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东坡的积极心理

2020-07-09 17:38王淑琼鲁艳萍张文怡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诗作东坡苏东坡

王淑琼 鲁艳萍 张文怡

摘要:此研究的目的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苏轼的积极人格进行探析,可以得出苏轼具有积极乐观、豁达超然、热情豪爽、勤奋苦学等明显的积极人格特征,对苏轼的积极心理的影响因素有积极的情绪、心境以及积极的社会关系等。

关键词:苏东坡;积极心理

一、苏轼的积极情绪

“人们通常把短暂而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感情反应看作情绪,如愤怒、恐惧、狂喜等。每一种情绪都是对刺激的反映。有些时候,人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可以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而感到高兴或者是悲伤,我们称之以心境。心境是一种无明确目标、具有弥散性的情感状态。从认知和行为上研究积极心境效应的大量文献表明,积极心境与积极情绪直接相关。”[1]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量变引起质变。积极心境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它应该是由积极情绪的升华而来的。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苦中作乐”中参透的。

苏轼的词作共三百六十二首,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豪放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却真实地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进仕的心态。而后期的一些作品既有风土人情,又有说禅说理、记游写景,还有咏物言情、怀古感旧,这一部分的作品占了苏轼词作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物我皆忘的意味。至此,他对现实的不满、入仕报国的决心则被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替代,他积极报国的情怀则被豁达超脱的心境所取代。

苏轼被流放之初也是内心无法平静,最初闭门兀坐,借酒消愁。第二年,老友为他请到一块地,他亲自设计修葺了几间草屋,还在四周画满了雪景,自题“东坡雪堂”于堂上,同时还给自己起了个与居所相同的名号。东坡也开始了自己的自给自足、虽然辛苦却也颇为自在的农夫式的生活。他放下愤懑不平,一边在田间耕作,尝试收获的喜悦,一边也把自己投入到文学创作。东坡的积极,在于虽然会和常人一样經历挫折后会苦闷,但他能很快放下痛苦,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并在新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喜悦。

二、苏轼的积极人格

“塞里格曼考虑到跨文化的一致性,包括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文化、南亚的佛教及印度教文化、古埃及文化、基督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这些传统文化中寻找最早的、最具影响的关于美德的论述,特别关注那些列举的,尤其是那些明确地提出美德的数目的文献。然后对收集到的美德词汇,根据词意相似性进行归类与精简,提炼出核心美德。最后,将很多积极心理学家集中到一起,使用头脑风暴提出了六种被各种文化接受的美德,分别是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和卓越。”[1]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就开始探索人格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周易》的理想人格理论、儒家和道家关于理想人格的阐述等。而对苏轼影响最大的是特征为“内圣外王”与“天人合一”的儒家和到家理想人格特征的融合,对苏轼积极人格影响最大的是理想人格特质是仁、智、知、才、勇、行、审美,而苏轼的积极人格又符合《周易》的理想人格的心理特征。苏轼的积极人格大致可以表现为积极乐观、豁达超然、热情豪爽、勤奋苦学等。

俗话说,“文如其人”,苏轼即使被贬,但他的作品却很少有自怨自艾。他的文章充斥着一种着一种强烈的生命力,豪放洒脱,有着一日千里的气概。苏轼三次被贬,他的诗作中却是大多透露着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行香子·过七里濑》《湖上初晴后雨》等诗词是他被贬杭州任通判期间写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江南山水的热爱,也流露出共鸣虚无、江山长在的人生哲学。《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都是他被贬黄州时的诗作。《定风波》整首词轻盈欢快,丝毫看不出诗人被贬谪到黄州的消极心态,而其阔达的胸怀以及独特的人生感悟却能轻而易举地被人感知。、《惠州一绝》、《蝶恋花》等诗作是他被贬惠州时的诗作。《惠州一绝》则是苏东坡苦中作乐的真实写照。他心胸豁达,立意更高,不为贬官愁苦,而是乐在其中。《入寺》、《雨夜宿净行院》等诗则是他被贬儋州时的诗作,《雨夜宿净行院》是他离开儋州时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总结,苏轼摆脱了人世间的名利羁绊而获得的轻快闲适的心情跃然纸上。

苏轼实词中的“意”与“情”都是随感而发或是触景生情,豁达超然的积极人格与他丰富坎坷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苏轼将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蔑视丑恶,消除痛苦。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的融入了这一乐观旷达的情怀。

《和子由渑池怀旧》将其不管道阻且长,“我”依旧勇往直前的阔大胸怀和不怕困苦的精神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中又把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寄情于湖光山色中。而《水调歌头》则又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时空物我的界限,摆脱人生烦恼。《临江仙》则体现出苏轼厌弃世间的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体现出其旷达超然的心态。

在诗歌创作上,东坡好比长江大河,汪洋恣肆,素有“苏海”之称,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就是写景抒怀的诗篇。我们不难从他的诗作中发现:苏轼的诗作,大多具有狂放豪爽的风格特征。试问如果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扭捏计较的人,他的作品又怎能拥有如此风格?

