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低段体育课堂立规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0-07-18 15:21施南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

施南华

摘  要:课堂常规可稳定教育秩序,规范个体行为,引导个体从他律走向自律。体育课堂学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是养成规则意识,形成良好公民的素养重要阵地。在《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小学低年段是儿童成长的转折期、是规则意识建立的关键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学生  体育课堂  立规树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6(a)-0168-02

Abstract: Classroom routine can stabilize education order, regulate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guide individual From Heteronomy to self-discipline.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are "as quiet as a child, as moving as a rabbit", which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o form a sense of rules and a good citizen's quality. In the opin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is clearly stipulate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ivic awareness education, develop the awareness and behavior habits of abiding by the laws and disciplines. The low age of primary school is the turning period of children's growth and the key period of establishing rule awareness.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 class; Set rules and cultivate people

1  背景和意义

毛振明、李婧祎、袁圣敏在《論体育课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文中提到:过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品德培养上,体育教师们往往是讲道理多、但行为规范要求少。学生知道要守纪等,但是怎么做,学生说不清楚。季浏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一文中提出,通过体育教育教学解决中国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关键是每一堂体育课给予学生持续运动的时间应占一堂课总时间的(运动密度)75%。这一观点,对老师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以及学生的规则意识要求更高。王世勋在《立德树人在体育教学中落地的关键问题》一文中提出:建好课堂常规,课堂常规包含课堂管理制度、教学原则、学生行为要求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也是立德树人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可见课堂规则,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质效的重要因素。

2  传统做法

课堂常规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小学低段的学生对体育课概念不清晰,会普遍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对体育专业术语理解能力有限,不知道规则的界限、对规则理解不够深刻易触碰规则底线,影响课堂秩序。再就是接收 “规”的信号太多,信号之间互不相干,导致学生面对不同的老师和环境无所适从,无法养成习惯,形成真正的规矩。

面对大额班,老师为了管理,让学生整齐划一,遵守课堂规则,通常会采用强制、压迫、命令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指令,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命令式的指令也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和厌恶的情绪,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不适宜学生规则意识构建。规则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需要反复的提醒、强化。在很多学校往往是让年轻教师上地年段的课,年轻教师缺乏经验,分寸拿捏不准,容易情绪波动,不能持续性的引导,经常小题大做,整体常规的树立目标、大纲不清晰,不知道学生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因此难以生成高效的体育课堂,学生出现问题,就循规蹈矩,变成权威型教师。

3  新的尝试

为了学生能够深入学习课堂常规要求,便于学生理解,进行创编肢体规则操。创编规则操有利于手脑肢体结合,加强记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衡量学生违反常规作为参考指标,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监督。

(1)规则1:“10s启动法”。

通过开学初教育,明确体育课集队的要求快静齐,但为了跟让学生有一个时间的空间和更明确的课堂指令,于是班级同学投票决定,“10s启动法”作为规则1要求。10s快速找到安全空间,10s快速集合,10s快速执行任务,10s快速移动,10s快速分组,10s站姿、坐姿、蹲姿常规。

(2)规则2:有事请举手。

低年段课堂举手能平稳课堂秩序养成课堂规则。课中有事或回答问题请举手,有事请举手是一种礼仪,做事得有交代。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不能想干什么没有沟通,没有报告就私自执行。回答问题先举手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聆听水平。举手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我暗示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机体内部的控制和调整。

(3)规则3:请到冷静区。

惩罚也是教育,小学生喜欢玩游戏,但容易兴奋,及时控制能力较弱或不遵守游戏规则,投机取巧,违反课堂规则者上课老师可警告1次,被警告学生请到冷静区冷静30s,30s后自动解除。课后老师及时跟踪反馈,让学生明白不能违反规则,规则丢了游戏就不能正常进行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切的关心和教育。如篮球课,学生违规把球运到上课指定的场地外,个人警告后到冷静区原地运球50次,当做惩罚,完成后自动复活再进入课堂。

4  对师要求

4.1 做民主型老师

让学生参与规则制定,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自己的选择自己要扛起责任。学生自己将规则的内容通过实物对比、场景呈现、教师演示、自己判断等方式,让规则通俗形象化,提升对规则的理解能力。然后,自己选择是否合理、是否合适、能否做到,通过讨论、集体决议,最好定下规则,这样便于执行。

4.2 给空间和舞台

举行班内规则操比赛,年级规则操展示,学期评选出“规则小能手”通过课堂观察,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推荐。在已有的规则操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编,创编课堂规则操小儿歌,定期进行关于课堂规则的美术作品比赛。如“STOP”,美术作品比赛中,有一名学生画出了一张嘴和一个手势,意思就是停止。

4.3 照顾特殊学生

“特殊”学生也被叫做“問题”学生,是指那些在某些行为上有缺陷或意志力较薄弱的学生,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关注特殊学生的课堂行为,多与家长、班主任了解学生状况,有意识地参与个别学生的培育,通过心理老师的协助,分析了解他的行为目的,有利于与“特殊生”更好地互动,融合教育的理念去悦纳学生。例:某学生有轻微的自闭症,了解哪位同学可以成为他的伙伴,在课堂中出现问题时,先让他的好友协助他控制情绪。

4.4 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教师语言能力及规范用语,做到少说、精说、简说,能用动作代替的语言就做示范。课堂中每次暂停不宜超过30s,提高课堂效率,讲解示范要到位,教师就像通水管人员一样,80%的学生理解,就得开始学生练习,剩下20%学生,教师再巡回指导,分层教学。提升教师对课堂常规的驾驭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肖茂红.规则教育:引导学生做守规矩的人[J].中国德育,2015(7):22-23.

[2] 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72-80.

[3] 王世勋.立德树人在体育教学中落地的关键问题[J].体育师友,2017,40(5):27-29.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
体育课堂中跑步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
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口令与队伍调动规范策略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