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2020-07-17 16:17张佩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8期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小学班主任德育

张佩琳

【摘要】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此时正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启蒙阶段。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时,往往会根据课程改革后的教育理念,综合学生的情况展开。借助德育全方面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是其中的重点工作。班主任会兼顾教学和德育,工作内容繁多复杂,探究如何有效展开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够辅助班主任做好教学和德育。笔者针对一年级学生,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以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一年级学生;德育

小学教学过程中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的重任,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尤其重要。现代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的价值观也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学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小学德育,尤其是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如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德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一年级学生特点的分析

小学生的成长与班主任的指导息息相关,班主任承担着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两方面的教育都很重要。班主任在指导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时,观察到一年级的学生有明显的特点。首先,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有的学生甚至生活上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的辅助。其次,一年级的学生逐渐拥有自己的想法,不会拘泥于规则,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认识进行理解和创作,此时正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时刻。再次,一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还保留着顽皮和童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使得其可塑性非常强。最后,小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较好的记忆力和较弱的定力。学习时的活泼好动使其不能长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学习时较好的记忆力使其对知识的掌握速度非常迅速。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策略

第一,从班主任自身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非常单纯,在他们心中老师的形象,尤其是班主任的形象是非常伟岸、神圣的,班主任的小小举动对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班主任若是能够以身作则,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家庭之中,家长自会给与学生适合的环境;在学校中,教师就是学生的标杆。班主任可从多方面入手,积极与学生沟通,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为学生树立榜样,从人格魅力和知识储备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应该从积极向上的方面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养成活泼、乐观的性格,教师本身也应该也标杆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从行为举止上培养学生,与学生交流时语言大方得体规范,穿着避免特立独行,一言一行表现出教师的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要讲文明守礼貌,尊敬长辈和老师,举止优雅大方。班级在展开活动时,教师也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德育或良好的生活习惯上着手。这样能够帮助班主任有效提升德育,能够提升自我魅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行为素养。

第二,从班级氛围中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举例来说,8:00晨读开始,班级学生若都是在7:50坐在座位上开始准备晨读,那晨读的30分钟都是有效时间,学生能够在30分钟的晨读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但是若学生都是8:00才陆陆续续回到座位,再翻找书本,开始晨读,这样有效晨读时间可能仅有20分钟。一学期按照100天晨读来计算,每学期学生就浪费了1000分钟,按16小时计算,这样学生就浪费16个有效学习的时间。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因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也都隶属于德育范畴,所以若是能积极要求,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若教师以身作则,每天都提前10分钟到教室,开始看书。学生在教师的阅读习惯下也不会打闹,有序展开晨读。除此之外,班级管理方面也应该表现出良好的氛围。班级是大家的,班主任鼓励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班级、热爱集体、热爱学习。

第三,从课堂教学中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可考虑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德育。课堂教学结合德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在授课时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教学教材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教师在仔细研读新课改准备的德育素材之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将对各个知识进行融入,使得课堂新课教学活动中也能够恰如其分的融入德育,这样能够辅助班主任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和品德。当然,这对班主任的要求相对较高,班主任不得不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将各个知识的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并较好地阐述出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班主任还需要在字里行间提醒学生,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德育内涵。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之中,能够很好地收获知识,也能够提升德育水平。班主任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借助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在整个课堂情境导入氛围中,班主任务必须做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会因为成绩的高低就对学生“贴标签”,这样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更好的是给予每一位学生对应的指导,使得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和班级的温暖,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德育有效性。日常生活之中,班主任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在小组讨论时再表扬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更加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之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当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若有缺点和不足,教师也应该以合适的方式提醒学生,积极与家长进行有效溝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算是基本达到小学低年级的德育目标。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班主任需要摒弃传统的对立面教学模式,更多时候要和学生做朋友,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在德育中,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以及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都是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法。班主任可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反复的揣摩之后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入德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梁中香.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新课程,2019(10):238.

[2]陆新清.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011):271.

猜你喜欢
一年级学生小学班主任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防治结合 消灭错别字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