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2020-07-17 16:17杨蕾靖
知识文库 2020年14期
关键词:立场文本儿童

杨蕾靖

儿童立场是为了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坚持儿童立场需要我们尊重儿童思维特点,创设情境,利用儿童具象思维,巧设问题,培养儿童抽象思维,尊重儿童既有经验,在新旧知识融合和链接儿童生活中,丰富文本解读内涵,尊重儿童话语特点,通过角色扮演,让课堂动起来,图文结合,让文本立体起来,提高文本解读魅力等。

“以生为本”已经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强化生本意识,坚持“儿童立场”,突出儿童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儿童认知特点,从而使语文教学做到“因势利导”。文本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需要基于儿童立场,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设计,让文本解读更加迎合儿童认知,从而发挥文本在培养儿童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积极作用。

1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过程中,确立儿童立场不仅是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扭转小学文本解读现状、扩大文本效应等现实诉求。

1.1 践行以生为本理念的需要

当前教育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以生为本成为语文文本阅读的基本理念,这就需要基于儿童主体性,确立儿童立场,从注重教师教的设计转向注重儿童学的设计,将课堂中心指向儿童。因此,确立儿童立场是实现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理性回归的现实需要,只有确立儿童立场才能构建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才能引领儿童自主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学习。

1.2 改变文本解读现状的需要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板块,文本解读是提高儿童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然而,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严重的“去儿童化”现象,儿童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教师在设计文本解读策略时,不能根据儿童思维特点、阅读能力起点等选择合适的文本解读策略,儿童主体地位被替代化,教师课堂讲解过多,儿童缺乏自主建构的机会。确立儿童立场能够有效扭转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现状,将文本解读的权利还给儿童,让文本解读成为儿童的真阅读。

1.3 扩展文本载体效应的需要

语文教学中,文本是提高儿童素养的重要载体。文本载体作用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教材文本本身,还与教师文本解读艺术、解读立场有关,只有实现文本和儿童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使文本解读达到最佳效果。基于儿童立场的文本解读策略无疑将有助于促进儿童和文本之间的深度互动,教师根据儿童思维特点、认知起点、兴趣爱好等,优化文本解读内容和方法,从而扩展文本载体效应,全面促进儿童语文素养发展。

2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策略

儿童立场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进行优化,在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基础上,根据语文文本解读目标、文本内容和个性化特质等,寻求文本和儿童之间的平衡点,尊重儿童思维特点,点燃儿童文本阅读兴趣,尊重儿童生活经历,对接儿童话语方式等,激活儿童阅读潜能。

2.1 尊重儿童思维特点,激活文本解读兴趣

文本阅读是一项思维活动,需要儿童思维的参与,需要儿童保持积极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儿童思维特点,发挥情境、问题等在发展儿童思维中的积极作用。

2.1.1 创设情境,利用儿童具象思维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它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直观、形象等优势。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儿童这一思维优势,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使儿童在具象思维的引领下,保持较好的思维状态,积极参与到文本阅读中,积极与教师、儿童互动。情境创设要注重方法,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音频和视频有机融合,从而提高情境感染力。

情境创设时要注意适切性,情境既要尊重儿童思维特点,又要对接文本内容,通过情境发挥儿童思维优势,又自然地引出文本解读内容。

2.1.2 巧设问题,培养儿童抽象思维

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相比薄弱,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儿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发展不均衡性,在文本阅读中重视培养儿童抽象思维。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根据文本特点,发挥问题载体作用,巧设问题,引领儿童思维发展。

问题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问题优化,从碎片化的提问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问题质量。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问题串将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使各个问题之间形成有机的链条,从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的抽象性。此外,为了提高问题的效果,在呈现问题时可以与情境有机联姻,借助情境直观、形象性优势,自然地引出问题并激发儿童问题探究积极性。

2.2 尊重儿童既有经验,丰富文本解读内涵

文本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如何使文本阅读更好地迎合儿童立场,这就需要基于儿童自主建构的需要,尊重儿童既有的经验,包括文本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等,丰富文本解读内涵。

2.2.1 新旧知识融合

儿童文本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不断交融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既有的知识储备,从而利用儿童熟悉的知识唤醒儿童学习经验,从而激发儿童文本阅读兴趣,并借助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促进儿童知识融合。

例如,以季节为话题的文本教学,在课文导入环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引导儿童交流有关季节的诗句,在基础上引入新的阅读内容。这样既使导入自然而然,又调动儿童古诗词积累,使儿童带着既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阅读。

2.2.2 链接儿童生活

语文和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是人们生活的产物。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小学语文文本 阅读时,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借助儿童的生活经验,降低文本解读的难度,并引导儿童利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如《荷花》一课,结合文本有关荷花的描写,我利用荷花图片,让儿童根据图片去找出文本中相关的语句,并欣赏这些语句体现出荷花怎样的特点。这个环节,由于利用儿童熟悉的荷花图片,将图画和文本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去解读语言文字。不仅如此,借助文本的解读,儿童也将学习文本荷花描写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如何观察。

2.3 尊重儿童话语特点,提高文本解读魅力

基于儿童主体的文本解读,需要我们改变语文文本解读过程中的话语方式,尊重儿童话语方式和特点,利用儿童熟悉的话语方式,引导儿童解读文本。例如角色扮演、绘画、课本剧等,都是较好的解读方式。

2.3.1 角色扮演:让课堂动起来

儿童生性好动,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文本解读方式,从师生一问一答转向构建动态课堂,让儿童在角色扮演中动起来。例如,语文文本解读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一般采用语言交流的方式。我们可以进行优化,让儿童扮演文本中的角色。为了扮演好文本角色,儿童需要对人物描写方法进行细致的品味。这样就使儿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无形中完成人物形象分析,而且儿童参与积极性很高。

2.3.2 图文结合:让文本立体起来

我国古代诗人就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告诉我们语文和其他艺术之间具有相通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儿童话语方式,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善于借助绘画的形式,让文本从文字走向画面,激发儿童文本阅读积极性。例如,诗歌的意境想象,我们可以在儿童想象基础上,引导儿童利用繪画的形式,将诗句画面还原出来。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只有深入诗歌意境,才能传神地还原出诗歌的画面。

总之,儿童立场是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基本取向。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儿童立场,并且将儿童立场渗透在文本解读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儿童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真正受到文本滋养,并培养儿童自主建构能力。

(作者单位:长春东师中信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立场文本儿童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扬善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草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