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

2020-07-17 16:17郦玉燕
知识文库 2020年14期
关键词:能力数学课堂教学

郦玉燕

学为中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它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获取知识和技能。新课标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应该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营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现在各行各业倡导以人为本,教学也是同样,因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持续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要改变那种一切围绕分数转,为了使学生获得高分,额外辅导,加班加点,进行题海战的做法。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分数,更要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而不是让学生记住了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应努力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1 由教师主讲转为学生主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形成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不是发号施令的“家长”,教师应该是示范者,就是通过示范表明正确的解题方法,努力揭示相应的探索过程、规律和作为基础的思维方法。教师应该是启发者,就是通过设计恰到好处的提问,启发学生多角度、发散性地去思考问题。教师应该是质疑者,就是通过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解题的正确性作出分析判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在疑问。要改变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的状态下被动接受、盲目依从、思维被束缚的现象。教师应该是咨询者,就是询问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对所解题目作出合理性的判断。教师还应该是鼓励者,就是鼓励学生去进行探索,对自己所做的解题过程作出明确的表述和反思。

通过示范、启发、质疑、咨询和鼓励,努力让学生确立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具有信心,具有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用数学去交流去推理;从而认识数学价值,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困境,自觉养成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习惯。

2 由教师“一言堂”转为学生“群言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农村的孩子大多胆小、害羞,小学时又缺少必要的训练,因此,上初中后仍然很少举手提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新课前先让学生看书五、六分钟,然后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边讨论边解答。这一做法收效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还能与同学、与老师进行辩论,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不迷信辅导资料和书本,善于寻根问底。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为学生开辟质疑问难的渠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一点一滴或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它延伸为自主思维的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最有意义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这需要教师把精力花在对教材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上,把课堂教学内容转化成切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题,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的刺激物,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由解题技能、技巧的传授转为思维方法的培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书本中虽然没有作系统的介绍和讨论,但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吸收、应用。如:数形结合思想、等量代换思想,在函数、方程、不等式中无不充满着;有赖于教师去挖掘、分析、应用它。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尽量掌握思想、方法和观点,学会用数学方法分析、判断、推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等情况,利用学生认知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想象力、思维力,以取得“激其情,引其疑,促其思”的效果。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操作,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行为,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由重视结论的教学转为阐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弥补教材的缺陷。设置悬念,设计程序,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地重演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索、研究其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进行发现、探究的乐趣。在新知识、新概念的引入中,在定义、法则的推导中,在公式、性质的证明中,恰当地创设情境,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推导、自己去证明。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数学课并不是枯燥的、乏味的,而是生动的、有趣的,大家都愿意做探索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和相关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介入,使学生在有滋有味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5 由单一的转为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课堂教学不应是为完成计划而教学,应该结合时代的要求,创新教学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以体现数学教学的价值,这方面我曾尝试:

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材料、信息,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观念去观察、分析、寻求、感悟与数学有关联的问题。

进行数学语言交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如:数学中的文字、图形、符号三种语言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举行批改培训。选择典型作业让学生互改,并要求写出作业的错误,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阐述纠正错误的方法。由此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

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如:探究这一知识的“来龙”、“去脉”,自己设问“怎么样”或“为什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6 由完成作业转为留有课外探究题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无论是原来的教学大纲,还是如今的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外,还要留一些思考题、探究题,让学生在课外时去思考、去探究、去完成;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讨论完成。要求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信息资料,并把解析的过程记录下来交给老师;教师要选择典型的材料,再反馈到学生;通过小组讲解,集体评论,形成共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少讲,力求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标准答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融入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能力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