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现状和提升路径探析

2020-07-14 02:34林芳菲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高校现状

【摘要】高校的管理工作和科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便是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然而如今, 科研管理人员中依然会出现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人员不足,以及未能对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等。为了令这些人员的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笔者认为要引入相对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 并强化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令科研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者  现状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1-0108-02

高校是进行科研的主要场所,尤其是综合类的研究型高校,在国家的科研和创新中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而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环节就是科研管理者,其也是高校开展科研的关键成分,直接对科研产生较大的影响。

1.高校科研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特点

科研管理者,通常指代进行科研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或者是对相关业务进行管理的人员。他们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有:编制学校科研有关的相关制度,促进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种科研项目的策划、申报等;判断高校的各种科技成果、专利等,以及对这些知识产权予以保护。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也是高校管理的关键成份,也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实现其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以科研管理者的全面推进为前提,也就是说学校的科研工作和这些管理人员的水平有较大的联系[1]。

2.高校科研管理者现状

伴随国家在科研上有更大的投入以及国家对科研的关注,高校也开始有更多的科研工作。高校的科研在提高其竞争力的同时,也令科研管理者提高了其综合素质,然而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如今科研管理者能力还有待改进。

2.1“专业”科研管理者明显不足

高校的科研管理者基本上都是一些专职的行政工作者,不是特别了解科研管理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也即为我们所说的“外行”。同时,由于一直受到行政管理理念的约束,不少还是以“领导者”来定位的,“重管理、轻服务”,行政管理的“官本位”理念仍旧影响着他们[2]。

2.2没有重视起科研管理者

科研管理者一直被人们视为科研行政管理的体力工作人员。同时,很多科研管理者自己也有这样的思想,这也直接导致了科研管理人员对工作不是特别主动。考虑到人们对科研管理者的认识和评价无法准确的定位,所以没有办法意识到科研管理者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对院系、部门或者是整个学校科研成绩的好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此外,科研管理者在工作中不具有团队意识,人员和岗位经常会进行调整,而不是进行有效的传承,年龄结构也不科学,很少或者是未能考虑到管理人员结构和梯队建设。

2.3没有开展系统的培训

虽然部分高校为了令学校的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招聘了一些研究生学历的科研管理者。然而,在招聘的整个阶段因为未能顾及到科研管理者的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高,而且相对专业的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对技术面相对较大,而且对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的工作。有不少的高校只是关注到聘用者是否拿到了硕士文凭,纯粹的就是希望有更多学历较高的人员,所以这便导致了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3]。

2.4未能建立起相关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校院级别的科研管理,尽管设置了相关的人员和岗位,然而不少校院两级之间仍旧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没有建立起服务意识,也未能保持协同工作的基本理念。此外,校级科研管理者难以监督各独立专业科研工作和详细的进展。对比来说,这也是院级科研管理者的一个优势,两级管理者之间未能在工作上进行有效的合作。未能设置相关专业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行动准则,所以依然是以“人治”为中心,而没有构建起“法制”观念,未能进行清晰的分工,工作不是特别有条理。通常而言,往往要依据上级通知来工作,而不是建立起“忧患”意识和提前预防的思想,构成了一种“有工作就忙,无工作就闲”的突出现象,未能进行科学的规划,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未能保持主观能动性。

2.5缺乏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一直以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引入了经验性的管理模式,而不是采取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也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这导致每年都要开展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必然导致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有所增加。此外,這也无助于科研管理者对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每年年底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俨然导致了“头轻脚重”等突出问题。上述这些都难以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脚步,明显对科研管理功能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产生了阻碍。

3.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路径

3.1充要高度关注,构建起全面的校院两级协同管理制度

在国家和一些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学校科研处要对科研工作进行科学的安排,编制起比较全面的制度清晰权利和职责,而且保持所有人分工的明确,以及他们的合作意识。领导层要持续的深化认识,明确意识到高校的科研产出是和科研管理者的能力有很大联系的。各院系要配备相关的专职科研秘书,保证所有岗位都准备到位,而且要专人专岗,清晰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责。

3.2强化学习,提高科研管理者的业务能力

唯有持续的学习,才可更好的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科研管理者是高校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其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对高校科研工作质量产生影响。因为不少科研管理者都从事了行政管理工作,本身没有相关的科研管理工作经验。所以,学习科研管理工作的能力是他们工作的一个环节。科研管理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学习详细涵盖:专业政数据处理,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科研管理者要知道国家相应的科研政策和法律,同时也要就本校内部的科研情况和优势有所了解。

3.3加强培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改进管理水平第一就是要保证思想认识的统一,也即明确“服务为人”这一理念,正确的处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业务技能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为了令科研管理者的技能有所提高,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这些管理者予以培训,同时,也频繁的和其它同类院校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经验。

3.4建立健全考评制度,令工作者更加有激情的开展工作

因为科研管理者一直以来都在科研和行政管理一线岗位工作,日常要完成的工作较多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科研。所以,科研管理者无法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也没有办法深造,进而在职称评定上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引入同样的考核标准难以令科研管理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为了确保科研管理者对工作产生更多的热情,令他们更加积极的开展工作,高校既要推出相关的指导规范,令科研管理者的工作有相关的依据,也要建立起科学的奖惩制度,编制起相对比较灵活的考评制度。

3.5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

就“填表专业户”的科研管理者来说,每年都要填写大量的申请表格。随着科技取得更大的发展,传统的人工填表的模式已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便要求引入一个基于科研工作的数据管理系统。一个优质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令科研管理者不再需要开展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也可以完整的保持好学校的整体科研情况。这大大的提升了学校,甚至全国所有高校的科研管理效率。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起数据库管理系统。

4.结语

总的来说,科研管理者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按照学校的规定以及结合工作的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改进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工作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毛献峰.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J].管理观察,2019(28):131-133.

[2]娄玉芳.信息化视域下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养提升研究[J].才智,2019(28):242.

[3]倪慧群,唐家林,袁家龙,韩雨辰,郑鹏,苏弟华,黄宏.农业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及创新培养思路[J].科技与创新,2019(18):1-3.

作者简介:

林芳菲(1988.3-),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研究实习员,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高校现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