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0-07-13 03:26云冈石窟研究院山西大同037000
名作欣赏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中华文物博物馆

⊙[云冈石窟研究院,山西 大同 037000]

一、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与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约五千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统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各种外来文化乃至新兴文化不断交汇融合,冲淡了大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许多传统文化正逐步淡出大众的视野,有些甚至面临消亡。没有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发展基础,我们的发展就如同空中楼阁,必定不会成功。故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二)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

博物馆作为收藏和保护文化的重要公共服务机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通过馆藏文物,可以直观地向大众展示我国历史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并以文物为纽带,展示和宣传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我国的传统文化。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强调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重视文化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并且还明确了要建立完善、高效的文化传承体系。其中,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机构理应肩负起时代使命,挖掘自身优势与潜能,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与中国梦的发展与实现。

二、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方法与途径

(一)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受众设计不同的宣传活动

文化的传承是面向全社会的,是一个针对社会不同受众的全面宣传教育活动。博物馆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工作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受众、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点,制定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比如在恰逢寒暑假或六一儿童节时期,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适合青少年成长学习特点的博物馆馆藏文物及中华传统文化展览宣传的活动,力求在青少年心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概念的宣传了解,让祖国年轻的一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再比如北京乃至南方多地的博物馆开展了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爱国主题活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交流活动、情系闽台缘的博物馆交流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通过文物的交流展览、文物背景的介绍以及中华文化的介绍,提高了两岸人民的文化素养,加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了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得以交流、传承。

(二)坚持科学办馆,向社会征求办馆意见

博物馆在中华文化传承中发挥自身作用的高低取决于对大众宣传和讲解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博物馆想要更好地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扮演优秀的保护者、传播者和教育者,就必须重视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而这就必须坚持科学办馆,本着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向观众、向社会征求办馆意见,汇集众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首先,博物馆可在进出馆口派发一些有关群众对博物馆的意见信函,形式既可以书写,也可以进行语音。其次,博物馆在日常的开馆日可举办一系列诸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大家共创优秀博物馆”“博物馆之友”等主题活动,在活动期间随机抽取观众,进行有奖互动,在与观众的实地互动中、在游戏中向观众征求办馆意见,这样既宣传了中华传统文化,也避免了形式化的征求意见方式,提高了征求意见的成功率和价值含量。再次,可在不同平台向社会发布博物馆的办馆意见征集书,并联合相关部门统一协调调度,有偿回报,视回馈意见情况可派发证书、礼品、免费讲解等优惠内容,促进群众踊跃参与。最后,博物馆可在其官方网站、手机APP 等电子平台增设办馆意见栏目,与网友互动,并且利用互联网等数字平台向社会发布可查询观看的博物馆未来办馆形式与方式的概念、效果图、视频,等等,从而增强观众对博物馆办馆理念的理解,提升观众的反馈意见质量。

(三)坚持科技办馆,加强博物馆网络媒体的建设与发展

当今社会是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不断普及,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大的加快。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时代下的新媒体在通讯的便捷性与时效性上大大超越了传统的媒体,对民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博物馆想要更好的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中华传统文化、讲解中华传统文化,就要紧抓时代发展特点,利用当下的网络媒体,做好博物馆的宣传工作。

首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智能终端进行博物馆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从而加强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其次,创办博物馆自身的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电子平台,日常分享和推送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比如通过对不同馆藏文物图片、视频的推送讲解,直观地向受众,尤其是年轻的受众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再次,在实地博物馆馆藏文物介绍等环节,可利用二维码扫码讲解、液晶触摸显示屏游览、搜索、查询等网络高科技手段,以点及面,更加丰富地介绍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其所蕴含的故事背景,提升观众的游馆兴致,提高游馆体验,增进观众对中国历史、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加强不同地域的博物馆互相交流学习活动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下,博物馆的办馆宗旨都是服务大众、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但是不同地域有着各不相同的地域背景,孕育着不同风格的、富含当地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而当地博物馆也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有差异性的办馆风格和理念。故而加强不同地域的博物馆交流、促进博物馆之间的相互学习,对丰富日常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传播、增强不同地域群众对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各地区博物馆的共同发展大有裨益。比如近年来举办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的交流展览活动,《丝绸之路艺术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讲座》《重回汉唐》《礼仪之邦》等活动,不但增进了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拓宽了博物馆的办馆思路,也极大丰富了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五)增进博物馆对外交流,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的发展是需要传承的,而传承的过程是离不开对外交流的。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间文化的互相交流,对丰富各国的文化内容,促进各国的文化传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博物馆是代表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媒介,也是面向国际、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更是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当下,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我国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布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我国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代背景,而文化的传承更是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为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只有将中华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才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只有与世界不同地域的博物馆、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合作,才能丰富发展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才能真正了解不同地域民众的风俗习惯,才能更有效地展开文化间的交流合作,从而助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不同领域内的交流合作,这样才会真正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而博物馆在对外的交流与宣传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也真正得以体现。

三、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重在宣传和教育,重在提升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重在加深群众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博物馆因其本身的特点,在向大众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上有着先天的优势,而传承与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赋予博物馆神圣的历史使命。研究和探讨博物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寻其具体方法途径,对促进博物馆的发展、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家的兴旺富强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① 丁晓玲:《博物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5期,第228—229页。

② 吕行:《论如何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例》,《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年第2期,第61—63页。

③ 周庆、明周保:《试论民办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论坛》2018年第11期,第47—51页。

猜你喜欢
中华文物博物馆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