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2020-07-14 11:05邸军莲周琳
文存阅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机遇挑战

邸军莲 周琳

摘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发展,人类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对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面对媒体融合向纵深方向不断发展,多媒体传播格局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利用全媒体,加强对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升文化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全媒体时代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提供的良好机遇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主阵地,要应势而动,借助于全媒体的应用和传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看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的伟大作用,看到社会主义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产生强烈的文化自豪感,最终内化为文化归属感、使命感和自信心。

第一,全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教学方式、专业知识的提升以及熟练运用多媒体技能提供了机遇。现在教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时代已经结束,新媒体的发展,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出现和运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野的广阔、知识的更新,媒体手段的熟练运用多媒体提供机遇。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顺势而为,积极投身和融入全媒体发展的大流之中,不但要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技能,为走进网络进而运用网络、丰富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奠定基础。

第二,全媒体时代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诸多渠道

全媒体的发展和利用,大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使用效率,大众接受信息更加便捷,渠道也多样化。大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影响下,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增强,通过网络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视野和眼界不断拓展,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成熟,在对各种思潮的相互比较中,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也得到增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与我国教育目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促进个体“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以及发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形成善恶观、美丑观、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文化审美观。在此过程中,逐渐将文化认同感内化,成为一种文化自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媒体时代,全员媒体,使得所有的人、所有的机构都成了媒体发布者,也成为媒体的接收者和传播者。诸多的变化,对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第一,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借助于全媒体迅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的效果逐渐弱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日益多样化,内容更为复杂化。大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现代信息媒介,可以方便快捷的周游世界,查阅资料、搜集信息、浏览新闻。 而各类非主流价值信息也随着信息的链接与传播,在信息平台上粉墨登场,有的以极富吸引与诱惑的大字标题恶搞社会生活甚至丑化英雄人物等,以博取人们的眼球,打破了大学生价值观选择中原有的单一纯粹的校园思想环境。同时面对各种非主流的信息,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其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伤害,造成学生思想封闭或沉溺于网络虚幻世界,从而严重干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使传统媒体已有的话语优势逐渐减弱。如何有效的利用全媒体,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传播中的统治地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成为摆在整个社会和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二, 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知识体系与技能提出挑战受到了挑战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知识传播途径和知识体系被打破,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再不必完全依赖书本、教师、课堂和学校,有了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等,内容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所涵盖的范围。同时学生在网络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在无形之中,弱化了思想教育的权威地位和教学效果。从技能上看,在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受到局限,部分教师甚至不用多媒体,对于网络平台课程更是一窍不通。这样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对世界、国家的新形势、新动态,无法通过多媒体绘声绘色的传授,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对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等理解不深刻,文化自信难以从根本上确立起来。

第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挑战

全媒体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完全被网络所左右,制约了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以及在网络上的进一步发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使人们对所有信息产生怀疑和不确定,逐渐习惯了对各种思想、观点和看法,先接受然后再做出判断,但事实上巨大信息流又是学生根本无暇认真准确的判断或者懒于判断。在强大的信息流面前形成对网络的严重依賴症,这不仅影响到学生认识结构及其思维方式,也影响到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问题的辩证看待和科学分析,对社会主流舆论的接受和宣传抱有漠然的态度。

三、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对策与路径

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挑战,国家、学校、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唱响主旋律,弘扬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加强网络安全治理,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和传播体系的社会环境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安全治理,需要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采取一种“全域”的、系统的治理方式,实施全场景治理、全渠道治理和全环境治理。[1]建立严格的网络制度,净化网络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逐渐演变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群体自然也受到了网络的影响。可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方便的同时,也夹杂着许多不良文化。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利用对媒体的干预和控制,通过“全域”的、系统的治理方式,净化网络环境,为文化自信创造良好环境。政府要加大投资,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各社交媒体、平台、网站等,要坚持社会责任优先,如公共场所安装的大型电视、电脑,播放正能量视频;结合当地的优势,打造和宣传当地的特有的红色文化等,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第二,学校加大全媒体建设投资,通过各种途径打造弘扬文化自信的网络平台

高校加大对全媒体资源的投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文化自信的教育,善于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首先,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开通校园网站等,不断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发布时事政治、典型的校园事件、学生的优秀事迹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评论进行互动,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评价。其次,学校要下大力气建设VR虚拟实验室,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虚拟仿真体验,为沉浸式教学和课外教学提供先进的物质基础。“虚拟仿真体验,就是指学生带着实践教学的任务,在选定的虚拟目标空间如虚拟宣传橱窗、资源库、虚拟博物馆、纪念馆、科技生态园等进行图文并茂的参观,身临其境地去经历和感受。”[2]从而克服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不同历史阶段优秀的文化基地和事件,通过全媒体等先进设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生动的感受中华文化无以伦比的精神力量,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良好心态和道德品质。 再次,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对周围或者自己校史的挖掘,矗立名人塑像和事迹的介绍;利用电子滚动的活动报亭、校园广播等宣传优秀文化,使学生耳濡目染,时刻感受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全媒体,在教学方法、知识体系和技能方面及时调整和跟进

高校思政课教师不管在理论主课堂,还是实践大课堂或者网络新课堂中,要全面运用全媒体平台,将传统价值理念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教师要快速掌握更多的多媒体技能。未来社会是全媒体时代,这种趋势无法逆转,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技能更加离不开多媒体。因此,思想政治领域的教师应从思想上接受多媒体,行为上通过学习快速掌握多媒体。教育教学方法上力求做到课堂教育与网上教育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理论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音、像等过程的互动教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能动性。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社会调查、拍摄微视频、微电影等形式,通过反映现实的巨大变迁或者自己所见所闻,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师不断学习提高网络平台课程的建设和使用水平,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资源,课外多开辟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服务性、娱乐性内容,寓教于乐,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与亲和力,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甄别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学会辩证思维。全媒体时代,学习就是一个知识网络形成、零存整取不断重构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和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的侧重点,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课堂结构的优化,由知识、理论的掌握向能力培养转换。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软知识的掌握。硬知识是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和传播的知识,软知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创新想象力、感知、决策、心智、自信力等。软知识比硬知识的更重要,它对以后学生的成长及工作影响很大。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外实践学时,鼓励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倡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调查,在实践的锻炼中提高大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改变大学生培养中的高分低能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把学生塑造成为能思考会思考的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文富,全域治理,构建网络安全新空间.2019年9月22日《解放日报》

[2] 庞永红,舒招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探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2):93—99.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机遇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