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反思:“教育无痕”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渗透

2020-07-16 18:22李福英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早期阅读渗透

摘要:中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需要遵循幼儿发展的教育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艺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早期阅读活动达到“教育无痕”的教育效果,帮助幼儿进入知识的海洋,拓展视野,启迪智慧。

关键词:教育无痕;早期阅读;渗透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3-0287-02

早期阅读是指学前儿童通过图画书(图夹文图画书)的阅读或成人生动形象的朗读,学习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并获得前阅读、前书写和前识字的经验,达到语言、思维和想象个性等协同发展的过程。早期阅读大多数是以图文结合,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画面之间前后有联系,便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图画的意思。新《纲要》在语言教育的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件复杂、系统和高难度的教育工程。0-6岁的儿童娇嫩、柔小,如果不能遵循其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特点进行科学施教,势必会造成“伤筋断骨”,抹杀幼儿学习兴趣、摧残幼儿心灵的后果。这也是学前教育界一直不愿旗帜鲜明的倡导早期阅读而显得保守的根本原因。可是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性情,还可以让幼儿借助早期阅读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生活经验、表现亲身体验、表达个性情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从中班就开始出现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行为,这一行为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地区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害怕自己的孩子上小学自己辅导不了,孩子学习有困难,从中班就极力的要求老师对幼儿进行识字、写字、算数等教学内容,这是思想上的严重“小学化”。而很多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投家长所好,将这些“小学化”教学内容在中班幼儿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进行渗透,从而名正言顺地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恰恰是这样,让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早期阅读的本质要求就是“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教育无痕”的教育效果。任何良好的愿望如果不能遵循科学的精神和教学艺术的话,都会摧残孩子快乐的童年,“教育无痕”就是一种“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的”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的教育。那么,如何在防小学化倾向下对中班幼儿开展教育无痕的早期阅读活动呢?

1.拚弃“排排坐”模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

1.1案例描述。

本班利用早晨入园和区角活动时间尝试让幼儿独自选择图书开展早期阅读活动,观察本班幼儿(中班)早期閱读活动情况,结果发现:幼儿在图书角里阅读比在桌面上阅读坚持的时间多一些;看文字少的图画书比文字多的故事书坚持的时间多一些;幼儿在阅读区翻看图书更换的频率很高,随看随换。

1.2采取措施。

(1)生活中教,环境中学。生活实践是幼儿阅读的最好课堂。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创设班级环境,让阅读内容渗透与环境,让阅读兴趣融入与环境。例如十月班级主题教育是《祖国妈妈我爱你》,班级环境创设围绕国旗、天安门、生日蛋糕等进行布置。所有的作品来自幼儿自己的绘画、手工制作、以及收集的剪贴画等。陈鹤琴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在做做、画画、剪剪、说说中讲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无恒。

(2)教师或家长的适时介入,参与幼儿讲述活动当中,渗透语言游戏,玩“句子变胖的游戏”,鼓励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融入游戏中,促使幼儿的语言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时间更加灵活。例如围绕“国旗”引导幼儿玩句子变胖的游戏,“红红的国旗”,“红红的国旗身上天”,“我们唱着国歌,红红的国旗身上天。”在教师与家长的适时介入中引导幼儿学会玩语言游戏,在游戏中学会阅读,在无形中渗透体现教育无恒。

2.拚弃“静静读”,为幼儿寻找合适的早期阅读伙伴

2.1案例描述。

在活动中,发现幼儿一个人阅读的兴趣不高,他们喜欢边看边说,喜欢在交流中和他人分享自己看到的内容,并且可以立即联系到生活中的某一时刻场景,边说边玩。如果没有人和他们分享,就会翻的很快,看完了也不知道看的是什么。

2.2采取措施及反思。

(1)在一日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的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可以让幼儿随时阅读、自由阅读。例如:晨间来园或离园时间,提供开放的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自由的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图书角里的各种图书;区域活动教师指导阅读区的幼儿翻看图书,学会读图,学习根据图片前后之间的联系进行故事创编;课余时间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图书,抛出故事的经典部分,激励幼儿到图书角翻阅图书寻找答案,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自由创编,创造一个幼儿敢想、敢说、愿意说的机会,体现教育无痕。

(2)抓住中班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游戏绘本、立体图画书、触摸图画书等等,引导幼儿在抚摸、感知、猜测中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同时为幼儿创设自由阅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例如设置“我们和它做朋友”、“我们和它聊聊天”、“我们听它讲故事”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引导幼儿自由选择阅读伙伴分享阅读内容和阅读乐趣,体现教育无痕。

(3)幼儿的阅读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共同阅读一本书,在分享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形成共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亲子感情。根据亲子活动的逐步深入及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指导家长学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逐步培养幼儿独立阅读的能力,在亲子陪伴和浓厚的阅读氛围中体现教育无痕。

3.拚弃“早读”模式,为幼儿培养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

3.1案例描述。

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班利用早餐前、离园前时间开展诗歌、儿歌、讲故事等形式比赛,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舞台,教师和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道具,激励幼儿参与表演的欲望,经过两周的时间,发现幼儿只是将学过的诗歌、儿歌和故事以记忆的形式呈现,不会观察图片,创编故事。

3.2采取措施。

(1)不以孤立地认识封面认识故事、儿歌名称为前提,而以培养兴趣为主,让幼儿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图片与汉字对应学习识字。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体现教育无恒的关键。

(2)鼓励家长在家里,开展一对一的亲子阅读图画书,学会“读图”,容许幼儿胡说八道,天马行空的创想,同时规定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必须进行阅读活动,形成阅读习惯,逐渐培养阅读能力。让幼儿在规则意识当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体现教育无痕。

(3)增加手指游戏、猜谜语、趣味儿歌绘画、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等活动,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阅读中得到多元的知识与多元的情感经验,体现阅读技巧的教育无恒。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培养中班幼儿的阅读习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追求功利,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大社会在玩的过程中阅读。阅读是伴随幼儿成长的,所以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正确理解早期阅读的意义,合理规划让幼儿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并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最后就是坚持,在阅读的路上最难的就是坚持,只要我们坚持,阅读的种子就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中发芽、生长……

参考文献:

[1]郭尚华.早期阅读的作用、原则及教学策略[J].教育理論与实践,2012年第2期.

[2]幼儿园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3]陈鹤琴.《活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

作者简介:李福英(1978.11—),女,宁夏灵武市人,灵武市第三幼儿园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早期阅读渗透
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浅析
幼儿早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早期阅读在听障儿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