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语文课堂中演奏出美妙的声音

2020-07-18 15:40李凌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的生命

李凌霞

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理应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生命发展,不能不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互动

课堂教学的两条规律无论如何不能违背:一是关于学科的学习规律,二是人的发展规律。但是,学科的学习规律必须服从人的发展规律。任何形式的教育,如果失去了“人”,那便无从谈起。

课堂必须坚持“生命优先”的原则,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创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生态环境。首先新课堂应呈现一种“对话态”。“对话”可以消除“知识权威”和“教师权威”,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以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意安居。”在对话的情境中,课堂气氛如同在轻轻拂面的和风,如同似有若无的天簌,给人一种人性流淌的惬意,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生机。其次,新课堂应呈现一种“活动态。”儿童正是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而建构知识意义的。

新课堂应追寻一种“生活态”。新课堂要求把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景等融合为一体,它追求“真生活”、“真情感”、“真交流”、“真过程”。这样的学习不再是负担,相反,每个孩子都处在一种“新临现场”、“深深卷入”的主动状态中。这样,生命才能活泼地舒展开来,学习才能成为有意义的生活。

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师生潜能的如花绽放,看到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亲密交融,看到的是生命课堂带给我们的美好景象!

二、感悟作品深意,培养文化美感

课文中的文化底蕴是蕴念含在字里行间的,汉语的“意合性”特点,决定了它不能但像学习拼音文字那样条分缕析,而只要用心去感悟,要穿透语言,领会语言背后的形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引导其在朗读中感悟,或在想像中感悟,或抓住一定内涵的词句段品味。

例如,在教学《春天》时,我采取低起点、小切口的方法指导朗读第一节(春天),再请学生演一演,评一评,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我趁势点拨“与它一起来的还有谁?”又一语荡开,让学生迅速回到春天的五彩记忆中,使春天的形象更加丰满。春天美在“形”、美在“声”,美在“色彩”,它的美打动了学生,学完全文,学生完全沉浸在感受美的兴奋与发现美的喜悦中,我趁热打铁,设计了品读环节: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把它背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2、请你当小播音员配朗 诵全诗,将学生从欣赏美的层面又往前推了一步,充分展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情韵。四季这么美,你想和它交朋友吗?最后请全体学生随着大屏幕上的画面走进四季,融入自己对四季美景的体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设计动作,美美地读,把发自内心的喜爱告诉四季。

三、重情感熏陶,完善自我人生

我们培养的是在生命过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是10年、20年后在社会上立足的人。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我们关爱生命、塑造完美人生的这一教育理念。要善于利用制定时间营造特定氛围,构建教育的“情绪场”,设置小学生产生内化动机、内化需要的氛围和情境,从而让认识的主休迅速进入状态,自我感受,自我调适,自我感悟,自我实现。

例如《小珊迪》一文的教学,学生读懂课文内窜,都被小珊迪的诚实善良深深打动,为小珊的不幸遭遇而唏嘘不已,有的甚至提出文章应该让小珊迪活着。抓住这一时机,我问:小珊迪的弟弟会怎样活着?你愿意和他联系吗?此时,学生兴趣很浓,争着发言,有的说弟弟会像哥哥那样诚实做人,有的说我们写信邀请珊迪的弟弟到我们中国来,还有的想像出和珊迪的弟弟会面的情景,想认他为干弟弟等。学生的发言,尽管角度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领悟洋溢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情感感悟教学过程成为人的意识、精神的培育过程,充分体现以新课堂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

四、改变学习方式 关注生命成长

在阅读课《春》一课中,通过整体感知,我先让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文中绘春的景物(草、花、风、雨),并注意各自喜欢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充分自主的学习。有的同学通过朗读来领悟;有的同学将描写精彩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的以写春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平日观察和感受。其中就有这样两幅春联:一夜春花闹满枝,半宿雨露添新芽。桃紅柳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

而在以往的语文课堂里。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问题设计,细化的章法讲解:(周一贯语)。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语文课被上得索然无味,惟恐不这样就不中以体现教师的敬业。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而是建构的。”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却一定是自主学习。

语文课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命体验与表达,感受生命的涌动和生长。关注生命价值,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着人文关怀和生命情趣吧!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美的生命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打破平衡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