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融通、四位一体”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模式探究

2020-07-14 08:25覃隶莲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护理教育四位一体

【摘 要】本文论述构建以人文课程为基础、专业课程为平台、第二课堂为补充、临床实习为延伸的“校院融通、四位一体”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模式,提出通过组建“专兼结合、校院互通”的教学团队,设计分层递进的教育目标,借助情境案例,紧密联系临床护理实践需求,循序渐进、多途径渗透整合开展护理人文关怀教育,以有效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伦理道德素养。

【关键词】校院融通 四位一体 护理人文关怀 护理教育

护理是一门具有浓重人文色彩的学科,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价值。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以人道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其核心是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因此,构建具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校院融通、四位一体”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关怀品质的护理人员,是当前护理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校院融通、四位一体”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模式

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以至整个护理职业生涯,都需要学校与医院紧密合作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广西職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院融通、四位一体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玉林市卫生学校 2017 级护理专业 7 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人文关怀及优质护理的内涵为标准,以提高护生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认知水平、培养护生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能力为目标,建立以人文课程为基础、专业课程为平台、第二课堂为补充、临床实习为延伸的“校院融通、四位一体”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模式(见图 1),循序渐进开展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伦理道德素养。

二、“校院融通、四位一体”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在师资上,组建“专兼结合、校院互通”的教学团队。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不是单靠某一课程教师就能完成,需要班主任、德育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及临床护理专家共同参与,在教学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构建良好的人文关怀教育氛围。有研究结果显示,与老师亲密程度越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就越高;护生得到更多的关爱,才能更好地理解患者对关爱的需求。班主任能有效推进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德育课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德育课教师具有推行人文教育的优势地位,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文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专业课教师能够把人文关怀理念与护理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临床护理专家有丰富的临床护理服务经验,通过案例能更好地唤醒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丰富护生的人文关怀知识,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二)在目标上,设计分层递进的人文关怀教育目标。遵循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以及专业教育教学安排,把人文关怀教育目标分为四个层面(见表 1),分别是唤醒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意识、丰富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认知、提升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能力、规范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行为,即“明知”“创情”“炼意”“践行”。四个层面的目标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分阶段、分内容、多途径开展护理人文关怀教育,以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践行护理人文关怀理念,规范护理人文关怀行为。

(三)在途径上,采取“五结合”多途径渗透整合人文关怀教育。注重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围绕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目标及教育重点,通过人文课程、临床护理技术课程、第二课堂、实训实习等相互渗透整合,实现“知识技能学习”与“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理人文关怀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融会贯通(见表 1)。

(四)在内容上,紧密联系临床护理实践需求。护理专业的人文关怀教育围绕涵盖护士人文修养、护理美学、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等人文内容,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为更好地培养护生敏锐的人文关怀意识和临床实践中的护理人文关怀道德能力,无论是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士服务礼仪等人文课程,还是护理学基础、临床护理综合实训等专业核心课程,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内容应紧密贴近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与新医学护理模式和谐统一。如老年患者、儿科患者、艾滋病患者及癌症患者的护理人文关怀,生育控制技术、优生技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器官移植、脑死亡等伦理道德及人文关怀等内容“适时”整合入护理伦理道德、人文关怀教育内容中,确保教学内容与护理岗位伦理能力要求相一致,力求做到“人文关怀”与“知识技能”、“人文教育”与“护理实践”的融会贯通。

(五)在方法上,借助情境案例实现“知、情、意、行”统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服务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护理人文关怀教育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有行为的训练,更需要有学生的道德感受与情感体验。在人文课程及专业课程,以及人文关怀伦理道德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借助情境案例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教育。案例包括缺乏人文关怀的失败案例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成功案例。案例来源:一是来自临床,能充分体现护理人文关怀价值或警示作用的临床护理案例;二是来自生活,能反映日常生活中的人文关怀或道德冲突的真实案例。案例教学主要通过“知晓—理解—评价—行动”四步循环进行教学(见图 2)。“知晓”主要强调素材的收集,“理解”主要强调案例的引入,“评价”主要强调情感的交流,“行动”主要强调活动的设计。通过教师对情境案例的深入剖析及循循善诱,把案例中隐含的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具体化、生活化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习如何解决日常生活或临床护理中出现的人文关怀或伦理道德冲突问题,实现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明知”“创情”“炼意”“践行”。

(六)在评价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辅相成。护理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通过护生的专业情感体验与职业道德感受,更好达成人文关怀教育的四个层面目标。护生对伦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可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价即结果性评价,而要考查护生的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意识及认知水平、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则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调查报告、课堂讨论、日常生活及临床实践考察等过程性评价才能实现。自制的过程性评价量表由班主任、德育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及临床护理专家共同讨论完成,包括知识运用、岗位适应、人际沟通、合作交流、人文关怀、伦理道德、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内容,涵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维度。

三、“校院融通、四位一体”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思考

实践证明,“校院融通、四位一体”是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有效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四对接”。

(一)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对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是实现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将护生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對护生的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应结合学校的德育及校园文化建设,并且要兼顾护生的学习能力及发展水平,尊重护生的个体差异性及多样性,应用“适时”的教育形式,选取“度身”的教育内容,通过主题班会、角色扮演、专栏展板以及到社区、福利院、养老院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护生对护理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的认同及内化。

(二)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对接医院优秀文化。2017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卫生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这无疑对护理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教育的进一步研究及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教育需要通过“医教协同”“校院融通”,总结与提炼护理专业岗位核心价值观与医院优秀文化,把学校护理人文教育与医院护理人文关怀进行良好对接,把优秀医院文化的认同内化为具有护理岗位特色的核心职业价值观。

(三)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对接职业教育全过程。护理人文关怀教育仅凭某门课程或几个专题远远不够,需要把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贯穿于从护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职业教育过程,根据生态医学模式对护理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要求,围绕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目标及内容,通过人文课程、专业课程、第二课堂、实训实习等相互渗透整合,循序渐进开展护理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教育,力求各层次、各类型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

(四)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护理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教育也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结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及临床护理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要求,创新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形式,丰富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内容,增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护生树立职业理想、提升职业修养、提高专业技能,把“济世救人”“仁爱为怀”优秀的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落实到日常生活及护理工作实践中。

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及伦理道德素养对护理质量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护患关系和护理质量。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是“终身教育”,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及伦理道德素养,需要学校与医院的紧密合作,建立“以人文课程为基础、专业课程为平台、第二课堂为补充、临床实习为延伸”的“校院融通、四位一体”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模式,以实现知识技能与人文关怀及伦理道德的同构共生。

【参考文献】

[1]王明丽,王丽丽.护理伦理视域下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4)

[2]高 靓.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N].中国教育报,2019-04-14

[3]张儒涵,淮盼盼,薛俊琳,等.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8(6)

[4]石 铮,孔繁莹,吴秀珍,等.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质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

[5]罗芳芳.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交际,2019(10)

[6]余祖光.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覃隶莲(1964— ),女,籍贯广西容县,高级讲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卫生学校,教务科科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及卫生职业教育研究。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护理教育四位一体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ECPI”四位一体的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护理人文修养课程在培养护生中的作用
浅谈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研究
以赛促学导向下,关于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