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2020-07-21 08:14戴迪祥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戴迪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正在逐渐加强,重视德育教育不仅是新课改下的教育目标,也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工作。所以,小学语文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和传播,践行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探寻有效的渗透方式,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9-0042-01

小学的语文课堂不仅是要传播相应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小学语文的思想性和渗透性的特点下,教师还要巧妙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活跃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

在探寻知识的小学阶段,学生对课堂充满来无限的好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拒绝“一刀切”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既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又限制来学生的发展。还有学校对德育教育的投入力度小,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德育教材的单一和对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偏颇,还有教师的个人素养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也要加强相关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全面的观念,在现实社会与德育教育渗透的偏差中加以引导。

2.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内容的重要性

小学生会因思想和心理的不成熟,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和提供明确的语文学习目标。有利于让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同时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的熏陶,提高分辨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知识,充分展现德育优势,完善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给予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3.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3.1 备课阶段渗透德育素材。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学生还是多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指点。因此,教师要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探究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匹配合适的语文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展示不同的德育观,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事先将自己置身于德育教育的教学活动中,结合语文教材,有机融合,更好的让德育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顺利进行。

例如在《七律·长征》中,这是毛主席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诗歌讲解渗透相应的历史背景,借助历史实际案例,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体会工农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2 上课阶段使用德育素材。

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法在长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教师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单纯完成教学任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将德育素材充分融入到教材中,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又因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和多样的特性,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相关主题等的切入点极易在语文教材中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蓬勃朝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七连五班的五位壮士奋勇杀敌,最后应用跳崖的事迹。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将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和保家卫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理念充分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和主题征文比赛,例如,感恩父母,给母亲洗一次脚等。在实际的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文化熏陶的影响下,慢慢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

3.3 德育教育寓于语文课堂,让学生明礼懂理。

教材中多是讲文明,树新风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在结合教材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发现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丰富小学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注重课堂上的德育教育。还有多媒体教学与教材图文并茂的内容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讲解语文知识和渗透德育教育,寓德育教育于语文课堂中,让学生更形象和更生活化的感受德育教育,约束自身行为。

例如,在《开国大典》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在初步的学习中能够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国人们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中华人民缔造者特别是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因此,在小學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结合教材实际,充分利用德育教育素材和开展的相关活动,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爱祖国,爱人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养学生成为“四有”公民,让学生在课堂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实现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顺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2):31.

[2]杨美德.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03):65.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