

2020-07-08 01:54陈飞飞林玲黄川腾张一民
热带林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撒播苗高出苗率

陈飞飞,林玲,黄川腾,张一民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海口 571100)

紫毛野牡丹(Melastoma penicillatumNaud.)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常绿灌木,花期3~4 月,果期11月至翌年1 月,果可食。自然仅分布海南岛,产地: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保亭、三亚等。生于海拔380m~1300m 的山坡密林下,菲律宾也有分布[1,2]。紫毛野牡丹全年花果期可达5 个月以上,花(果、茎、小枝、花梗、花萼及叶柄)色紫红、叶两面密被紫红色绒毛、花果叶观赏俱佳,适合于家庭盆栽与园林中的林缘、林下等半阴环境作地被栽植。国内研究学者评价该种叶大、花大、果大,全株呈紫色或紫红色,色泽亮丽,是优良的观花、观果植物,可广泛用于园林造景或盆栽观赏[3]。

目前,在海南开展的紫毛野牡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和生物学方面,揭示了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类型和群落结构,证实了紫毛野牡丹和野牡丹以及枝毛野牡丹和毛稔之间确实存在自然杂交[4,5]。华南地区为开展紫毛野牡丹的引种驯化,对紫毛野牡丹开展了种子萌发、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无菌播种与试管繁殖研究[6-8],种子萌发表明紫毛野牡丹的种子饱满率较低时(20.67%±0.76%)发芽率小于35%[8]。文献检索紫毛野牡丹播种育苗及栽培试验尚无报道,为满足种苗生产和栽培需要,该研究开展紫毛野牡丹播种育苗及栽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种子于2017 年12 月采自昌江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斧头岭,采收果实放置于避光通风处晾干,剥去果皮,筛除杂质,种子计数后浸清水2h 后取出晾干待播。栽培试验种苗为前期培育1 年生种子苗。试验地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基地,地处19°59′N,110°5′E,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3.8℃,年极端最高气温39℃~40℃,年极端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1684.5mm,全年无霜,平均海拔30.4m。

1.2 试验方法

2018 年1 月,开展苗床播种实验,设置撒播、混沙撒播、容器催芽后覆土播种3 种处理,各处理播种100 粒,其中撒播和混沙撒播直播于红土苗床,单播种区;催芽采用穴盘铺双层A4 纸喷水湿润种子,遮光静置48h 后移入苗床覆土0.5cm,设3 次重复,以红土为播种基质,观测发芽率(第15d)、苗高(第30d,各处理随机选择15 株测量)等指标。

以紫毛野牡丹种子苗为观测对象,2018 年2月,选择移植营养袋苗100 株(土球φ6cm×8cm),于2018 年7 月、2019 年1 月和7 月,每次随机选取10 株,观测不同苗龄植株苗高、地径、分枝数(主茎)等生长指标。

2019 年1 月~12 月,开展紫毛野牡丹实生苗露地栽培、林下栽培和盆栽试验(试验设计详见表1)。种植苗龄1a,初植苗高0.75m,地径0.57cm,分枝数2.4;3 种模式分别划定观测小区,区内各栽植100 株,种植1a 后,随机选择10 株,观测紫毛野牡丹生长情况,分别记录各观测小区开花、结实情况。

表1 紫毛野牡丹栽培试验设计Tab.1 Cultivation test design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育苗实验结果

从表2 中可以看出,3 种处理出苗率催芽覆土(39.00%)>混沙撒播(36.33%)>撒播(31.33%),方差分析表明3 种处理出苗率差异显著,催芽能够提高出苗率。30d 后苗木高度为2.78cm~3.42cm,其中混沙播种苗高>撒播>容器催芽覆土;苗高差异不显著。

表2 播种育苗实验结果Tab.2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eeding and seedling raising

2.2 苗木生长观测结果与分析

从表3 中可以看出,苗龄0.5a 时平均苗高0.33m,平均地径0.32cm,分枝数极少;苗龄1a 时平均苗高0.75m,平均地径0.57cm,分枝数明显增加,平均值达到2.4;苗龄1.5a 时平均苗高0.96m,平均地径0.87cm,分枝数略微增加到2.6,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苗龄植株株高、地径、分枝数差异显著。从苗木生长情况看,0.5a~1a 苗木生长较快,长势较好。因容器限制和根量增长,1a 以上苗木生长减缓,由于穿根明显,炼苗后易出现枯梢、势弱、恢复期长等现象。

表3 苗木生长观测Tab.3 Observation of seedling growth

2.3 栽培试验结果与分析

苗木栽植1a 后,3 种栽培模式下紫毛野牡丹株高、地径、分枝数差异显著,生长量以露地栽培最佳,株高达1.23m,年增长达0.48cm,地径增长0.75cm,分枝数增加4.3;林下栽培优于盆栽。

通过连续观测,3 种模式开花结实情况如下:盆栽植株2019 年开花2 株,花期3 月~5 月,11 月采集到果实13 个(1 株);露地栽培模式下,2020 年4月观测到3 株开花;林下栽培植株未见开花结实。从播种开始,通过观察发现1~2 年生植株极少开花,与野牡丹科毛稔和野牡丹相比,紫毛野牡丹开花年龄较晚,现有花果株可能属早花类型,或由光照等因素影响导致提早开花。

表4 栽培实验观测结果Tab.4 Observation results of cultivation experiment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紫毛野牡丹种子3 种处理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的出苗率(31.33%~39.00%),催芽能够显著提高出苗率,从便于生产操作考虑,混沙撒播较好。不同苗龄苗生长差异显著,0.5a~1a 为苗木快速生长期,在此期间应及时炼苗或换盆栽植;苗木栽植1 年后,3 种栽培模式保存率达72%~85%,株高、地径、分枝数差异显著,生长量以露地栽培最佳,盆栽优于林下栽培;观察发现1~2 年生植株极少开花,尚未进入花果盛期。

3.2 讨论

紫毛野牡丹种子微小,果实种子较为丰富,果实成熟度和种子饱满度直接影响发芽率[8],试验采用的3 种处理方式均能获得一定的出苗率,适时采种可以满足生产育苗;从出苗效果看混沙播种苗高最大,均匀度最好,撒播种子出苗不够均匀,而催芽播种虽然可以提高出苗率,但操作要求较高,苗高生长较低不利于生产应用,因此混沙播种应用于生产育苗更有优势。

紫毛野牡丹自然分布于海南中部、南部中低海拔山坡密林,其灌丛群落分布于强光及干燥的环境,形成了植被特殊的灌丛状态[4],紫毛野牡丹在露地栽培的早期生长表现优于林下种植,表明其对光照和温度有较高需求。该试验通过在海口市云龙镇进行引种驯化,在紫毛野牡丹人工培育方面取得进展。培育2 年来观测到少量花果株,由于尚未进入盛花、盛果期,在花果规律、资源评价、品种选育及促花促果技术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撒播苗高出苗率
绿马车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微生物菌肥对芳樟苗高生长的促生效果分析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沿黄稻田撒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
关于轻简化油菜种植技术和几点思考
香椿嫁接技术研究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淹水对萌发状态杂交稻出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