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0-07-14 17:52张楠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语文

张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下面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便改变了这种乏味的现状。计算机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以美丽的双龙洞风光为背景,将各种图片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溪水"、"洞口"、"孔隙""石笋、石钟乳"等美景逼真地再现于学生的眼前,再配以舒缓流畅的音乐,学生如临其境,尽情徜徉在优美、生动的意境中,对课文中所写的景物有了较直观的感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师优化课程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课程设计,使其迅速而大量地获取并处理各种有益的信息,做到课程设计详尽周全,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意义和课程行动指导价值。《称象》是一篇传统的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聪明伶俐、爱动脑筋的故事。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该课文内容还是比较容易让孩子们接受,但至于对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光凭口头叙述讲解或者凭空想象恐怕难以突破。况且,生活体验和阅历相对较少的低年级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和乐于接受多媒体教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教材内容,学生实情,课程涉及的信息,实施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等加以协调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有效作用,为课程实施提供一个更科学更更实效的行动方案,丰富课程实施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激励学习学习,提高教学效益之目的。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是学生的感触仍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厌烦情绪。而电教媒体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一部分,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我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电教媒体,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观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直山坡的,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借用了电教媒体,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互动性,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運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陈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被动参与的多。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从而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对学生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新鲜感和成就感。课前,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安排,搜集课上用的相关资料,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如我在教《苏州园林》时,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利用网络资源表现丰富,种类繁多的特点,设计了"我是网上小游客"这么一个环节,指导学生进入有关网站。通过上网浏览,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了这些著名景点和相关动物的特点。有了这些提前准备,课堂上,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问题,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教师制作的精美课件,也在课堂上强化了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提供学生自我组织的学习方法,并具有强大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能够长时间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把这一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教材上来,诱发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需要。

总之,我们应当从教学进程最优化的角度去研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中来,使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