苏轼的父亲苏洵在苏轼年幼的时候就醉心于仕途,在家里刻苦攻读,这样也为苏轼的早年家庭学习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苏轼后来的成绩是离不开早年的启蒙。苏轼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且二十一岁就参加朝廷的考试并且高中榜眼,就足以可以表明苏轼的才华横溢以及勤奋刻苦。

二、苏轼的积极社会组织

“爱发生于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之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切与关心的态度,是一种积极的感情,是一种积极的关系。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对他人有爱心和善意是一种在人性中存在着的人格美德。”友谊、血缘关系、人际关系和婚姻都是幸福的重要来源。据贾似道《悦生随抄》转引刘壮舆《漫浪野录》,东坡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既然把别人都看成是好人,自然就可以相处融洽。事实上东坡也确实如此,在关系的处理上体现了很真诚积极的一面。

苏东坡的兄弟情深是有目共睹的,也有诗词为证,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代表。少年时代东坡就与弟弟相处极为亲密,两人在学习上互相切磋,生活上形影相随,常常一块去游山玩水,兄弟俩还一块进京应试。在东坡为弟弟子由写的《戏子由》一诗中,前十六句写子由,后十句写自己,最后四句双收作结,这样不分彼此地融为一体,正是表明了东坡把子由当作另一个自我,一个明哲保身,不会惹麻烦,人生没有那么多挫折打击的“我”。可以说,苏轼能够乐观坦然地面对被贬的事实,他与子由的互相支持,互相慰藉为他提供了巨大的力量。

苏东坡有两任正式妻子和一位妾室。苏东坡的夫妻关系非常恩爱,在他的诗中经常能看到他妻子的影子。例如《南歌子·感旧》中,“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半年眉绿未曾开”都与他第一任妻子王弗有关,足以可见王弗在他心中的地位。又如《蝶恋花》词中,苏轼也曾用“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来盛赞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三子如一,爱出于天”。而《西江月·梅花》更别具一格地表现了他的妾室、知己王朝云的品格,以梅花自然纯净的美和高尚的品格来赞美王朝云的如花美貌,以及她的忠贞好义的高尚品格。

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后,得到了众多挚爱亲朋的争相解救,就连王安石也在皇上决定是否要杀东坡的时候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续资治通鉴·卷三百一》),东坡最终才得以逃过杀身之祸。而后来漫长的流放生涯,东坡也是靠兄弟、朋友等的交往,才不至于独自抑郁难安。

苏东坡在任何一地生活,都能与当地人相处融洽。无论是农夫、农妇、和尚、道人、酒监、药师、郎中还是当地的知县、太守,东坡都能与之成为朋友。他在“东坡”躬耕的时候,四邻送花木、树苗以及需要的物品给他,还帮助他栽种,“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两三首其一》)。东坡每天在田里工作,重组诗句配上民歌,教农人唱,自己也跟着一起唱。东坡被贬黄州时,曾穿草鞋出门,雇一叶扁舟,陪渔夫和樵夫一起过一天。凡东坡待过的地方,都把东坡看作本地人,可见东坡与他人的关系,是相处融洽、其乐融融的。

结语

通过对苏东坡的积极情绪以及心境、积极社会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不难看出苏轼具有豁达乐观、慷慨豪爽、勤奮刻苦等典型的积极人格特征。通过对苏东坡的积极人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苏轼面对挫折贬谪的积极心态与之密切相关,从而启示我们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挫折。即使我们改变不了困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境,去接受困境,并在困境中学会苦中作乐。

参考文献:

[1]郑雪.积极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美)彼得森.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侯玉波,王非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林语堂.苏东坡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4.

[4]徐中玉.苏东坡文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5]毕沅.续资治通鉴[M].北京:线装书局,2009.

[6]木斋.苏东坡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曹军.论苏轼诗歌的佛禅底蕴[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2).

猜你喜欢
诗作东坡苏东坡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现象
早春欣见海棠绽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定风波
千年英雄苏东坡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