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市场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0-07-12 11:09石峰沂水县劳务协作服务中心
消费导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劳工劳务

石峰 沂水县劳务协作服务中心

前言:因为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其他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升级转化为技术密集型,进而释放出大量劳动力。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往来的频繁,许多剩余劳动力开始对外输出,同时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对外劳务输出不仅能对我国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还能对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了解与信任起到一定的增进作用。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以及劳动力流动与其他国家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优势在于劳动力丰富、质量高、可信任度及组织化程度高,劣势在于文化差异导致信任危机、务工群体人身安全保障问题等。所以我国政府需要利用多边协议对对外劳务输出环境进行优化,为维护国际务工市场中中国务工群体的利益提供积极的保障。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相关劳务人员严重缺乏法律意识

因为我国对外输出劳务人员基本上是农民或下岗职工,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对真伪的辨别能力非常差,不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具备较宽的信息渠道,甚至不了解劳工出口政策,法律法规,完全不了解出口国的法律系统,不了解侵犯权利后如何适当维护权利,甚至不了解如何向所在国的执法部门寻求帮助,擅自回国时他们消极自救的普遍方式。

(二)相关企业及机构管理水准低

现今,中国有许多相关的外国劳务输出企业,但是现代的企业管理系统欠缺严重,导致管理水平低下。同时,政府也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限制性的方法,造成混杂的现象。也有一些中介公司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掩盖真相,误导一些劳工出国,然后引发劳资纠纷。另外,一些企业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准备不足,未能充分估计经营风险,未能全面了解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及市场等相关状况,因此未能充分管理劳工人员。对外劳务输出涉及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由于这些企业不具备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和机构,因此在签订对外劳务合同时处于不利地位,也就无法确保劳务人员的权益。

(三)国家相关立法落后,主要的方式仍是行政方式

与行政方式相比,法律方式的优势在于,能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统一化劳务输出管理。而现阶段在对外劳务输出领域,我国仍未形成统一且规范的立法,主要的方式仍是行政方式。

(四)针对外劳务输出工作,我国没有专门机构进行负责

现阶段负责管理我国对外输出的部门有两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商贸部下属的中国对外工程商会。因为他们共同管理,多头对外,无法统一行政管理要求及相关标准,以致混乱了正规的劳务输出途径,对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有序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应对策略研究

(一)更新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商品和技术贸易的发展。但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这与中国作为主要贸易国的地位极为矛盾。在中国对外劳务输出方面,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针对对外输出面临的瓶颈,转变并更新相关认识及观念,是我国应对策略之一。应充分意识到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对外劳务输出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结构逐步向服务业转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将进一步体现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在全球贸易份额中,国际服务贸易的份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并已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增长点,假设我国不加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力度,不仅会不利地影响中国服务业落后现状的改变,还将严重影响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并在该领域的发展中注入更多的新鲜的血液(高素质人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同时还应在政府的决策范围内积极纳入出台的优惠政策。

(二)全面运用人口优势,营造良好的劳务输出环境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基于此,我们将继续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中国的人口优势,加强中国对外劳务输出。我国政府还应根据双方的明确条款并达成利益共识,与重要的劳务进口国政府制定双边协议,以促进外国劳务的深入发展,最终规范行业及保护我国公民的利益。在劳务输出的实际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协议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考虑不周的问题,尤其是政治和经济因素,一旦引发不可控的波动,则会严重波及到我国对外输出劳动人员的利益。因此,中国应积极为经济和政治关系密切的国家签署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创造条件,当其他国家的形势动荡时,一党制的约束不仅会导致中国的劳动力出口市场桎梏,还会让中国在有关世贸组织的谈判中有发言权,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容小觑,是重要的代表国,应力争发达国家在劳务贸易中的有利条件。

(三)统一且规范立法,构建且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在世界上,菲律宾是主要的劳务输出国,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其立法经验,例如,2003年,劳工向菲律宾汇回的收入占菲律宾GDP的10%。早在1995年,对于《海外劳工与海外菲人法》,费率并就颁布了,并在菲律宾驻海外使领馆建立了海外劳工管理机构,顺畅连接了菲律宾外交部建立的24h信息援助中心与总部及各中心。

现如今,中国尚未统一对外劳务合作立法,行政部门有多种管理和许多政策,这极大地混淆了劳务输出管理。为了解决上述瓶颈,有必要制定一套专门调整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以促进对外劳务输出的战略原则,宗旨和目的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统一管理招募机构,办理出国程序,保障劳工的法律权益等。此外,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确定管理职责,有效完成出口企业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科学、合理地建立管理制度。加强关联企业的管理,增强关联企业的对外经营意识,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理清责任,权益和利益之间的关系,积极了解输入国的基本国情,为有效保护劳工的合法权利而进行斗争。构建外国劳务输出制度(企业间良性竞争),将我国对外劳务输出规模扩大,将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效益提升。

(四)全面提升劳工的素质,加大其技术培训力度

应建立一套较为合理的劳务输出人员进入渠道,以解决劳务输出人员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的矛盾。我们可以利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已构建的职业教育体系,对对外劳务输出进行深入指导,促使原来越多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劳务输出领域中来。这样不但能高效减轻毕业生的就业负担,还能在短期内,促使毕业生(受过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较好的顺应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改善我国劳务输出人员的结构。

除此之外,对现有劳务输出人员还需进行多方面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强化其顺应劳务输入国的能力,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从多个角度进行培训的方式如下:①培训其专业技能,将今后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国际)作为依据,同时融合我国不同地域剩余劳动力结构,取舍出一些市场专注开拓的领域及地域。例如,我们可将软件工程师、医生等作为开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医疗市场的重点突破口;②培训其综合知识,对其进行涉外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东道国国情的教育,强化其外语培训以及安全风险教育,强化其在国外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束语:总之,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市场分析与对策,以期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劳工劳务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
目击
上半年全省实现劳务收入同比增长23%
我国劳务输出法律体系及保障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