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三姐壮族歌谣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2020-07-09 10:24钟燕芳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传承

钟燕芳

摘要:刘三姐的壮族歌谣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刘三姐歌谣的触角插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广西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其中刘三姐歌谣文化散发出浓厚的民族气息,是学校中不可或缺的民族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教学文化艺术。刘三姐的山歌在风格韵味上均有相应的文化内涵,犹如百花园遍地生根,竟相开放,充分地体现了壮族的现代文化教育价值。

关键词:刘三姐壮族歌谣;文化内涵;传承

引言

壮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最多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智慧的壮族先民,丰富的山歌艺术,积淀和蕴藏着多姿多彩、千古不变的民族音乐文化。其中刘三姐歌谣是壮族典型的传统民歌,是壮族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重要体现。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人,生活在广西柳江流域,是个优秀的民间歌手。刘三姐为壮族农家女,年幼时聪颖过人,被人们视为“神女”。她能指物索歌,能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一般,因此有“歌仙”之称。她的传说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十八《三妹山》。[1]明清以来,人们对其无比喜爱,而且设立了三月三“歌圩节”来纪念她。刘三姐的歌谣种类多,主要有生活歌、劳动歌、定情歌、敬酒歌、童谣等。山歌有规矩在什么场合唱什么歌,她的山歌都是有章法可循。

一、刘三姐壮族歌谣的文化内涵。

(一)体现壮族儿女热情好客、勤劳持家的性格。

在刘三姐歌谣《只有山歌敬亲人》中,体现了壮族儿女热情好客的性格。无论是谁到了壮族人家中做客,都会被当作尊贵的客人对待,主人都会备上好米酒,好菜好饭招待,并唱上一曲富有感情的敬酒山歌,感受到壮族人无比的热情。壮族人秉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信条,认为好客是一种礼节,从迎接客人的到来,直到客人离去,一直处在热情好客浓浓氛围中。正如陆游诗句中说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很贴切地塑造了壮族百姓热情且奔放的个性。[5] 壮族儿女以山歌来表达情感,其歌谣文化内涵成为接人待客表现,充分地体现壮族人们的热情好客的个性。

(二)体现壮族人追求自由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刘三姐歌谣歌唱自由,形式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体裁,想到什么唱什么,不受外界因素的束缚,这一自由的演唱风格体现了壮族人追求自由,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壮族人追求自由体现在:自由追求情感,壮族人对自己喜欢的人的自由追求;自由追求兴趣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精神的自由,壮族人举办各种各样的赛歌活动,这些都展示了壮族人豪放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如在刘三姐山歌对唱中:

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

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

采茶姑娘时时忙,早起采茶晚插秧。

二、刘三姐壮族歌谣的传承。

(一)壮族歌谣文化传承面临的困难。

1.传承意识不强,缺乏主观能动性

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更喜欢追求时尚新奇的事物。很多壮族人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传承和保护意识不强,在刘三姐歌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导致歌谣传承者越来越少,传统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随着90后和00后这代人的逐渐成长,对刘三姐歌谣文化的认识不足,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区别,以追求个性为标杆,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二)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的策略。

1.与其他民族歌谣和曲艺的多元结合

刘三姐歌谣文化的独特性是壮族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不同所决定的,创作的源泉来自广西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广西各地区的文化大融合和现代流行音乐受到壮族人们的欢迎与追捧的大形势下,壮族人们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山歌作品。人们出于对个性和多样性的追求,“多元化歌谣”开始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古典与通俗、壮腔与流行唱法的界限不再像以前那样分明。]因此刘三姐歌谣的唱法在不断地与其他民族的歌谣以及流行音乐进行着多种多样的结合。而这样的多元化的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刘三姐歌谣被当代潮流的音乐流行化,也不能说刘三姐歌谣被其他民族的歌谣同质化,而是二者互相融合,相互影响,不断在交融中衍生出独特的刘三姐歌谣的风格和多元演唱方式与技巧。

2.丰富创新歌圩节活动,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俗话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人们娱乐的活动越来越多,活动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应迅速采取措施,丰富歌圩节活动,使其办得更具有民族特色和魅力的歌圩活动,对这一古老壮族风俗进行抢救和保护。

3.壮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引入课堂教学。

根據广西地域文化,按照“一区域一特色”原则,校园融入特色刘三姐歌谣和舞蹈,倡导学生踊跃参与。近年来,壮民族学校结合当前广西各地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的建设,通过打造“壮歌伴你行”、“山歌对唱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形式,推进壮族歌圩文化与时代特征的深度融合,打造创新的文化体系。

结语

刘三姐壮族歌谣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壮族百姓的民族特色,彰显了壮族热情团结的民族个性,对于刘三姐壮族歌谣文化所面临的困境,需要保护开发和传承相结合进行,两者缺一不可。我们需要认清刘三姐歌谣文化所处局势,以保护为最基本的前提,把刘三姐歌谣艺术之精华挖掘出来,发展和完善并与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融合,将自身独特的诠释和顽强的证明存在的社会功能奉献给全人类。希望此文能引起壮族人对刘三姐歌谣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视,加大保护力度,科学传承并创新,才可以使刘三姐壮族歌谣文化重新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晓.宜州壮族山歌研究 [J].文教资料,2008,(33)15.

[2]唐凯兴,张志巧.壮族民间歌谣的伦理意蕴及其社会价值[J].百色学院学报,2013,(4)4.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传承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