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旅游资源与语文校本课程的整合

2020-07-17 16:17罗淑惠
知识文库 2020年14期
关键词:龙海校本资源

罗淑惠

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立足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地域文化视野的语文校本课程。设计出既能体现学生实践参与,又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将地方文化传承的知识性目标与学生人本发展的目标相结合,创设人文化的校园环境,丰富师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乡土热爱、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审美情操、实践创新等素养。本文以“海滨邹鲁·龙海”为例,分析地方旅游资源与语文校本课程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和改进反馈。

1 整合本土旅游资源,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课程管理制度的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意在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对学生的适应性,这为本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但目前,对于地方资源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还不够充分,落实亦很不到位,因此本课程的创设、开发对地方校本课程走向学生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创设、开发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业已成为越来越重大的话题。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语文校本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设计已成为共识。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地方旅游资源为依托,设计并开发课程内容,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和途径。

如今,仅仅依靠传统的教科书已难以适应新时期课堂教学的要求。学校依据自身资源、条件和特点,积极探索并开发具有创生性、特色性的语文校本课程,既从根本上反映了教育的地域特色,也从视域上进一步开拓了语文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审美情操,增强合作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积极创设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校本课堂,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全人教育目标的真正落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以“海滨邹鲁”龙海市为例,合理利用地方旅游资源开展语文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资源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课程模式,是本课程的主要设计理念。地方课程必须面对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只需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真正让地方课程设计能符合人才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本课程还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实施,都有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本次语文课程开发主要分为五大环节:探讨课程内容——定位合理目标——编制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课程——总结反馈并完善课程内容。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一步一印。而且上一个环节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环节的起点,它们彼此循环渗透,最终实现对课程质量的修正与完善。

龙海物华天宝,地杰人灵,无论在自然旅游资源还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下是笔者整理出的龙海旅游资源集中形式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途径。

2.1 蓝色旅游:一个个独特鲜活的案例

龙海自古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滨海风情,雄伟壮观。这里聚集着福建省迄今为止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生长最茂盛的红树林分布带;有风清、水蓝、沙黄的隆教湾海湾浴场;有气势磅礴的古火山和风光旖旎的浯屿岛……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本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首先便是依托龙海的自然旅游资源,开展“蓝色之旅”。以审美的眼观观照自然,陶冶情操,培养家园意识。

在校园内,开展主题为“一人一心一风景”,讲述照片背后故事的活动,让学生尽情展示眼里心中家乡的风光美,并分享自己独特的、鲜活的旅途感悟,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在课程实践中,学生通过摄影、旅游、文字和语言等魅力,邂逅家乡美景,厚植乡土情怀,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使命感,提升人文素养水平。

2.2 红色旅游: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龙海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革命老区遍布龙海市的15个乡镇(场),106个村(居)。近百年来,可谓英雄豪杰辈出,仁人志士如云。虽经岁月流逝,但英雄的诗篇却愈发闪亮,成为一代代人的精神印记,这也为本课程提供了立体、鲜活、丰厚的历史文化素材。

传承红色基因,挖掘、整理龙海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感受这片龙江大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并从这些英雄志士身上汲取奋斗的力量,塑造新时代的精神,这是本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预设目标。

活动中主要将文本体会与现场体验相结合。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浸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弘扬英雄情怀,推动红色精神薪火相传,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砥砺意志品格,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让红色文化育人功能与校本课程建设有效结合。

2.3 青色旅游:一帧帧古老常新的画片

龙海作为历史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古垒雄风的镇海卫;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里的月港遗址,享有“闽南第一村”之美誉的埭美古厝……古迹遍布,史脉悠久。还有龙海的花鼓、戏曲、工艺、风土、方言、习俗等一系列“或显性或隐性”的文化资源也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味道。这些古老、丰润的乡土文化是宝贵的遗泽与资源,亦为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开展“青色旅游”,主要采用了“成果激励法”。学生利用假期,自行分组合作,自主选定课题,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貌,并合作撰成论文,最终还将对成果进行分享交流、总结评比等。本环节不仅促发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而且是实践新课改的一种有益尝试。

尊重学生的兴趣、人格和选择,注重面向现实生活和社会获取资源, 通过合作、实践和探究, 打破原有以传统课堂为主的单一课程模式,将课堂从教室引向社会,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生活的能力,从而构建符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新型课程模式。

3 基于乡土情境,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

本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是课程結构中的必要板块,也是校园文化脉络的节点,具有独特的价值。

3.1 学术价值:探寻本土自然文化资源和语文教学的契合点,使语文教学更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课程的不足,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新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校本课程改革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3.2 实践价值:本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的活生生的舞台。将校本课程资源生活化,捕捉乡土资源的优势,创设有活力的,开放性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造的场所。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构建者,并在活动实践中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发展人文精神素养。同时,在开放化、多样化的活动形态中交流互动,在多学科的碰撞、整合中比较、思考,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本课程具有非常丰厚的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基于本土自然、文化资源的语文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开放性。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地方资源向课程转化,使地方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同时,个体核心素养的落地也要以课程为依托。特色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化、特色化表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地方旅游资源为支撑,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既能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也能促发学生的兴趣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家国的热爱,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龙海校本资源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全国“最美家庭”提名龙海英家庭:幸福的十三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