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前导入的设计

2020-07-17 16:17莫新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8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

莫新荣

【摘要】本文在新课标背景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例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化学积极作用、教学连贯性和导入角度多样性四个方面去设计课前导入并進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以培养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导入设计

化学新课标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教师义务和责任。我认为要达成这一目的,在教学第一环节——课前导入当中首先要精心设计。如何设计出一个好的课前导入来体现化学核心素养呢?本人结合学科特点去实践研究,形成了以下四个做法。

一、课前导入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化学核心素养终究是要在学生身上培养的,脱离了学生,素养就无从培养。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教师,在教学时很习惯以化学学科为中心,对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却较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无形地提高难度,容易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降低等情况,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在导入设计时更要考虑学情,遵循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力求创设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前导入。例如,在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有关《物质的分类》《化学能与热能》和《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等教学内容都可以考虑现在比较热门的问题--垃圾围城、垃圾焚烧发电选址项目、PX(对二甲苯)等事件,可燃冰、页岩气等资源开发作为课前导入素材。而《金属及其化合物》、《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等教学内容的导入设计,可以呈现我国的新成就或者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华为手机、中国航母、港珠澳大桥、广州塔、王老吉、“再生铜”、稀土资源、铝的利用历程(铝比金贵→铝从“贵族”走向“平民”→铝合金的使用使铝成为科技新星)等等。类似这样的课前导入设计,不但可以让学生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生态文明、海洋权益等方面教育,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对社会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二、课前导入的设计,要体现化学的积极作用

每当接手一届新生,每当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或者让学生分组实验时,不少学生总是反馈出这样问题:“会不会爆炸?”“会不会中毒?”“实验如果有危险,我就不做了。”然后,就产生消极学习的心理。造成以上情况发生的其中重要原因,其实很大程度是化学教师自身问题—教学时往往过分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当然安全问题绝对不能忽视),总是强调有没有毒害。比如在进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时,相当多的老师就以氯气有毒,可以形成化学武器进行课前导入或者教学。事实上,该内容的导入可以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设计:素材1.真实视频:处理氯气泄露的场景(通过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并主动认知);素材2.对比实验:(1)氢气在氯气燃烧;(2)氢气和氯气混合后用强光照射(结合实验,学生能够进行合作交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得出合理结论);素材3.生产视频:氯气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学生区分了解相应原理);素材4.社会实践:课前调查含氯消毒剂(让学生运用调查法,勤于实践探究);素材5.讨论:含氯化合物的保存或使用,如84消毒液与洁厕灵或者酒精能否混用(令学生能形成安全意识,形成分类观、价态观、变化观);素材6.工艺:漂白粉(液)的生产(使学生了解原理、形成价态观、变化观)。所有类似于氯气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内容教学,都要让学生知道物质的毒性,更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它们还有重要的用途。因此,我们要精选正面的教学素材和应用案例进行课前导入,促进学生喜欢化学,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课前导入的设计,要注意导入之后教学的连贯性

课前导入是教学的开始,我们要考虑设计的导入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之余,又能导出教学内容,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导课效果。比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突出物质的用途作为导入,以用途、制备→性质→结构的知识主线,同时兼顾有关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利用可以认知的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类似这样实验探究活动作为课前导入,令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信息,并对信息加工处理,引导发现、讨论、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使他们勤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

四、课前导入的设计,要注意导入角度的多样性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教学内容是固定的,但是导入可以是多样的。相同内容的教学课前导入,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来处理教材,选择一种或几种素材进行设计,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如乙醇的导入可以参考如下:素材1.实验:元素分析仪测乙醇(学生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形成学科思想方法);素材2.故事:我国酿酒技术与酒文化(学生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3.生产视频:工业酒精的制备(学生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的具体应用);素材4.社会实践:不同饮用酒中酒精的浓度(学生运用调查方法进行探究,勤于实践);素材5.能源:乙醇汽油、固体酒精(学生了解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作用);素材6.技术:酒驾的检验(新旧对比)(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法治意识);素材7.常识:工业用、食用酒精的区别(学生形成安全意识);素材8.常识:蒸鱼时加酒和醋进行提鲜增香(学生掌握酯化反应原理);素材9.醉酒:酒在人体内的转化途径(学生形成变化观);素材10.实物展示:葡萄酒商品标签含SO2(学生了解乙醇性质—食品中能否添加SO2)。类似于乙醇这样的导入,让课程内容情景化,再进行抛锚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化学课前导入的设计的一些实践,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魅力,对课前导入的利用还是有所差异。但我也相信,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化学教师能精心准备,不断进行实践,多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就能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达成新课标要求。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