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体育非遗、推动全民健康

2020-07-09 15:57杨举保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哈萨克族小伙子姑娘

杨举保

摘要:新疆玛纳斯县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场)站、5个驻县团场,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等32个民族,总人口28万人。近年来该县在抓好学校体育、社会和长规体育的同时,着力抓好哈萨克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体育游戏的挖掘、调查、整理,并将这些传统体育活动普及到了城乡、社区、学校,许多项目分别被列为区、州、县级非遗保护项目,通过大力开展体育非遗的搜集、整理、普及,使群众的健康指数和幸福获得感越来越多,全县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得到了长足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体育非遗;民间传统体育

一、哈萨克族——姑娘追

“姑娘追”,哈萨克语叫“克孜库瓦尔”,哈萨克族的马上体育、娱乐活动,多在婚礼、节日等喜庆之时举行。

关于“姑娘追”,哈萨克族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其中一则说:很早很早以前,哈萨克族曾有两个部落头人结成儿女亲家。在姑娘过门的那天,来接亲的人当中有一个快嘴的,夸自己头人的儿子坐骑是从许多马里挑选出来的一匹千里马驹。这件事传到了姑娘父亲的耳朵里,姑娘的父亲为了夸耀自己的马和女儿的骑术,便说:“我的姑娘骑马向你们接亲去的相反方向跑,如果你们的小伙子追上了我的姑娘,那么今天就過门,否则改日再谈。”来接亲的小伙子迎亲心切,也不甘示弱就答应了这一挑战式条件。两个青年人立即翻身上马,姑娘在前策马奔跑,小伙子在后紧紧追赶。当他追上姑娘并绕到前面时,姑娘提出让小伙子在前面往回跑,自己从后面追,这样由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后来,此项活动相沿成习,一直流传至今。

另一个传说故事:一个猎人和天鹅仙子结成的夫妻,在结婚那天,骑着两匹雪白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翔,互相追逐。他们就是哈萨克人的始祖。后来,哈萨克男女就以驰马互相追逐的方式来促成爱情的结合。

参加姑娘追的一对青年男女,骑马并辔,向前方二三百米处的指定地点进发。一路上,男方可以向女方任意开玩笑,说戏谑的俏皮话,也可以尽情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姑娘不能有任何表示,即使羞得红了脸,也要默默地倾听。当走到指定地点,就要返回时,男青年要机敏地首先拍马疾奔,姑娘随之纵马穷追,一边追,一边用皮鞭抽打那位顽皮的小伙子,而男青年照例不得还手。于是,草原上就展现了小伙子拼命跑,姑娘拼命追的风趣动人场面。在场的观众,有的为姑娘叫好、助威,有的为小伙子呐喊加油。一时间,掌声、欢呼声、哄笑声响彻草原。当然,在追逐中,如果姑娘喜欢这位青年,那么鞭子只是在他的头顶上虚幌或轻打而已。这种游戏一般要持续数个小时。小伙子可以轮流邀请姑娘们参加,直到大家尽兴为止。

姑娘追活动是哈萨克族男女青年反抗宗法封建礼教、摆脱父母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许多人就是通过这种戏谑性的追逐互相认识、互相了解而萌发了爱情,最终结成伴侣的。

后来渐渐发展成为一项饶有风趣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了,已婚的人和外地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共同体验草原上的马背激情。

二、哈萨克族——押加

哈萨克族押加,又称大象拔河,藏语叫“浪波聂孜”,意为大象颈部技能。在藏区这一项目最普及,故称之为藏式拔河。现已被列为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比赛前,选一块平地,先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作为河界,中央又划一条中界,准备一条长约4米的绳子式布带并两端打结。比赛由两人进行,双方各自把绳子套在脖子上,两人相背,将赛绳经过腹胸部从裆下穿过,然后趴下,双手着地,赛绳拉直,绳子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垂直于中界。听到比赛开始的口令后,两人用力互拉前爬(爬拉动作模拟大象)。用腿腰肩颈的力量拖动布带奋力向前爬,以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者为胜。

押加在新疆也有百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民族体育项目。押加这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是在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族生活习俗基础上产生的,并以独特的形式世代相传,深受广大哈萨克族群众的喜爱,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得以保存和发展。在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中押加为表演项目,1999年第六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押加被正式定为竞赛项目。

押加的活动形式有大象拔河、颈力比赛、腰力比赛和手力比赛等。在清水河乡押加比赛开展得很普遍,一到节假日各地都举行押加比赛。平日农牧闲暇时,在牧场上、在田间,人们相互把两条背带或腰带连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练习和比赛。由于押加的基本技术、比赛规则和场地设备比较简单,因此是一项比较容易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此项运动不受年龄的限制,甚至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因此它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加这项运动。

