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化的重要性与实现方式浅议

2020-07-17 16:17孔毓伟吴健
知识文库 2020年14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孔毓伟 吴健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并且把握课程思政化的本质,结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现阶段的特征,来明确思政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要重点。而后进一步就如何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化的深入加以讨论,从三个方面指出实现思政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对于人才的培养,开始从“才”的构建而转向“人”的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且十九大上也出现了相似的论调,会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这些思想固然是从政策上提出的对于教育发展方向的纠正和强调,但同时也应当注意,这些也是社会发展对于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更加是教育本身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重要课题。想要实现教育的有效有序发展,想要使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落实关于“人”的培养的要点,已经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重要职责所在。

1 课程思政化的本质把握

当前政策的指向,是从“才”的教育转向“人”的教育,即在注重学生技能系统的打造的同時,强调学生的素质建设,使得学生不仅仅能够依据自身的能力在社会上谋求一席之地,更贱能够成为合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果纵观我国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这种“接班人”的提法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存在,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始逐步将强调的重点放置在人自身的发展上面。十九大再一次提出“接班人”的概念,可以说是一种对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深入考察而得到的结果。信息时代之下,来源于全世界的多种文化相互碰撞,带给学生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教育应当对这个群体给予全方位的关注,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中国能够拥有更为光辉的未来。这也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重新成为教育体系重中之重的原因。

想要实现更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依靠教育体系中的思政课程是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更应当从课堂之上向外实现蔓延,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最终目标全面展开,才能实现最优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走出思政课堂成为首要任务。这种对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突破,首先带来的就是课程思政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思政教育从思想政治课堂走出实现扩散的第一步,但同时也是难度最大、关键的一步。之所以将其列为关键环节,是因为就目前既有的情况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存在于课堂环境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之中,而夹在二者之间的泛教学领域却并不多见。打破当前的这种教育局面,补充泛教学环境中的思政教学环节,是完整串联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而从实施的难易程度角度看。之所以说课程思政话是难度最大的环节,主要因为课程本身千差万别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其实现思政化的难度以及思政思想在课程中的深入水平。尤其是对于一些理工科课程而言,想要实现有效的思政化,其难度可想而知,也必然要求教师更为深入的展开课程内涵分析,才能将思政化落实到位。

2 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化的深入

课程思政化,不是要在课程中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成分,而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会因为思想政治元素的加入而显得突兀。甚至于还会因为这些元素的参与,增加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对于课程思政化的实施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重点需要加以关注:

首先,尊重课程本身的知识框架。思政化不是要将课程变成思想政治课程,而是要在教学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元素。因此,固有的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不能动摇,思政化所引入的思想政治元素,只能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存在,不能喧宾夺主。思政因素应当能够对主要教学内容实现辅助作用,应当是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而不是从课堂之上隔离一段时间来阐述思想政治的内容。任何不能与既有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内容,都是失败的表现。不同的课程要求不同思政化的实现方式。在实现思政化的过程中,重点在于考察课程本身的特征,并且同时加强学生学习状态的考察。从根本上看,反馈是推动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当前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尤其是在引入思政化之后,就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反馈,从学生反馈中对思政化成功与否进行评定,是保持中正发展形态的必要依据。

其次,要依据不同课程的特征来设置思政化的实现方式。对于某些课程而言,其内容能够与思政教育实现良好的融合。例如一些社科类科目,通常都具有良好的社会特征,一贯着力于个体思维方式的走向,因此在思政化的实现方式上,也多考虑围绕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具体形态进行构造。但是对于一些理工类课程而言,不能够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内容实现有机融合,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在课程中的地位可以退而求其次,以案例以及职业操守等形态出现,同样是可取的思政化实现方式。例如,对于英语课程,跨文化的课程背景,给思政化以更好地发挥空间。教师当然应当注重西方文化的引入,但是更应当注重中国文化的走出去。而中国文化框架之下,就包括有思政的重要内容。但是与之相对,对于诸如计算机相关课程而言,如果硬性插入思政内容,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实际工作中可以考虑在案例中添加思政内容,例如对于案例援引图片可以重点考虑选择一些具有爱国色彩的图片。除此以外,必要的职业操守教育,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这一方面的强调,对于构建起有效有序的思政化,同样意义重大。

最后,一切以学生发展的需求作为核心进行考察。无论是课程本身,还是课程中将会融入的思想政治元素,其目的都是服务学生本身发展的。思政化固然有着浓厚的社会需求的色彩,但是也唯有如此,才能建设一个平稳的国家社会环境,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可靠的发展平台。因此课程本身的技能特征,和思政化过程中的思想政治特征应当能够有效融合,并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也只有能够共同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思政化,才是成功的思政化。

3 结论

课程思政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于“才”和对于“人”两个方面培养的重要平衡表达,更加是社会对于人才需求进行满足的重要依据。只有正视和重视课程思政化的问题,深入考察课程体系内部特征,才能发现有效的思政化方式,也才能切实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化,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一线教师唯有在深入把握所负责课程本身特征的基础之上,明确服务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核心主旨,才能有的放矢的展开有效有序的课程思政化。

(作者单位: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