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走出“W形”

2020-07-20 16:12管清友
商界评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负增长基本面复产

管清友

今年的经济增速大概率会呈现“W形”,分四步,现在还处于第二步。

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持续换挡,经济增速在政策函数中的权重越来越小。在经历一季度负增长6.8%的历史性冲击之后,大家都在猜测今年的增长目标怎么定。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干脆取消了经济增长目标。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经济增长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速基本都是往下走的,但波动依然存在,而且波动对大类资产依然有决定性的影响。

回到当下经济增长也在左右着资产市场的表现。一季度疫情冲击来袭,导致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到-6.8%,所以货币宽松随之升级,降息加快,流动性超宽松驱动股债双牛。但到了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各项数据快速回升,货币宽松随之又进入观望期,流动性趋稳导致债券市场连续十几天调整,股市也出现明显的风格转换。

整体来看,今年的经济增速大概率呈现“w形”,这个“w”大体可以分成四步:

第一步,疫情冲击下的停滞期已经过去。

2017年中国经济达到69%的周期高点,然后就开始往下走,2019年底调整到了6.1%,相当于2年多的时间里下行了0.8个百分点.总体还算比较平稳。如果不爆发疫情,估计2020年还是这样一个缓慢下行的状态,但疫情打破了这种平衡。相比于非典时的局部停滞,这次是大规模、长时间的停工停产,经济一度陷入基本停滞的状态。所以一季度CJDP大幅负增长,走出了W中快速下行的第一步。但二季度以来,最坏的时候显然已经过去了。虽然国内疫睛还没有完全根除,但已基本稳住,复工复产越来越接近正常水平。

第二步,v型反弹正在进行电

几乎断崖式下滑的曲线之后,经济从第二季度开始出现V型反弹。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稳定之后复工复产的加速,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个别行业甚至出现了报复性、集中性的需求释放。另一方面是接连而至的刺激政策影响,先是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接着是刺激投资和消费,然后是刺激金融市场,最后就是市场化改革。随着连续降准降息、专项债扩容、基建发力、提振汽车消费、资本市场改革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后,经济明显回升

第三步,需求报复性释放之后,经济回归基本面。

v型复苏可持续吗?显然不可以。第二季度的V型更多的是因为2_3月的很多需求被推迟到了现在集中释放,只是外伤的修复,并非真正的内需回升。等集中释放结束后,经济增长会回归到基本面。

从消费的基本面看,疫情后收入下降,失业增加,消费势必收缩,尤其是可选消费;从地产的基本面看,只是企稳,没有强力反弹。正常来讲,政策早该放松、市场早该起来了,但这次始终很克制,大概率全年还是负增长。从基建投资的基本面看,相对好一些,政策加大了支持力度。但从政策出台到项目落地投资需要经历立项、融资、建设、运营等多个环节,而且单融资到施工建设就需要3-4个季度,时间长。所以基建刺激效果很难及时显现。

第四步,刺激政策显现后的弱复苏。

基本面的力量虽然大,但在技术性因素的支持下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一季度GDP增速会非常高,很有可能会超过10%,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基数因素是主因。2020年一季度只有-6.8%,意味着即便2021年和2019年一季度的总量持平,同比增速都会在7%以上。而如果疫情的影响完全消除的话,假设2年增速都在5%-6%,那么一季度的同比就会到10%以上。、

其次,刺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尤其是基建进入落地期,货币宽松更多地传导到实体复苏。前面分析过基建项目从融资到落地需要-3-4个季度,信用扩张到实体复苏大概需要8个月,将现在作为起点,正好到明年一季度刺激政策的效果才能集中显现,经济会出现明显的反弹。

归根到底,这一年W走势的每一步都是短期的周期变化,在w之后,中国经济依然会回归长期基本面。和过去十年尤其是过去五年相比,我们越来越难以追求高速的增長,接受中低速增长是一个必然选择

编辑 陈俊玲

猜你喜欢
负增长基本面复产
人口负增长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车市负增长几成定局
对伟星股份的基本面分析
试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面与技术面联合估价
改革令医院收入出现“负增长”
中国炼钢用废钢量十年首现负增长
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