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向读学写的实践与思考

2020-07-17 16:17何利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何利娜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体系架构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黄金时期,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单是学生对中心思想的把握,更要在阅读氛围和环境下掌握学习方法,在读中学习写作思路、情感表达和谋篇布局,提升个人从读促写的能力,实现个人综合水平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五年级的阅读教学实例着手,分析语文阅读教学向读学写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实践策略,供教育工作者思考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向读学写;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不容小觑的价值,有助于学生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智、在读中悟情和在读中悟道。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借助教材,引导学生向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相互依存和影响的读与写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读,是内向的吸收过程;写,是外在的表达过程。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正面指引,帮助他们精准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艺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向读学写存在的问题

第一,读与写相对分离。传统语文课堂对以读促写的价值发挥不到位,读和写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部分展开,学生分别接收与阅读和写作相关的知识,在个人知识框架中读与写相对独立,缺乏内在关联性,难以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有些语文教师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更高,教学时间和精力向学生阅读课文的环节靠拢,学生不停地接受新知、阅读文章,却缺失运用所读实践写作的机会。阅读占据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写作的重要性难以凸显,读与写的相对分离,致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第二,向读学写课程训练时间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试图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将阅读环节中的修辞手法、写作思路等一股脑强塞给学生,还布置不合理的背诵和记忆任务。学生摄取知识后缺乏运用知识的条件,因向读学写的課程训练时间不足,读与写结合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简单的读写任务,在第一时间实现读写技能的优化,但是丢失知识巩固和技能提升的良好时期,影响学生读写能力提升。

第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向读学写的过程是系统的练习过程,充满困难和障碍,学生个体语文综合素养的差异增加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困难。因材施教是实现向读学写的重要举措,但有些语文教师仍然沿袭了填鸭式教学和模式化教学,忽视了学生在读中的体会和感受,导致他们产生了厌倦情绪和不配合的态度,不愿意投入到读写活动中,以致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向读学写实践策略

第一,向读学写,激发学生情感与想象力。大部分小学生的作品平淡无味,是因缺乏真实情感投入,文字与情感传递都难以打动人心。基于此,向读学写可以激发无穷的写作想象,实现情感共鸣。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趣味化、生动性的阅读课激发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与创意,在阅读情境中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与激情,从阅读中联想与想象,在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以读促写的目标。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2课《鸟的天堂》一课时,为体会作者的兴奋、激动的情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教师不妨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展开对鸟的天堂的联想与想象,将茂盛又奇特的大树与欢快的鸟群之景象在脑海中呈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小学生有了充沛的情感积淀,写出的作品也更能打动人心。

第二,向读学写,学习文章谋篇布局。文章有华丽的辞藻和情感并不能成就一篇完美的作品,严谨的结构和缜密的逻辑同样能够影响文章的谋篇布局。学生在获取作文要求后,需要仔细分析与思考要写什么,如何写。部编版的教材中大多是名品佳作,文章谋篇布局的示范性极强,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不同的文章布局思路。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文章展现了威尼斯这座水上之城的独特风光,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文章中“威尼斯是世界文明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围绕这一段话写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以先总的概括再到具体细分描写,在各个自然段中实现巧妙衔接,学习总分结构的逻辑思维。写作结构也包含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和先总后分再总,掌握不同的谋篇布局方式,并在写作时合理选择构段方式,运用承上和启下等巧妙的设计,提升文章写作的连贯性,在阅读中理解不同布局手法的灵活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向读学写,从阅读中掌握修辞技巧。修辞技巧和手法的巧妙运用让文章更出彩,更富有艺术感召力。学生在读中学习修辞手法,并灵活巧妙地融合在文章当中,能提升个人写作质量与水平。教材中的文章修辞技巧都具有可圈可点之处,从剖析教材课文着手展开教学,能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练习与尝试机会,用修辞技巧和修辞手法为文章锦上添花,提升学生写作的感染力。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都是渗透在教材文章的生动修辞技巧,在阅读文章时适当点拨和引导,能让学生将多元的修辞手法内化于心。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13课《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打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在排比的手法中将英法联军的种种罪行陈列,以情感递进式的表达层层展现其行为之恶劣和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以“凡是”“统统”“任意”等词汇体现无恶不作的侵略者的贪婪、疯狂与野蛮之举,以更浓郁的感情色彩打动读者。学生的写作在研读后,以修辞手法为支撑,能够提升写作表达的效果,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总之,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离不开真挚的情感、严谨的结构布局和生动形象的修辞技巧,将上述几方面在写作课堂中晦涩的传播,远不如从课文这一阅读载体着手实施教学有效得多。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写作教育资源,向读中学习写作,实现读和写的高度联合,让学生在获取高质量阅读学习效果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鲁世芳.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8(11):21.

[2] 赵曾玲.以读促悟,以悟带读——《凡卡》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5-1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改下小学四年级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翔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