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多元化就业工作的探索

2020-07-17 16:17林杰斯林朔
知识文库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困难毕业生

林杰斯 林朔

人才是第一资源,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高校毕业生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一业难求”、“毕业即失业”等现象却再次凸显了就业难的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多元化就业工作,就需要高校进一步探索,切实做到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促进就业。

1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形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和政府向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毕业工作。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我国2019届高校毕业生834万人,就业进展总体是平稳的,就业水平与往年基本持平。在2019年10月,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最突出位置。

新形势下,准00后大学毕业生自我意识更突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对未来职业规划也更趋多元化。毕业生对岗位薪资、待遇、晋升空间、工作环境和氛围的重视程度比以往更高,部分毕业生选择“慢就业”、“不就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人才与市场岗位匹配不充分,毕业生人才资源调配不平衡,就业还有一些结构性矛盾需要关注,特别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还在增加,这也给就业工作加深了难度。

2 高校毕业生多元化就业工作的探索

2.1 高校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全员参与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校层面上,由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开展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在学院层面上,建立院系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各系主任为副组长,全体毕业班班主任及辅导员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逐级落实压实责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形成多级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同时鼓励全体教职工也积极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多形式、多途径、多方位的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在学生层面上,成立学院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打造一支学生就业服务队伍,实现对毕业生的全过程服务。

在联动机制方面,学院构建“院-系-班”三级联动的就业工作体系。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开班会、谈心的方式,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指导其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就业方向。针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班主任和年级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摸查登记、专项训练、全面辅导、个体咨询、专项资助、特殊推荐等措施,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求职费用;对于交流与协作能力较弱的学生,组织参加素质拓展、职业能力训练营等活动;对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加强实验室教学和实习环节,强化专业操作能力训练;对于学习综合排名后10%的学生,加强班主任、专业老师督导工作,帮助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专业导师积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邀请用人单位来学院召开各类大小招聘会。“班主任-导师”多管齐下多方宣传,主动推荐毕业生到适合的企业就业。同时鼓励毕业生发挥个体主动性,敢于毛遂自荐,主动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

2.2 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

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拓宽学生就业门路,高校通过多种形式整合优秀企业资源,向广大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向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高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企关系互惠双赢,高校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高质量岗位,同时共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校组织专场供需见面会,邀请对口企业参加,把就业岗位送到学生家门口。一方面,高校应不断完善与整合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工作,重视社会企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让毕业生得到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宝贵机会。另一方面,高校重视用人单位信息数据采集整理与保存,密切联系用人单位,建立动态用人单位信息库,定期更新《校企合作企业名录》,与用人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2.3 就业指导全程化,创设“招生-培养-就业”链条式指导机制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从源头抓起,从新生抓起,对招生、培养、就业实行链条式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四年长期的链条式指导,使毕业生能够在就业时脱颖而出。以本科院校为例,一年级开始树立学生的正确就业观,定期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获得就业整体感知;二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及讲座,使学生尽快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找到奋斗方向;三年级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在接触职场、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与企业联系;四年级对毕业生开展就业系列培训,对就业困难的同学进行就业帮扶,推荐优秀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通过以上四年链条式的“招生-培养-就业”指导,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

2.4 就业管理制度化,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机制

为做好应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拓宽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扎扎实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高校制定并实施《学校加强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办法》和《学校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办法》。从每年4月起,学校开始实行就业情况“每周一报”制度,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调动师生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扎实做好毕业生离校教育及后续工作

高校应重视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在毕业生中开展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感恩教育。此外,学校可举行主题毕业生座谈会,在表达对毕业生离校关怀祝福的同时,引导教育毕业生认识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做到爱岗敬业,踏实工作。

2.6 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实施精准帮扶

高校应扎实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实现个性化指导,精准化服务。

第一,精准调查,摸清就业困难学生情况。从4月份开始,每周梳理一次困难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收集辅导员、班主任、毕业论文导师、班级就业信息员等的信息反馈,针对就业困难(经济困难、毕业困难、心理困难等)的学生,汇总就业困难学生的名单,对就业困难原因进行分类分析。

第二,精准培训,提升就业困难学生就业能力。针对不同情况的就业困难学生,积极组织参加相应的培训或实习,开展“一对一”辅导。对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和相关创业服务,邀请创新创业学院导师帮忙,实行“一对一”辅导,使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参与到相关就业准备活动中。

第三,精准荐才,推动企业合理用人。开诚布公,邀请多家企业参与对就业困难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按照学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相关政策,对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落实了就业技能培训、简历制作指导以及推荐用人单位等相关举措。对于经济困难同学,及时发放就业困难补助。

此外,高校应高度重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与服务工作,扎实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续工作,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有保障的后续支持力量。

3 结语

新形势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趋向多元化,高校应整合资源,多措并举,要抓合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导向,打好就业“组合拳”,落实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做好风险防范,助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1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困难毕业生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遇到困难,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