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机制

2020-07-09 03:14吴遵民
中国电化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专业化教育资源

吴遵民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要文件,文件指出未来15年要全面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理念在中国本土深化发展的一个崭新视界。同时也是我国对未来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立场与方针。简言之。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心将逐渐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向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转移。这一战略转移的根本意图在于,当宏观层面实现了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化、制度環境的改善、政策决策的推进等重大突破以后,终身教育将如何进一步深化为对每个公民终身学习权利的保障、实际教育需求的支持。它体现的是从外部的终身教育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开始转向内部终身学习需求的满足与质量提升、终身教育资源的利用与整合以及终身学习机会的创造与提供等精准化的个性服务。无疑。这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思路转换,也是国家教育战略发展的重要转型与新的重大决策。

“十四五”时期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词,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二是“融合”。政策目标应定位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具体抓手是在继续完善前期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开始转为对终身教育的直接受众一一各种学习群体或个体的不同学习需求给予支持与满足。重点是需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自下而上建立各种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学习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大融通与大融合;二是自上而下建立各级各类终身学习推进机构,具体落实精准化服务举措;三是构建一支从事终身教育的专业化队伍,尽快建立专业化人员的培养机制、专业化岗位的准入基准以及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评价考核制度。

首先,就“服务”和“融合”的涵义来看,其体现了从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化,呈现的则是终身教育作为繁荣国家的教育战略而转向服务民众终身学习需求的重心转移。“服务”是一种应然状态,其前提则是“融合”,因为唯有尽可能地融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由此才能实现服务‘-全民”的基本目标。

具体推进举措有二。一是在国家层面设置一个终身教育资源统筹与推进办公室。并尽力建设一个国家终身教育的资源库与终身学习大平台。目前可以通过整合地方的各种终身学习平台、大中小学及各种校外机构可供社会共享的线上或线下的教育资源或课程,最终汇聚而成国家终身学习资源库。如此才能实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求的目的。融合的关键在“打通”,即需要打通各种因归属不同、机构不同、体制不同以及利益不同教育组织或形态之间的壁垒与障碍,而在国家层面形成一体化的融合机制,因为唯有国家创建了庞大的“终身学习大超市”,普通民众精准化的终身学习需求才能得到根本的满足。

二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终身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都是教育,但却是完全不同性质、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活动。学校教育的对象、目标相对单一,终身教育则涵盖人的一生。因此从事终身教育活动的人员必须具有多重身份,即既是教育者、组织者、策划者,又是促进者与推动者。他们必须深入基层、深入民众。了解各种需求、统筹各种资源,并尽可能地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此,建议在大学试点设置终身教育专业,培养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专业人员。因为只有基层终身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了,国家整体终身教育的开展才能沿着科学和健康的道路发展。除了大学培养之外,还需要对终身教育从业人员建立上岗准入制度。即必须选修终身教育若干专业课程的学分,才准许从事关涉终身教育的专业活动。对于从事了一定年限的人员还需建立培训进修及考核评价制度,以保证专业人员素养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专业化教育资源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