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2020-07-18 15:40李玉玺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培养

李玉玺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引导学生学好生物的一个重要前提。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 兴趣 培养

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本文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在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在为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将学生带到大自然,适当讲述生物的有关常识、与人类的联系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一开始就通过感性接触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使其很快“进入状态”,消除对生物学的隔膜和畏惧,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轻轻松松地开始生物学的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这样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收效。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知识联系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分析、研究。如“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时,为什么将一部分的枝叶剪掉呢?”“相同年龄为什么出现身高差异很大呢?”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笑话或者从网上搜索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及动植物趣事等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生物的遗传”的教学中,从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入手,请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引出遗传概念的教学。又如,在讲解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导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探究种子与果实的区别时,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大胖子”引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再进一步设疑,“麻屋子指的是果实中的哪个结构?红帐子指的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生动而幽默的语言,结合与生物学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等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思,从而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亲热感。

三、课外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增強学习兴趣

创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取长补短,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生物的学生,可以组织生物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对生物这门科学的兴趣。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是学习一些简单操作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学会如何嫁接,扦插,如何给果树人工授粉等。当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就更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要在备课中充分地准备好能调动学习兴趣的资料、练习等,要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兴趣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