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说月报》封面设计的因素

2020-07-18 09:02崔宁坤
传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说月报民国时期

摘要:《小说月报》诞生在中国社会一个转型时期,在五四运动前期定义为鸳鸯蝴蝶派刊物,从1921年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当时的社会形势进行全面革新,因前后封面设计风格跨度之大,转型之成功且具有民国时期独特的风格而受人瞩目,本文通过分析当时读者群的定位、期刊自身发展因素、印刷技术等方面,分析《小说月报》的封面在设计时受到的影响。

关键词:封面设计;民国时期;《小说月报》

一、读者群的定位

期刊的封面设计与受众、读者群相互关联,两者互为彼此。期刊在分析受众群体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期刊的服务对象,只有准确界定受众,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设计内容,这些内容也决定一本期刊的风格走向,是期刊成功的基础条件。从这个角度分析,读者被放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因为期刊的反馈信息是从读者中收集来的,这如同现在的设计一样,脱离群众是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因此读者决定了期刊发布的内容,封面又与内容相互搭配。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晚清遗留的各种风格流派和民国之初的流派以及西方流派互相交流融合,在最初《小说月报》是受“鸳鸯蝴蝶派”的影响,文化性和学术性较差,是处于低谷时期的产物。1918年以后,国民意识开始觉醒,文化性和思想性开始成为期刊的主流,市井代表的大众文化和文人代表的新文化展开了激烈争夺,在茅盾作为主编后,将文学性不断突出,并且西方思想不断涌入,在这三种文化思想的斗争下进行了改革。

《小说月报》在做出相应的变化后,整体上与新文学相契合,结合了具有新思想受众的阅读内容,在思想性上作为一个范本,也带动了其他期刊内容的变化,这些对于当时人民群众思想觉悟性的提高有着巨大帮助,正如人们曾经评价过《小说月报》的编辑在接受这一职位时,最先做出的是明确受众群体和期刊的整体风格,并且要保持与读者的互动性,明确读者想要什么,这也决定着封面设计的风格特征。

二、期刊自身的定位

《小说月报》在1920年期间主要是面向市井的通俗文学,在新主编接手后,重新定位受众群体,对封面设计的内容也做出相应的变化,只有对于受众有清晰的了解才能针对性地去变化内容以及封面,封面设计就是一本期刊的脸,是读者对这本期刊的第一印象,并且封面也是对内容的整体概括和把握,一个正确的期刊定位会让追随者更加喜欢,也会让自己的风格更加鲜明。

1920年到1930年《小说月报》的封面风格,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前的1920—1925年,这时期由于期刊受众群体定位是面向市井读者的大众文学,因此风格上趋向“鸳鸯蝴蝶派”,因此这一时期的封面设计风格较多是柔美、温婉的女性形象做封面图案,色彩上多配以浓艳的色调,由于成本、技术、时代条件等一系列客观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封面设计多数为单色印刷。如第四卷,采用纯黑色与纯红色的套印,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更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的意境效果,强化《小说月报》封面的传统风格,与文章内容所体现的文人气质相吻合。第二阶段,是茅盾作为主编对封面设计做出变革,这时期是从1928年到1930年,他从内容着手突破了《小说月报》的固有封面形式,不仅对《小说月报》产生了影响,也带动了当时其他刊物设计走向的趋势,这一时期的封面设计洋溢着对西方文化的崇尚和迷恋,并在各大版面上给予大力传播。封面的色彩、纹样、字体、构图对“人文情调”和“自由浪漫”的分析非常准确,是主编自身具备的文化素养和对期刊读者群定位准确把握的结果。在当时复杂的社会形态下,设计者尝试使用不同于传统风格的自由、浪漫、清新的情调去设计封面,给正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带去了光明,这也是《小说月报》封面设计改革的初衷,也是我们现在设计所要学习借鉴的,更是设计的最高境界。

三、印刷技术的影响

刊印《小说月报》的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 年,它在经历了中国近代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影响下不断成长。《小说月报》中封面形式的变革正是在印刷技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刷技术对于书籍发展不仅仅是形式的变化,还包括更深层次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商务印书馆在建成初期只有手动小型印刷机和手动压印版机、以及为数不多的脚踏圆盘机,后来馆中的工作人员合力购买国外先进的印刷设备,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来推动《小说月报》封面设计的发展,正是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在书刊设计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1909年的商务印书馆就明白只有利用新技术才会在书籍行业有更高的发展,同年,馆中聘请美国印刷行业技术师罗史风进行技术改良,把摄影技术引入到印刷中,又繪制彩色铜板,在1919年商务印书馆迎来发展中的黄金时期,它聘用德国技术员海罗森指导彩石印技术,在1920年彩色技术得到突飞猛进,正是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才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彩色封面,在三十年代更是把传真版技术引入到书刊之中,这些印刷技术的革新为刊物的封面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小说月报》封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具有其他杂志所具备的共性即晚清到民初的过渡性,《小说月报》的封面内容,既不同于传统的期刊中所描绘的中国古代山水文人水墨画,又区别于完全西化的杂志,它虽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照相排版摄影技术,但他又结合了中国特有的女性形象融合晚清杂志中的图像处理方式,在封面整体效果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小说月报》正是对于技术的不断追求,对自身风格有明确的定位以及正确分析自己的读者群,才能在百花齐放的年代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彭璐.许敦谷小说月报装帧设计刍议(1921-1923)[J].美术观察,2008.

[2]谢晓霞.过渡时期的杂志年1910一1920年的小说月报[M].美术观察2004.

作者简介:崔宁坤(1995.8—),女,汉,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位: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史。

猜你喜欢
小说月报民国时期
打的
不会抽
生日礼物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从民国社会环境看文官考试制度的产生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尚存葆的个人档案》被两家选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