押加比赛在平整硬质地面上进行。比赛场地为长方形,宽2米,长9米。比赛时,由两名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上,将一条长绸布带做成的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腿间通过),四肢着地并背向对方,向自己的前进方向奋力爬进,以一方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胜利。本项比赛按体重分级别进行。

比赛一般在一块宽阔的平地上,划两道平行线作为河界,两名运动员将一条长约10多米的带子两头打结,从各自裆间穿过,经过腹部套在脖子上,背对背站在河界两边。裁判员一声令下,两人即模仿大象姿势,两手与脚尖着地,以脚、腿、腰、肩、颈力拖动带子竭力向前爬。把系在带子中间的红布标志拉过自己的河界者为胜。

规则介绍:比赛场地为长方形,宽2米,长不作限制。比赛场地应有明显的界限,长边叫边线,短边叫端线,在两条边线的中点,划一条与端线平行的连线叫中线,在中线的左右1米处,各划一条线与中线平行为决胜线。

运动员要着民族服装,胶底鞋,双手不能增加任何辅助器材。

一场比赛的参赛者为两人,年龄不受限制,按体重分55、60、70、80公斤级和80公斤以上级等5个级别进行,每场比赛均采用三局两胜制。比赛时间一般也不受限制,但在一局比赛中如遇双方相持达一分半钟不能决出胜负,就暂停比赛,休息一分钟后重新比赛。

三、哈萨克族——摔跤

哈萨克族民间摔跤是深受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开展非常广泛。一般在各项娱乐活动中,必有此項目。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遇有空闲,也会随时随地进行。所以哈萨克族男性几乎都是摔跤手,少年儿童也常以此为娱乐。

哈萨克族人过年喜欢摔跤活动。在进行摔跤时,摔足者的双腿套在各自的一个麻袋里,致使双腿没有“用武之地”,只能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参加比赛的选手,只能用上肢角逐,这种活动妙趣横生,引人发笑。

摔跤是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中最普通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深得哈萨克人喜爱。每逢有人举行婚礼、割礼、周年祭祀都举行摔跤活动。过去,摔跤多在部落间进行,哪个部落胜了,荣誉就属于哪个部落。得胜者有奖,奖品有骆驼、马等。据说,哈萨克族历史上的英雄,大多数是摔跤能手。

比赛开始前,为了显示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对手,摔跤手总要模仿猛虎捕猎,像公牛一样吼叫,甚至抓起一把土撒开去。摔跤手由部落长老或者德高望重的人驮在马上绕场一周,以示炫耀,摔跤手从马上下来,跪在地上,虎视眈眈的等对方上场。

哈萨克式摔跤形式很多,有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等。最常见的当然是古典式和自由式。古典式摔跤比赛开始时,两人互抓对方的腰带,躬身对顶,尽力拼搏,你推我搡,常常是扭成一团,谁也不让谁。这时候,自然有规则调剂,你可以把手抱起来,也可以扭他的手或脖子,要他仰面倒地,只要把他摔倒就算你胜。这有点像现代古典式摔跤比赛规则,如果是这样,那么还有一种古老摔跤,更富有哈萨克族特色。一对“冤家”比赛时,都把脚套在一个大口袋里,齐腰高,让人把袋口扎紧在腰上,比赛时,把对手弄到就行,三赛二胜为赢。自由式摔跤比赛时,由一个很有威望的长老当裁判。各队派出运动员参加,年龄小的,先摔,年岁大的、水平高的后上场。两名摔跤手,各有一骑手助威。只要把对手摔倒,让他背着地,你就胜了。“助手”的骑手,并不只是为了当拉拉队,他有他的任务,只要自家队员把对方摔倒,他就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冲进场里去,驮起队员,离开赛场。否则,人家爬起来,还会纠缠,那就不算得最后的胜利。这就叫,你不走开,我就跟你没完!所以,摔跤手一般都赤裸着上身,只系着腰带。那是为了摔跤方便。当然,他们头上也扎彩带或戴帽子,那是为了能给自己带来运气。

参考文献:

[1]周道平.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2]李蕾,曾玉华.陕西高校非遗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思考与启示——以红拳和安塞腰鼓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6).

[3]高成强,李平.高校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3).

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小伙子姑娘
秋姑娘的信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灯泡先生
适彼乐土
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与饮食结构分析
反击
泥姑娘
聪明的小伙子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你是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